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

如此,吳爭就可實施第二計劃,那就是曾經吳爭誇過陳勝,在天長留下了一支軍隊。

以天長爲據點,蠶食泗州,形成對阿濟格大軍的兩面合圍。

再加上廖仲平的左營和夏完淳的建陽衛,四路大軍,足以對阿濟格部分割包圍,然後切食之。

但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初時勢單力薄的廣信衛孤軍,必須有一個“明正言順”的理由北向,否則,阿濟格豈能容李過佔據定遠這座小城?

讓清廷、阿濟格降低敵意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廣信衛反叛,以一支不屬於任何勢力的叛軍進入鳳陽府,阿濟格自然是想收編它,而不是殲滅它。

這樣一來,廣信衛就能以定遠爲跳板,直接向鳳陽城發起強攻,而不需要從千里之外開拔。

誰搶佔了戰爭的突然性,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還有一句話,先出手爲強,後出手遭殃。

兩軍對壘,如果徵兵、宣戰,大張旗鼓,對方一樣可以照樣畫葫蘆。

這就造成了戰爭的長久和傷亡的急劇上升。

而這,以大將軍府眼下的財力,承受不起。

只有速戰速決一個辦法,一場規模足夠的大捷,才能重建民衆、商賈對財力枯竭的大將軍府的信心。

但吳爭沒有想到的是,多爾博突然進攻海州。

這一步之差,差點使得吳爭所有佈局破產,因爲一旦進攻海州的大軍順勢南下,淮安、揚州便會淪陷。

已經將主力調向長江沿線的北伐軍,難以短時間聚集起至少得五萬人以上的一次軍事行動。

那麼,吳爭就只有放棄所有佈局,重新打一場江北大戰……第四次江北大戰了。

好在蔣全義雖然敗了,但所部英勇頑強的抵抗,也震懾了濟席哈和藍拜,加上錢翹恭不着痕跡地在海州城南小勝了濟席哈和藍拜一把,差點將二人俘虜了,這使得濟席哈、藍拜再無勇氣南下,而是決定保住勝利果實,不再貪多嚼不爛。

當然,沈致遠將新軍帶回滋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原因。

當消息傳來,吳爭終於鬆了口氣。

原來的佈局不必廢棄,只須稍加修改就成。

這纔有了吳爭在繼派遣史坤之後,又派了池二憨向天長增兵。

也有了吳爭嚴厲申飭李過、劉體仁戰場抗命,勒令廣信衛立即強攻鳳陽城的命令。

魯之域有了足夠的時間北上與錢翹恭會師、吳淞衛餘部進駐雲梯關、通州駐軍向鹽城方向運動,而第一軍三萬主力,在鐵路的日夜運載下,已經抵達吳淞口,正在渡江。

吳爭對佈局的改動,非常輕微。

原本認爲,天長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引不起除自己之外,所有的注意。

可眼下的局勢表明,從天長髮起進攻,已經喪失了原有的突然性。

既然無法再以奇勝,就得以正合。

同樣以定遠廣信衛做爲誘餌,以天長方向池二憨、史坤所部進攻泗州,如此兩面夾擊,阿濟格定是手忙腳亂。

吳爭做出的改變是——海州。

都說越明顯的地方,越會被忽略。

海州被攻破,淮安、揚州北伐軍兵力捉襟見肘,而吳爭明面上是在向天長、定遠增兵,北伐軍主力如今還正在吳淞、靖江方向渡江,廖仲平、夏完淳的異動方向也是鳳陽府。

這麼一來,局勢就非常清晰了——北伐軍的主要作戰方向,還是對鳳陽府,這從理論和局勢上都說得通,鳳陽府一落,廬州、安慶便唾手可得。

洪承疇是這麼想的,范文程也是這麼想的,濟爾哈朗同樣逃不出這樣的判斷,自然,福臨娃兒也被感染,這纔有了下旨以安親王嶽樂爲帥,率三千旗兵、一萬漢軍前往海州增援,而主力卻向河南方向移動,並勒令西北方向吳三桂等部東移,同時,清廷派人出使兗州,與多爾博交涉,準備在鳳陽府,與北伐軍對峙,打一場正面對決,以定華夏主宰!

這話並不誇張,以此時雙方的財力,如果真在鳳陽府大拼一場,那就決定了華夏大地的主宰。

但不管是哪一方最後獲勝,實力都會大損失,很可能十年間只能趴下喘息。

清廷是不願打的,它只想限制北伐軍的無約束壯大,可吳爭意識到這種約束,是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大將軍府財政被清廷一記歪打正着,指出了要害。

一旦大批的僱工失業、大量的工坊倒閉,那麼大將軍府治下那種繁榮、昌盛的外貌就會被撕下,留下的是千瘡百孔的醜陋本質。

金融從不產生實質性的財富,它的本質就是加速流通。

吳爭做到了在極短的時間內,讓江南沉積的財富,以一種火箭般的速度飛速流轉,同時還加入了槓桿,這才使得江南經濟一日千里的發展,造就了令人豔羨的繁榮。

但只要清廷嚴格執行禁令,只要僱工開始失業、工坊開始倒閉,那麼,一切都將化爲零,江南商會的各股東開始撤資,高速運轉的貨幣流通嘎然而止,百業凋零,巨大的金融危機,必將暴發,這不是大將軍府能抗得住的,就算加上建新朝,再加上永曆朝,都抗不住,江南的財政窟窿太大了,大到可以搗毀整個天下,包括北方清廷。

清廷是沒想到,而吳爭是心知肚明,就是不能講,因爲一講,後果更加不堪。

被逼到了這份上,吳爭也只能傾盡全力應對了,這就是發動此次戰爭的本質。

但海州城的淪喪,數千北伐軍將士的犧牲,也激起了吳爭的好勝之心,你能破罐子破摔,我就能孤注一擲,誰怕誰呢?

……。

劉體仁確實做好了應對鳳陽城敵騎來援。

隨着後續部隊的到達,迅速繞過英武衛駐地,向北構築拒馬柵欄還有挖壕溝。

從古至今,但凡實用的,就一直能延續,拒馬柵欄壕溝對騎兵有奇效,既能阻延騎兵、又能坑殺騎兵,不管是舊時的弓弩,還是眼下的火槍,隔着拒馬柵欄壕溝,那就等於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前提是兵力夠,箭矢、彈藥夠。

但對於英武衛駐地的清軍,劉體仁一時半會還真想不出妥帖的法子。

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男女有別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誰敢攔我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七百九十七章 家父說他不在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與盾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逆行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憐的廖仲平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三百四十七章 逼宮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七百三十章 來自商人的強烈抗議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