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

不難看出,吳爭在下一盤棋。

甚至,他將自己也放入棋盤,成了棋盤中的一枚棋子。

按理,已是吳王的他,是不需要親歷險境的。

大將軍府新生的政權,正如旭日東昇,可反觀清廷,已顯疲態,它就象一個壯漢,明明正當年,可惜瑣事太多,日夜征伐,精力早已透支了,關鍵是它的內腑也不爭氣,故在江南幾度碰壁之後,再無力蛇吞象,過早地顯出垂暮之態。

可畢竟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強過它與打死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偉人曾經說過,“灰塵不掃,不會自己跑掉”,如今的清廷,在吳爭眼中,就是灰塵,只是這灰塵……有些厚實。

掃掉它,須得付出無數江南勇士的鮮血和生命爲代價,這是吳爭無法忍受的。

明末死得人太多了,大明朝鼎盛時,在冊人口已過一億一千萬,可如今,人口最密集的江南,僅只有三千多萬,這還是算上了揚州、淮安二府的情況下。

不能再這麼死人了,否則,就至少需要繁衍兩、三代人,華夏才能振興,吳爭等不了這麼久。

於是,他開始籌劃這局棋。

清廷不管想不想繞,也不管它怎麼繞,山就在那。

這,就是陽謀。

……。

阿濟格最近是真苦惱。

原本成竹在胸的鳳陽大戰,卻因一些“小事”,突然間就失控了。

先是姜瓖這條喂不熟的狼,竟突然臨陣倒戈,不僅以下犯上殺了主將愛鬆古,還帶着己部五、六千人投了廣信衛。

這樣一來,已經孤掌難鳴的劉體仁部,搖身一變,反倒大有喧賓奪主之意了。

雖說阿濟格倒不是太在乎愛鬆古的死活,可派出去一萬多人馬,突然化爲雲煙,這換誰也難以接受啊,更令阿濟格頭痛的是,雙方實力的此消彼漲。

當然,阿濟格能應付。

他難以應付的是,近在咫尺的臨淮,正被李過發瘋似的強攻。

這太危險了,原以爲擊潰劉體仁部,李過進攻臨淮的軍隊,就會因爲後路被斷,不得不撤兵,可劉體仁不潰,反而風生水起地壯大起來,這就給了李過進攻臨淮提供了強大的後勁支撐,而李過悍不畏死、不惜血本的進攻,讓阿濟格有種難言的心悸……如果早幾年,大軍入關時,有這樣的明軍部署在山海關,那還有大清啥事?

江南出了一個吳爭,已經讓人頭痛了,如今再加一個李過……難道,大清的氣運至此就結束了?

阿濟格甚至不願意去想,如果姜瓖率部加入李過進攻臨淮的作戰,那臨淮城會如何?

如果僅僅是這兩個問題,阿濟格還可以勉強應對,畢竟手裡還有五、六萬兵馬在手嘛,其中他的嫡系旗軍,大部分未動。

可問題是,阿濟格怎麼也想不到,羅科鐸和多尼竟會死於衡陽,區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

令阿濟格汗顏、懊惱的是,二人竟死在一羣莊稼漢、土包子手裡,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丟盡了先人的臉了。

就算再政見不合、立場不同,可阿濟格從不否認郡王羅科鐸是員不可多得的勇將、帥才,偏偏陰溝裡翻了船。

不過阿濟格倒是慶幸,多尼是隨羅科鐸去的,不然,他還得寫道摺子自辯,以應付朝廷中那些漢臣在皇帝小兒那吹自己的陰風,說自己有意借刀殺人,將多尼送於敵人刀下。

三個問題,阿濟格是真應付不過來了。

僧多粥少啊。

手中五六萬兵馬怎麼分配?

救一路綽綽有餘,救兩路勉爲其難,可要救三路,那真要人命了。

除非鳳陽城不想守了,阿濟格一時間,陷入了極端爲難之中。

他唯一當即做出的決定,就是向兗州求援。

……。

都說好的不靈,壞的靈。

阿濟格還真沒猜錯。

剛剛臨陣倒戈的姜瓖,在確認吳王、夔國公同意封他爲廣信衛副都指揮使之後,“雄心”大振,他毫不猶豫地與劉體仁一起,揮師北上。

也對,這個時候,還需要爲李過斷後嗎?

兩個要隘攻破,鳳陽城來得增援一大半投了廣信衛,就算阿濟格再一次派出大軍增援,那也是遠水夠不着近火了。

已經不需要斷後,只要兩路兵馬合爲一處,就是一個堅實的存在,進攻略顯不足,自保,無虞!

……。

在臨淮城下,打到不擇手段的李過,終於鬆了口氣。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劉體仁、姜瓖率部來援,兩路大軍加起來快兩萬人了。

如今傷腦筋的再不是李過,而是臨淮城內的巴顏老弟了。

被李過不分敵我轟掉的城牆上二千多守軍裡,有多半都是巴顏的嫡系。

如今他的手中,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那支騎兵了。

可惜,守城嘛,騎兵做啥用?

在三次向鳳陽城求援不得的情況下,巴顏老兄終於捺不住性子了,他要死裡求生!

騎兵,本來就是個進攻兵種。

加上滿人最不擅長的就是守城,也對,滿人住得是帳蓬,過的是遊牧日子,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纔有了首都,沒有城池,哪擅守城?

巴顏確實“勇猛”,他奇葩地下令,騎兵全員在廣信衛停戰休整的短暫空隙內,開城門發動反擊。

確實夠“勇猛”,他甚至完全不顧,此時城外兩路廣信衛已經會合,還多了姜瓖五、六千人。

這是什麼比例?

近一比六、七的比例。

但巴顏絕不認爲他是找死,而是爲大清、爲皇上、爲朝廷盡死忠!

天曉得,這個不是滿人的滿人,竟會有這種堅定的忠誠。

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被吳爭視爲“不可不防”、被李過視爲“三姓家奴”的姜瓖,主動請戰,率己部硬撼,迎擊巴顏二千多騎兵。

而李過和劉體仁,反而成了協從,由兩側爲姜瓖壓陣。

當漫天的弓弩,伴隨着沉悶的火槍擊發聲,可以想象,再精銳的騎兵,也抗不住三面受敵啊。

此戰,姜瓖以傷亡一千八百多人的代價,全殲巴顏所部騎兵,由此,他當仁不讓地坐實了廣信衛第四把手的位置。

可,這也就給之後的廣信衛分裂,埋下了不可逆的種子。

當然,這是後話了。

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五百五十七章 又至淳安鎮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不識時務的施琅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三十章 你妹!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島海戰(七)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殘活秦檜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九百四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九百章 博洛的應對策略是夜襲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七百九十七章 家父說他不在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九百三十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七百二十章 不服!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錢謙益要自救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晚輩想都不敢想的啊!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