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

朱媺娖的臉色慢慢由紅轉白,繼而又轉成青色。

她終於憋忍不住,“嗚”地一聲哭了出來。

“爲什麼?”朱媺娖哽咽着,“難道在他心裡,我就是一個可以輕易捨棄的棋子嗎?我何嘗不知道光復應天府的意義所在,可……可我……還是心疼啊!”

鄭叔含淚道:“殿下……這就是命,人得安命。”

“小蠻都已經與他說過,可他……終究還是與錢家結了親,我何曾怪過他?可如今,他明知紹興府危在旦夕,卻一意北伐,你讓我怎能不寒心?”

聽着朱媺娖的悲泣,鄭叔沒有勸阻,他知道這個時候讓朱媺娖將心中的委屈和不滿渲瀉出來,是好事。

他只是從側勸解道:“臨安伯此次沒有奉諭回援,或許並非是置殿下於不顧,其老父、妹妹一樣皆在吳莊,以臨安伯的心性,斷不會棄親人於不顧,殿下或許錯怪了臨安伯。”

朱媺娖一直在哭,但或許是鄭叔的話起了作用,沒多久她慢慢地收聲。

……。

這時,門外人聲吵雜,錢肅樂、張國維等人與朱以海聯袂而來。

錢肅樂、張國維等人是得到朱媺娖的監國令,要他們隨朱以海一起撤往杭州府,羣情激憤,前來請朱媺娖收回成命,正好與朱以海在府門外撞見。

與朱以海兩廂印證之後,於是一起入王府,打算勸諫朱媺娖離開。

還未進門,錢肅樂已經開嚷:“監國殿下萬萬不可輕言捨身。”

進入堂內,錢肅樂慨然道:“從古至今,哪有爲人臣,棄君不顧而逃命的道理。殿下不走,臣等絕不離開,就算要死,那也得臣等死在殿下之前。”

張國維躬身道:“殿下有死社稷之決心,固然值得稱道,但如今朝廷還未到需要殿下捨身之時,江北興國公、臨安伯二部還在北伐,杭州府還有一萬援軍即將到達,臣請殿下移駕杭州,待興國公、臨安伯揮師回援之日,便是我朝收回紹興府之時。”

熊汝霖附和道:“我朝自先帝殉難之日,失地已司空見慣,就算紹興府丟了,只要殿下還在,我朝就還有光復的希望,望殿下三思。”

朱媺娖輕輕擡手揮了揮,然後道:“諸公所言,本宮心裡都明白。可驛亭、豐惠兩處,我軍還在與清軍交戰,此時本宮若退去杭州府,恐怕大軍就會立時潰散。”

朱媺娖的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下來,這確實是實話。

明軍本就是以寡抵衆,經過三日血戰,傷亡已經很大,這個時候,若聽到監國和大臣們棄他們而逃,軍心恐怕頓時就散了。

雖然每個人都明白,監國生死關乎社稷存亡,但誰不想自己在拼命的時候,身後有一個與他們共存亡的領袖?

錢肅樂想了想道:“殿下只管移駕杭州府,臣與張尚書留下足矣。”

朱媺娖搖搖頭道:“二位不能留下,我朝偏安紹興兩年有餘,所缺的,便是象諸位這樣的忠臣義士、有爲之能臣,本宮一介女流,身軀已殘,無力爲大明力挽狂瀾,可諸位正是爲大明效力之時,爲大明保全你們,或許是本宮唯一能爲天下做的事了。”

說到此處,朱媺娖起身道:“諸位今日便隨魯王撤往杭州府,本宮也將移駕驛亭,激勵將士。”

此言令堂內譁然。

所有人都跪了下來。

錢肅樂滿臉是淚,堅定地說道:“若殿下不肯移駕杭州,臣等只能違命陪伴殿下左右。殿下難道要親眼目睹我朝徹底亡在紹興府嗎?”

朱媺娖被逼得粉臉大寒,“諸公是要逼宮嗎?”

張國維忙上前道:“殿下息怒,臣等只爲殿下安危着想,並無大逆之意。”

朱媺娖凜聲道:“本宮意已決,諸位不必相勸。”

侍郎孫嘉績上前道:“既然殿下已有決意,那不如這樣,願意轉進的隨魯王撤往杭州府,願意留下的,隨殿下一起去往驛亭、豐惠。”

朱媺娖沒有說話,也沒有反對。

這時錢肅樂急道:“若真要如此,臣請殿下前往豐惠,臣等去驛亭,請殿下恩准。”

朱媺娖皺眉道:“敵酋多鐸主力正在攻打驛亭,豐惠清軍只是一支偏師,本宮豈有往豐惠的道理。”

錢肅樂堅持道:“殿下只要還在紹興府,對前線將士便是最大的激勵,何必在意是去驛亭還是豐惠呢?”

一邊說,一邊不住地向張國維施眼色。

張國維先是一愣,後恍然,於是也勸諫道:“臣以爲錢大人的話在理,殿下並非需要上陣與敵交戰搏殺,只要還在紹興府,就已經達到了殿下的本意,何必糾結去何地呢?”

朱媺娖一時猶豫起來,“可本宮還是覺得,應該去驛亭,這樣更能激勵將士。”

這時,一直落在最後面的朱以海突然開口道:“公主不必糾結,本王願意代公主前往驛亭。”

朱以海的話不僅讓朱媺娖震驚,連錢肅樂等人都驚愕了。

朱以海面對着衆人的注視,苦笑道:“本王也是大明宗親,爲社稷做出事,在諸位眼中,很不可思議嗎?”

朱媺娖忍不住勸道:“若本宮有不測,魯王安危關乎朝廷存續,還是按本宮意思,撤往杭州府吧!”

朱以海以從未有過的爽朗,笑道:“連公主殿下都可視死如歸,本王好歹也是七尺男兒,掩於女人身後,豈不爲天下人恥笑。公主不必再勸,本王心意已決,此次定與公主同進退便是。”

朱媺娖還在猶豫,錢肅樂急聲道:“如此甚好,君臣同心,我朝必定能擋住清軍入侵。”

張國維也道:“軍情緊急,這便是最好的安排了。不過紹興府部分文官、官員家眷及一些冗餘物資,還得安排撤往杭州府,如此也能令留守臣民安心抗敵。”

聽衆人都這麼說,朱媺娖不再堅持。

於是,整個紹興府都忙亂起來,最後的二千兵馬,也隨着朱以海、錢肅樂等人,調往驛亭。

而朱媺娖帶着數百監國親衛,前往豐惠。

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百六十六章 紹興告急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嗎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更爲決絕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一百七十三章 厲如海救駕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急襲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一千五百章 中興之君?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是一出父教子,可憐的錢翹恭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