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

這可是一萬一千大軍哪!

等於剜掉了阿濟格身上一塊肉。

事情是這樣,姜瓖此人絕不是忠義之人,他之所以借“屎”拖延其麾下漢軍行軍,並不是說要爲劉體仁創造破敵機會,反而,姜瓖是很確定廣信衛此次大劫難逃的。

因爲鳳陽城離原英武衛駐地太近了,騎兵最多半個時辰就可趕到,想想也是,如果太遠,阿濟格怎麼可能放心?

那至少得在飛熊、英武二處佈置上萬大軍駐紮纔是。

姜瓖是想,讓愛鬆古吃點苦頭。

當時他叛大順降滿清時,大順軍駐大同守將柯天相、張天琳就是他親自帶兵殺死的,爲得就是向清廷納投名狀。

剛降清的時候,姜瓖更是一直追隨阿濟格,與大順軍作戰,所以,對李過、高一功、劉體仁的打仗能力,他是最清楚不過了。

原英武衛駐地三千清軍應該擋不住劉體仁,而愛鬆古所率前鋒一千騎兵,如果打野戰還成,可現在廣信衛應該配備了強大的火器,劉體仁自然能想到鳳陽城會派援軍前來,如果構築防禦工事以抗,雙方定是一場惡戰。

讓愛鬆古吃點苦頭,出出胸中惡氣,讓阿濟格明白,誰纔是真正有用的人,以擡高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這纔是姜瓖的真正意圖。

可姜瓖同樣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愛鬆古就算沒讀書,那也是久徵沙場的老兵。

他看不起象姜瓖這樣的軟骨頭漢人。

自然心裡有所防範。

愛鬆古從出征開始,就不斷地向後派斥侯,即時瞭解後軍的動向。

當聽到姜瓖借“屎”拖延,便想到了整治姜瓖的辦法。

愛鬆古立即派出副將率數騎去接管姜瓖麾下的漢軍,當然,如果僅僅如此,姜瓖還鼓不起勇氣來一場營變。

問題出在愛鬆古性格爆躁,在他看來,漢人都是軟骨頭、膽小懦夫。

心想借此機會,除去愛鬆古最好,如果不除,那也得殺殺姜瓖的威風,讓姜瓖在將士面前擡不起頭來。

所以,愛鬆古給前往接管漢軍的副將私下交待了另一道命令,那就是以延誤戰機、不遵號令的罪名,就地抓捕姜瓖,押送鳳陽城交阿濟格處置。

這事,從阿濟格任命愛鬆古爲主將時,就已經變得不可收拾。

許多的不確定、不安定因素開始聚集起來。

只需要一點火星,就會爆發。

那麼,此時應該說說吳爭的部署了。

吳爭真是象李過、劉體仁所懷疑的,想借阿濟格之手,削弱甚至除去廣信衛嗎?

當然不是!

吳爭這人心眼確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睚眥必報。

可有着後世見識的吳爭,面對大義與私仇之時,他的選擇絕對是“聖母”般的。

吳爭從不嫌棄民軍、義軍甚至叛軍,他的立場也從沒有真正站到朱氏明室這邊。

就象他一直在說的,只要此時還在抗清的,那就都是友軍。

所以,李過、劉體仁所懷疑的根本不存在,甚至吳爭從沒想過這點。

那麼吳爭難道是謀略缺失,想不到以廣信衛一衛之力強攻鳳陽,是必死無疑的自殺式進攻嗎?

當然想到了。

可吳爭依舊如此安排,爲什麼呢?

這就得從吳爭部署這個局開始說起。

解決了“諸番聯合艦隊”和鄭森水師之後的吳爭,有些後悔起與清廷停戰了,但這種後悔是間歇性的,吳爭既想安定因財政窘迫引發的內部不穩,又想給已經堅持了六年抗戰的江南百姓休養生息。

民衆確實太苦了,吳爭在這幾年中,刻意營造出來的虛假繁榮,欺騙了太多的人。

吳爭拋出一個又一個超時代的構想,畫出一個又一個令人垂涎欲滴的大餅,譬如減免賦稅、修建松江新城等等,目的無非是引導民衆對自己的擁護和誘惑那些鉅商爲自己所畫的大餅出資。

其實這要換在後世,基本上人都知道,這是個龐氏騙局,它的最根本支持,就是北伐軍軍力,只要拳頭夠大、夠有力,就能使人相信,我說的,就是對的,我承諾的,就能實現。

吳爭再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初到紹興府,沒人、沒錢、沒權,基本就是個三無份子。

想要迅速聚集起一股可以與清廷對抗的力量,談何容易?

好在大明朝國窮民(一部分人)富,民間的財富,甚至到了令人嘆爲觀之的地步。

面對着國破家亡,這些隱匿在民間的巨大財富,沒有一文用在了抗清大業上,而是被那些聚斂的明官、明將、奸商,車拉船載地運向北方,爲的,就是換一家家全或者買爵鬻官。

吳爭心想,與其便宜了清廷,不如拿來自己先用用。

這纔有了莫氏錢莊,再有了江南商會,直至漢明銀行出現。

可這些,只是將民間財力用一種比較“優雅”的方法匯聚,並不產生實際的物質。

於是有了連綿百里地的軍工坊。

可這是飲鳩止渴,軍工坊的產品,無法用於再創造,武器的職能本身就是破壞,根本不可能做到再流通和錢生錢。

可沒有時間發展生產,吳爭想了個另類的辦法,那就是減免農稅。

將社會最底層的人解放出來,使得他們儘量免受於“龐氏騙局”被拆穿時被波及傷害。

將他們負擔的壓力轉向承受力相對較強的商人階層。

可爲了安撫商人階層,吳爭不得不擡高商人的社會地位,並將一部分壓力引向沿海經商的番商,這最後就引發了“諸番聯合艦隊”之事。

說到底,一切都是爲了穩定。

吳爭在兩三斟酌之後,決定來一出李代桃僵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

去江西的目的,就是如此。

相較於自己麾下北伐軍承受重大傷亡,吳爭更傾向於讓廣信衛去承擔重任。

而李過兒子的自盡,恰巧給了吳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這局自然而然地付諸行動了。

以廣信衛爲誘餌前出,吸引鳳陽府阿濟格大軍,最好將徐州、兗州多爾博大軍也吸引過來,在鳳陽府形成一個戰略僵持。

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倒吳運動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又至淳安鎮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一萬年太久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一百六十六章 紹興告急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無禁止皆可爲?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無禁止皆可爲?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