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

PS:感謝書友“大劍士”投的月票。

而原徐州駐軍,最多的就是這支被左夢庚帶溝裡去的軍隊將士。

左夢庚當時被清廷封授爲一等精奇尼哈番,他的軍隊也被清廷劃分之後,分散於清軍各部中,譬如反附後叛的金聲桓,就是左夢庚那支降軍的一部分。

戰鬥力強的被分散開去,戰鬥力弱的老弱病殘,被滯留下來,成了徐州八萬駐軍之一。

那麼,盱眙城內外兩軍的對比,就不言而喻了。

可有一點,這二萬軍中,也是有真金白銀的。

清廷多羅貝勒拜音圖,被阿濟格任命爲進攻盱眙的主將,隨他而來的,便是貨真價實的鑲黃旗旗兵,兵力不多,一千八百精騎。

拜音圖努爾哈赤之侄,妥妥的清廷宗室。

可惜,多爾袞已薨,坐黨附罪,拜音圖亦受牽連,原本該削爵、幽禁、削宗籍的。

幸好阿濟格奉旨出京,接手徐州大軍,鎮守鳳陽。

拜音圖這才被清廷特赦,隨阿濟格來到了鳳陽府。

原本,敵人的敵人,應該是朋友,至少該是盟友,但拜音圖既然受朝廷指派,自然就被阿濟格所忌憚,由此,不管怎麼解釋,也無從解釋,拜音圖實際上就被阿濟格摒棄在權力中心之外。

此時,阿濟格已經到了火燒腳後跟的程度,依舊不忘借刀殺人啊。

實際上,如今三個戰場,有兩個在鳳陽府,阿濟格已經很清楚,廣信衛都這麼難調理,何況是被吳爭深藏的北伐第一軍。

調重兵至盱眙,一來是對盱眙勢在必得,二則是藉機剪去拜音圖的羽毛,最好因此戰獲罪,趕回順天府去。

而阿濟格真能如願?

要知道拜音圖輩份可要比阿濟格大一輩,阿濟格得管拜音圖叫叔。

都說吃過的鹽比吃過的飯多,拜音圖能不明白阿濟格心中那點小九九?

於是,拜音圖到了盱眙城外之後,下的唯一一道命令,那就是紅夷大炮可勁地轟,不擔心炮彈、火藥,鳳陽城管夠。

至於之前那些清軍攻城計劃,也被拜音圖阻止。

用拜音圖的話說,明明可以大炮解決的問題,就用不着將士拼命。

聽聽,聽聽,多麼地愛兵如子啊。

之上綜述,就是北伐軍堅守盱眙城半月未失的主要原因。

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正是待罪之身的拜音圖,終究抗不住阿濟格一而再再而三的暢飭令。

阿濟格在得到了兗州多爾博的明確答覆,同意出兵增援鳳陽府之後,立馬精神抖擻,決意將盱眙做爲反擊的突破口,準備與北伐軍見一真章了。

那麼,拜音圖就抗不住了。

建興二年,八月初三,凌晨。

盱眙爭奪戰,再次進入了白熱化的攻防激戰中。

……。

盱眙城內,縣衙。

池二憨、史坤、黃大洪三人在爭論。

但他們爭論的不是該不該堅守或者該不該撤退,他們爭論的是,該不該急報杭州府,向吳王求援。

戰局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原本這三人的任務是突襲,不,準確地說是偷襲泗州。

可如今局勢大變,已經完成不了偷襲,那麼,處於絕對兵力劣勢下的守軍,有沒有必要再在此消耗兵力,作均爲的犧牲?

這纔是三人爭論的重點。

特別是史坤、黃大洪,他們的觀點針鋒相對。

史坤認爲,只要沒有接到撤退命令,那就必須按原計劃行事,戰至一兵一卒,也不輕言撤退。

可黃大洪認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三人奉命至天長時,吳王並不知道眼下這一切變局,那麼,做爲前方將領,有必要去提醒、勸諫主公對命令進行必要的修繕。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二人相持不下,把目光都投向了池二憨。

池二憨是三人中,最接近吳王的人,也是最後來的。

自然最有發言權。

可池二憨也不知道啊,他率軍出發時,海州還沒有被攻破,廣信衛也還沒對臨淮發起強攻,姜瓖也沒臨陣倒戈。

從這方面來說,黃大洪的說法是對的。

可反過來一想,史坤的話也有道理,小安子總攬長林衛經年,按道理,各處戰場的戰況,少爺一定是獲知了的,既然沒有新的命令傳來,那定有少爺自己的道理。

做爲少爺的親隨,池二憨沒有任何理由去懷疑自家少爺的決定。

從這方面來說,池二憨更傾向於史坤的意見。

難決之際,老實的池二憨做了一個滑頭的決定——一面派人急報杭州府討令,另一面,堅定執行原堅守盱眙、擇機佔領泗州的命令。

盱眙這座小城,從剛開始的偷襲戰,變爲爭奪戰,到此時,已經不可逆轉地成爲了雙方殊死搏殺的戰場。

……。

清廷因嗣親王多尼、多羅平比郡王羅科鐸的死震動。

區區不名一文的小鎮,折損了大清朝兩王,噩耗傳至京城,朝野俱驚!

如果不是已經隱居宮中、退讓一線的布木布泰和洪、範等人的力勸強阻,憤怒的福臨,已經下了追責阿濟格的旨意,並一時激憤,決定要率新軍親征。

太可怕了!這是濟爾哈朗在退朝之後,抹着額頭的冷汗,對洪、範二人說的。

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福臨親征,但只有布木布泰的話,起了作用。

布木布泰是這麼對福臨說的,“皇帝啊,當年天津衛亂民造反,短短一個月,亂民人數超過三萬之衆,皇帝那時哭着要退回關外……可還記得?”

這話讓福臨頓時冷靜下來,少年人嘛,血氣方剛,在所難免,可福臨就象是溫室中長大的花兒,經不起風浪。

他雖有爲明君之心,可終究難敵心中的恐懼。

沒錯,只有恐懼可以讓人失去理智般地衝動,自己說服了自己的福臨,於是就改變了主意——不再親征了!

他決定,換一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困擾了他整個童年的問題。

那就是驅虎吞狼!

聯合多爾博,遏制阿濟格。

令衆人驚愕的是,原來在福臨心裡,對阿濟格的恨,竟遠遠超過了多爾袞。

不過反過來想想也是,多爾袞已經死了嘛,和死人還置什麼氣?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隱果然名不虛傳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八百五十六章 買櫝求珠!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七百四十九章 開科取仕?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更爲決絕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隱果然名不虛傳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衡陽鎮狙擊戰(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