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

PS:感謝“書友20190412105505499”打賞。

這一抹悲壯,竟與南宋滅亡,數以萬計的人投海自盡如此得相象。

誰說南人沒有脊樑?

誰敢說南人沒有血性?

從崇禎上吊到清軍渡江南下,揚州十日,江陰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南人死了多少人?殺了多少韃子?

竟讓有些後人如此糟踐江南百姓?

如果沒有南人不計代價的抗爭,如果南人也象北人那麼遮臉乞降,哪來三十多年殘明悲壯的抗清史?

明人有血性,南人更甚之!

江陰城不該這麼被攻破。

江陰周邊各縣但凡有一、二縣響應、策應,或許還能堅持地更久些。

可當時同屬常州府的其他四個縣,卻順從地剃了發,做了滿清順民。

這不得不令人悲哀,一樣江水養百樣人啊!

而數百里外的松江府陳子龍、夏允彝也在率領義軍搞清;嘉定府也因奮起抗擊遭受了與江陰城同樣的慘劇。

或許這一切本可以避免,可就算避免了,那又能如何?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在吳爭思緒萬千之時,老頭一把掀開包裹的麻布,“大將軍請看,這便是當日韃子二王所率百人登城時所穿甲冑。當日韃子二王被殺,割下了頭顱,他所率百名登上城牆的韃子也被全殲,閻公令人剝下這些甲冑,只是當時我軍是守城,用不上這些,就一直囤積在西城寺塔之中。如今大將軍欲克常州,定能用上。”

吳爭上前兩步看去,甲冑乃數層牛皮粘合而成,一層便有一節手指厚,何況是三層?

最外一層,還掛以鐵片遮護,怪不得槍刺、刀砍皆傷其不得。

吳爭伸手,拎了一領甲冑,可差點沒拎起來。

吳爭的力氣不算小了,一隻手竟沒一下子拎起,這讓吳爭有些驚愕。

聚起勁,吳爭再次用右手往上一提,這才拎了起來。

頓了頓,吳爭感覺,這一領鎧甲,少說也有五六十斤吧,這要是體格稍士兵,穿上之後怕是走不動路了。

錢翹恭好奇地上前,從吳爭手裡接過鎧甲。

吳爭故意將手迅速一鬆,錢翹恭手忽地一沉,要不是他反應快,將另一隻手遞上,怕是單手接不住,掉在地上了。

錢翹恭雙手顛了顛,終於紅着臉搖搖頭道:“我恐怕用不上。”

身後將領眼饞這些鎧甲,一個個上前來試,可惜竟無人能自告奮勇去試穿鎧甲。

吳爭有些臉紅,手下僅沒有一個讓他長臉的。

這時吳爭想念起池二憨來,要是這小子在,應該可以承受得了這領鎧甲。

老頭微笑着看着吳爭,道:“大將軍何不讓其他軍官也來試試?”

吳爭眼睛一亮,就是,體格這東西因人而異,這數千軍隊中,找出些體格強健的應該不難吧?

於是吳爭下令,令前行的軍隊原路返回。

好在此時大軍前行沒多久,也就走出幾里路。

一會兒,大軍就返回至江陰西門。

果然,試到百戶一級軍官時,就有三人能穿上鎧甲,行走自如了。

這三人便是吳易麾下義軍頭領,孫兆奎和沈自炳、沈自駉兄弟。

吳爭見狀大喜,立即下令,以孫兆奎爲百戶,沈自炳、沈自駉兄弟爲副百戶,從軍中遴選一百體格強壯之人,就地組建先登營。

這時,老頭領着兩個十五六歲少年來到吳爭面前。

“這是當時替閻公制造弓弩的黃鳴崗遺孤,名黃得勝,當日在城破之時,躲於橋下逃得一命。黃家家學淵源,或能爲大將軍效力。”老頭指着一個虎頭虎腦的少年說道。

“你願意在本官麾下從軍嗎?”

“若能替先父報仇,我死都願意!”少年黃得勝回答道。

吳爭點點頭,“那就跟在本官身邊吧。”

老頭又將另一少年推上前來,“這是當日義軍首領季從孝的幼弟季從廉,隨他兄長配得一手劇毒之藥,也能爲大將軍效力。”

那少年季從廉向吳爭單膝跪下,拱手道:“我願追隨大將軍殺盡常州建虜。”

吳爭一愣,看着季從廉眼中一抹堅定的神色,點頭道:“不僅僅是常州建虜,還有這天下建虜,皆須掃清。”

季從廉抿嘴改口道:“我願追隨大將軍殺盡天下建虜。”

“好!”吳爭讚道。

在江陰百姓的幫助下,將大缸火藥置於板車上,大軍再次開拔。

吳爭向對面江陰百姓拱手長揖,大聲道:“不獨爲禮讓之邑,江陰實稱忠獻之邦,長江砥柱,允足表峙東南也。北伐有成之日,吳爭當返此地,爲江陰城十萬忠魂樹碑立傳。”

在吳爭看來,揚州十日是史可法帶領大明正規軍打的,這是一個政權面對另一個政權的鬥爭,雖然也很了不起,但也是份內之事。

嘉定三屠,吳爭叔叔與數百勇士戰至最後一刻,以身殉國,雖說悲壯,也是份內中事。

但江陰城就不同,這是一個小縣城裡的普通百姓自發的抗爭,在一個已經退休的典史閻應元的指揮下,抱定必死的決心,與二十多萬清軍作戰,以一座小小孤城,竟堅持了八十一天。

全城九萬多百姓最後僅存五十三人。

這些人才是漢民族,真正的脊樑!!!

江陰抗清所取得的成就,確實是個個例,不具可複製性。

首先是江陰人的血性,其次是主將的才能。

如果不是閻應無、陳明遇、馮厚敦等人的指揮能力、人格魅力和號召力,換個人統帥,就不可能有此成就。

這倒不是貶低其它各地明人的能力,只是江陰城中所發生的一切,是由無數先決條件綜合在一起,有其客觀性,當然也有必然。

譬如江陰城抗清之前,是已經降了清的,這不是說江陰百姓也曾走錯路,畢竟只是普通百姓,難以力挽狂瀾,救大明江山於將傾。

所以,在清廷頒佈剃髮令之後,由民間鄉紳、諸生引導反抗,纔將整個城的百姓帶動,這一點勿容質疑。

有句話說得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任何時候,一個或者幾個卓越的領導人,足以改寫歷史。

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子龍欲彈劾錢謙益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收復海州(一)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六十九章 你也要……保重!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軍改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江南商會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三十章 你妹!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八章 勝利,是種毒藥。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二百十二章 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亂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十二章 還能再巧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