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

江南書院。

吳伯昌的小院裡。

當朝吳王殿下跪在父親昌的面前。

“爹,孩兒不日就要北上,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陪伴爹身旁……爹恕罪。”

吳伯昌端坐着,他霍地伸出的手,僵在那不斷地顫抖着。

原本,他擡手是想揍兒子的,可看着兒子的臉,他愣是揍不下去了。

六年,從兒子死裡逃生,回到紹興府,到今日已經六年了。

父子二人,在一起吃過的飯,加在一起,或許還不超過二十頓。

那年吳爭率軍光復應天府,吳伯昌困於平崗山寨,重病,差點就天人永隔了。

而年前,吳爭被困淮安府,吳伯昌日夜擔憂,生怕白髮人送黑髮人。

可現在,兒子又要出征了,吳伯昌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憋悶。

果然是祖訓在理,吳家人就不能做官啊。

“兒啊,你都已經是吳王了,難道……打仗還得你親自上陣不成?”吳伯昌強捺着心中的焦灼問道,“你的手下,一個個都是挺能打仗的……。”

吳爭擡頭,輕聲回答道:“爹應該清楚,我軍兵力遠遜於敵……自西至東,陝西、河南、山東一線,清廷部署了重兵,我軍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突破,這麼一來,也只能兵行險着,或許……尚有可爲之處。”

“那……那也不需要你親自北上啊?”吳伯昌是真急了,六年,又老了六年,吳伯昌更希望兒子能陪在自己身邊了,“你……你要是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叫爹怎麼辦……啊?”

吳爭微笑起來,起身上前,爲父親抹去流下的老淚,“爹都說了,兒子是吳王,怎會親自上陣?渡江北上,不過就是爲了就近指揮方便。”

“真是如此?”

吳爭笑道:“孩兒怎敢欺瞞爹?今日剛接獲戰報,新壩大捷,錢翹恭、魯之域合力全殲敵騎三千多人。”

“噢……那是好事啊,應當慶賀!”吳伯昌高興起來,可瞬間就收斂了笑意,“你這是哄你爹呢?如果戰事大捷,你就更不用北上了!”

吳爭呵呵笑了起來,“爹果然是明白人……確實,之中有意外發生。新壩大捷不假,但沒等錢翹恭、魯之域趁熱打鐵收復海州,嶽樂率一萬多大軍增援海州了,接報時,嶽樂已經到達海州……由此看出,清廷是早已意識到了海州的重要性,這才數日前就已經派嶽樂南下了。”

“那你是去海州率軍與嶽樂的大軍廝殺?”

“是,但也不是。”

“何意?”

“如今鳳陽、泗州、海州三處戰場皆是敵我僵持狀態,唯有海州方向有了突破的可能……爹知道,大將軍府連年戰爭,財力已經不濟,這場戰事如果長時間持續,大將軍府就會被拖垮。所以,兒子是想盡快結束這場戰事……。”

“你是說,你去海州……是想在三個戰場中,選海州爲主戰場進行突破?”吳伯昌雖然年紀大了,可思維依舊敏捷,他瞬間就聽出了吳爭話中之意,“那豈不是更兇險?早和你說了,迎李海嶽入門,這樣,晉王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吳爭抿了抿嘴,再次笑道:“晉王也沒說不助我一臂之力啊?爹,這次北上危險是有,但應該是有驚無險……有第一軍數萬虎賁在側,兒子安全得很。”

吳伯昌看着吳爭,沉默良久,他知道,攔不住兒子,也不該攔。

“去吧……。”吳伯昌揮了揮手,將臉微微扭向一邊,“如果事不可爲……須記得家中妻兒……還有,爹在,大不了……咱們再回平崗山去。”

吳爭鼻子一酸,趁着點頭將頭低了下去,“兒子謹記。”

……。

吳爭北上,那是經過大將軍府諸公共同商議,形成的共識。

危險確實是有,但吳爭也沒哄騙父親,確實不兇險。

揚州、淮安也在大將軍府治下快一年了,泰州、吳淞二衛正在前線,加上第一軍已經渡江,這樣的規模,吳爭若還有有不測,那就沒話好說了。

但真正讓諸公形成共識的,並不是吳爭北上沒有兇險,而是必須北上。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是萬乘之尊?

諸公贊成吳爭北上,最大的原因,還在於吳爭提出的戰略,那就是能“以奇勝”就絕不“以正合”,能打局部勝戰就絕不決戰。

這個戰略思想,符合如今大將軍府的現狀。

北伐軍攏共就二十萬人,那是大將軍府上下,省吃儉用才“置辦”下的,損失一衛,那就短時間內很難補回。

而清廷,在橫貫東西,陝西、河南、山東一線,部署了不下三、四十萬大軍。

這樣的戰線,絕不能並頭齊進,須單點突破,撕開一個口子,然後不斷地擴大戰果,讓清廷的傷口不斷流血,直至傷重無力迴天。

那麼,新壩大捷,無疑是撕開了清廷陣線的一個小缺口,把這個缺口擴大,也就是說,收復海州,打開進軍山東的大門,這無疑是投入最少,回報最多的戰略方案了。

吳爭就是這個意思,大將軍府諸公也認同。

但,吳爭真要這麼做嗎?

如果是,他就不需要北上了。

如今的吳王,等於是華夏反清最亮麗的一杆旗幟,再大的事,也沒有吳王殿下的安危重要。

只要大手一揮,一聲令下,囤於江都、泰州、通州一線的第一軍,便會以排山倒海之勢北進。

吳爭還需要自己去嗎?

他麾下猛將如雲,反觀清廷在這些年裡,已經被吳爭剪去了最得力地幾張羽翼,譬如多鐸、博洛,直至多爾袞。

雖說相較於建興朝、大將軍府,清廷的實力依舊強大,但此時的北伐軍已經不再是三年前的北伐軍,清廷,也不再是三年前的清廷。

那吳爭北上,究竟是何意圖?

原因很簡單,清廷嶽樂派率大軍增援海州,讓吳爭意識到,自己認爲海州是突破口,清廷一樣知道,那麼,連敵人都知道了,突破口就不再是突破口,而是“坑”、血肉磨坊。

意識到這點的吳爭,怎麼可能將他賴以生存的第一軍主力投放到海州去?

但,吳爭終究是決定將第一軍主力投放到海州。

這話聽起來很矛盾,但其實不然。

第一軍只能投向海州,不僅如此,吳爭還將自己做爲籌碼,押了上去。

吳爭,加上三萬第一軍,還有魯之域的吳淞衛、錢翹恭的風雷騎……說說都要半天,這陣容,說它是要打開場決戰,絕不會有人懷疑,甚至自己人都信。

清廷會不信嗎?

它能不信嗎?它,敢不信嗎?

如果不信,那便假戲真做。

如果它信,那便實中有虛。

那真正的尖刀在哪?

在吳爭,心裡!

套用一句武俠小說中的話,手中無刀,心中有刀,啥,都是刀!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爭鬥無處不出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你也太狠了!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衡陽鎮狙擊戰(六)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三百七十二章 裝病還裝出理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強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試用施琅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周大虎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男女有別第五百八十七章 江南商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實和齷齪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一千零十五章 大人,刀還在!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你,盡力了嗎?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六百三十二章 吳爭的抱負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錢謙益要自救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難唸的經第九百九十六章 知道我爲什麼踹你一腳嗎?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二十章 世上焉有不吃腥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