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

福臨認爲,多爾博只是個比自己還小一歲的孩子,雖說嗣了多爾袞的王位,可畢竟不是親生,只要多施恩,定能誓死效忠於自己,畢竟同爲愛興覺羅的血脈嘛。

這次洪、範等人沒有阻止,在二人心裡,阿濟格對皇權的威脅,確實遠遠大於多爾袞。

因爲多爾袞尚能懂得些許收斂,可阿濟格,就是一蠢貨!

阿濟格敢當衆稱福臨爲“孺子”,更敢親筆寫信,向福臨進言,說濟爾哈朗只是先皇叔父的兒子,自己纔是皇帝親叔叔,所以,濟爾哈朗的“叔王”理應讓給他。

這也太……囂張了吧?

濟爾哈朗自然不會阻止,朝廷合力對一個威脅自己“叔王”地位的人下手,他有何理由反對?

連布木布泰也不反對,因爲多尼死了,得有人爲此付出代價,得有人來承擔這個後果,而選來選去……只有阿濟格最合適。

所以,布木布泰沒有反對,但提出必須蕩平揚州府的金湖縣,雞犬不留、寸草不生。

衡陽鎮,隸屬金湖縣。

太后的懿旨,自然不能隨便對待,雖說福臨視生母爲“老妖婆”,可畢竟是生母。

只要是雙方決策是相向的,福臨沒有忤逆布木布泰的道理。

而這樁君臣都認爲並不困難的差事,就交給了福臨此時最信任的“叔王”濟爾哈朗的三子——勒度。

君臣既然都認爲這是件不難搞定的差事,因爲此時從京畿至鳳陽府,都是清軍的地盤,而從鳳陽府至金湖衡陽,那就是一水之隔啊。

那麼,這樣肥得流油的差事,自然不能便宜了外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試想,勒度要是完成了這樁差事,既圓了太后的心願,又爲多尼、羅科鐸報了仇,還順便爲自己立下軍功鍍上一層金,前程自然不可限量。

順帶着,也算是變相獎賞了“叔王”濟爾哈朗的忠心,濟爾哈朗長子早夭,次子就是一不成器的紈絝,要是能將三子扶持起來,也能給已經遲暮的濟爾哈朗一絲念想,可謂一舉數得啊。

正因爲君臣覺得這差事不難,所以,交給勒度的兵馬並不多,福臨還算是大方的,調派了剛剛組建完成的新軍三千槍騎給勒度。

因爲這支新軍是福臨親軍,當然怒馬鮮衣、形象高大,一副天子禁從的氣派。

然而,濟爾哈朗終究是擔心兒子安危,還爲此加了道雙保險,調派了他自己的親衛騎兵六百人加入到了勒度的隊伍。

臨行之時,濟爾哈朗私下交給了勒度一個錦囊,千叮囑萬叮嚀,交待勒度,“此錦囊可保你此行無虞……但非萬不得已,切莫打開……切記!切記啊!”

……。

吳王殿下要親征。

這在江南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無數人、無數想法、無數的小九九啊。

但最大多數的人,都爲吳王捏了把汗,他們同仇敵愾地將自家男丁送往各縣衙門,執意要從軍,隨同吳王殿下北伐。

而三大學院的學子們,更是隔天小遊行,三天大遊行,在各府州縣,宣揚王師的武功、韃子的殘暴和江北民衆的水深火熱。

陳子龍爲此特意在漢明半月談刊文,引用了吳爭曾經的話“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着我們的骨頭說,看,這就是奴隸……!”

建興朝廷特意頒旨天下,加封吳爭爲“天下兵馬大元帥”。

當然,這頭銜太虛,還不及吳爭本來的大將軍來得更有說服力。

但這是一種姿態,讓天下臣民明白了朝廷、君臣的同仇敵愾,那麼,就算有看不慣吳王的一引起人,也不得不先收斂起來,夾緊了尾巴……過了這節骨眼再說。

人心啊!

六年間播下的種子,在這個收穫的季節,終於有了回報。

吳爭“老懷”大慰,於八月初七,率親衛營約三千人,在水師的護送下,渡江北上。

氣勢磅礴、陣容強大,不但閃瞎了鳳陽府及周邊敵人的眼,更引發清廷的驚慌。

由鳳陽府至順天府二千里的官道上,傳令兵多得如過江之鯽,着實跑死了不少好馬。

在清廷的多次斡旋下,兗州多爾博終於出兵,以兩路,一路由徐州至鳳陽,一路由青州至海州,兩路大軍總計在三萬人上下。

阿濟格,也終於下定決心,在準備收復臨淮的同時,增援泗州。

……。

新壩,這個小鎮,如今一戰成名了。

不但成名了,還“擴大”了。

由於海州戰局陷入僵持,雙方皆源源不斷地向海州方向增兵。

使得方圓百里之內,是人滿爲患啊。

第一軍的進駐,更使得周邊商人們,如同聞到了“腥”的貓,蜂涌而至。

這也難怪,有句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潮,有了人潮,必有錢潮”嘛。

北伐軍士兵的餉糧高,購買力強。

關鍵是士兵們軍紀嚴,不賒帳,就衝這,商人們喜歡啊。

雖然新壩鎮成爲了軍事禁地,可總不能封鎖新壩鎮周邊吧?

善於鑽營的商人們,迅速佔據了新壩周邊、購買土地、修建簡易庫房,無數民間海船沿海岸北上。

相對於海州城內必須銀貨兩訖的清軍,商人們甚至特意爲北伐軍開了個賒帳特例。

大批貨物交割,北伐軍可以“打白條”,商人持白條至杭州府兌付。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莫大爺千辛萬苦籌集到的,由水師專門運輸至新壩的軍糧,竟不如商人賣得便宜。

到最後發現,還不如就近購置軍糧來得划算了。

此時江南商幫的巨大能量,由此可見一斑啊。

按理錢翹恭、魯之域該嚴厲制止這種情況纔是,這明顯是“資敵”嘛。

可問題不在這,海州被圍困,也就南面被北伐軍堵了,還不是封堵到城門前,相距有數十里路呢。

也就是說,海州城守軍不缺物資補給。

那麼,就無所謂對商人封禁了。

再則,吳王最新傳來的密令,就是無視這種情況,該幹嘛幹嘛。

所以,錢翹恭、魯之域只好閉上眼睛,裝作不知。

北伐軍的“私縱”,更增長了這些商人們的“瘋狂”,日常所需柴米油鹽、高調奢華的香茶、美酒,甚至還有不知道從哪找來的勾欄女子。

一時間,新壩竟成了一個沒有城牆的,簡易的城了。

短短一個月,大約有不下五萬的軍民混雜在其中,這還不包括新壩以北的海州。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猴子派來的嗎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得仁降明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五百八十七章 江南商會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實和齷齪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見縫插針的本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四十九章 遭受清軍炮擊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爲誰而活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爲財死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三百五十四章 豎子安敢欺我?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