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

這本該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兩個人,就因斬殺愛鬆古一事,迅速取得了最初的默契,雙方甚至連招呼都沒打一聲,反身對自己所部下令,兩面合擊要隘中的清軍。

這下,要隘中的清軍士氣就蕩然無存了。

做爲漢人,他們終於記起了之前裝作不知或者忘記了的身份。

隨着投降的出現,要隘不攻自破。

請降者殺起“同袍”來,絕對比廣信衛狠!

到此,鳳陽府第一戰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劉體仁兩戰付出了近二千人傷亡的代價,攻下了原飛熊、英武兩處要隘,由此鳳陽城以南,再無成建制敵軍。

而阿濟格原本自信滿滿地想打劉體仁一次殲滅戰,愣是打成了自己損兵折將,不但一千騎兵幾乎全殲,連主將愛鬆古都身死當場。

最讓阿濟格震怒的是,姜瓖竟將一萬漢軍帶去了敵人陣營,此消彼漲所帶來的損失,那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當然,姜瓖實際上帶來的人並沒有那麼多,也就六成上下,因爲在來的路上,還躺着二千多具屍體。

但不管怎樣,鳳陽府裡,阿濟格完全碾壓廣信衛的兵力優勢,根基已經開始動搖。

要知道,阿濟格己部旗軍,僅不足萬人,號稱十萬大軍,其實主體是原徐州駐軍,而這支駐軍的成份更是複雜,是河南、陝西,甚至山東各路降清明軍的大雜燴。

而姜瓖的反叛,給這支軍隊起了一個“很不好”的開頭。

這讓阿濟格引起警惕,自然,以他的脾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監視、圈禁、解除漢人將領的軍權。

可這樣一來,鳳陽城內,軍心更加浮動。

……。

相較於劉體仁的幸運,李過是啃上了硬骨頭。

不但是硬骨頭,還是腿骨,沒肉、光桿,牙口稍有不好,就得崩掉門牙的那種。

阿濟格麾下有員大將,名叫巴顏。

聽名字,都認爲是滿人或者蒙人,可他卻是個漢人,至少有七成以上,是漢人的血統。

巴顏的父親李永芳,都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的漢奸,可以說,他開創了明將降清的先例。

李永芳原爲明駐撫順邊軍的遊擊將軍,萬曆年間被努爾哈赤一封帶着恐嚇和利誘的信招降,他降清後,努爾哈赤倒也沒食言,不但授了三等副將,還娶貝勒阿巴泰之女。

在隨努爾哈赤伐明時,已經授三等總兵官。

所以,巴顏早已不將自己當漢人,私下裡還以自己身上有漢人血統爲恥。

這樣一來,但凡與明軍交戰,殺起漢人來尤兇狠,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洗滌他身上漢人的血液一般。

正是巴顏這種對漢人狠厲的表現,滿人確實將他當成了自己人。

阿濟格是十分信任巴顏的,這才讓巴顏率一萬二千人進駐臨淮,依爲犄角。

李過所帶的人馬已經不多,不足萬人。

好在將士這些天在寶坻養精蓄銳,士氣還是高漲的。

所以一到臨淮城外,稍加整肅,李過就悍然下達了攻城命令。

但李過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臨淮做爲鳳陽城的衛城,怎會對李過大軍來犯,竟無一絲反應呢?

至少也該得斥侯偵知,向南作出戒備纔是……再不濟城牆、城頭也該多派些守軍警戒纔對。

可如今的城頭上,依舊是如常的守軍巡邏,似乎對漸漸逼近的廣信衛視而不見。

這種情況,就算是個戰場雛鳥,那也該警惕起來纔對。

但李過卻不管不顧,悍然下令攻城。

李過傻嗎?

其實不傻,人嘛,到了每個分岔路口,總得作出選擇。

李過開始時,確實想保存實力,麾下廣信衛到現在已經壯大成近五萬人馬,這要是放在任何一個不是主戰場的地域,那就是個土皇帝,至少也是一方諸侯啊。

爲吳爭去拼命,李過確實有些不甘心,倒不是說李過看不起吳爭,而是李過認爲,想讓他效命,至少得是將來的皇帝。

可惜,吳爭越來越沒這個意思了,李過雖然不解,但有道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人家意圖如何,關自己何事?

所以,李過就想着在吳爭旗下混日子、坐觀其變,再謀日後。

可吳爭突然往江西一行,不但讓李過的計劃落空,更使得長子喪命。

李過心中真沒記恨嗎?

恨還是恨的,縱然長子不是吳爭親手所殺,可也逃不開關係。

但這種恨,還上升不到不共戴天的程度,畢竟是自殺,人要是自己想死,誰也攔不住不是?

對於阿濟格,李過從始至終就沒有過投靠的想法,一切都是虛於委蛇,但虛於委蛇之中,也不乏一絲真心,怎麼說呢,就是安於現狀,最好雙方相安無事,要打,別人打去。

可吳爭的一封申飭令,徹底斷絕了李過腳踏兩隻船的想法,等於將廣信衛的退路給堵死了。

也就是說,要麼遵令進攻,要麼假戲真作成爲叛軍。

李過和劉體仁做出了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與其背誦初衷,不如拼死一搏。

殺韃子,便是初衷!

既然做出了選擇,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好決定了,退是死路,進也是死路,不如死在進路上,也能搏個青史英名,爲高一功那路廣信衛打出一份功勞,也好讓廣信衛在北伐軍中佔有一席之地。

李過不是不清楚事有反常必爲妖的道理,但他沒得選擇,之前已經消極怠戰了,如果現在再消極怠戰,那麼……一世英名,付諸東流,如何甘心?!

準備打一場絕戶戰,打出忠貞營的威風來,讓吳爭和所有北伐軍將士都看看,忠貞營上下也是響噹噹、敢死的漢子。這……就是李過不管不顧,悍然下令攻城的真正原因。

巴顏出身行伍之家,征戰沙場多年,指揮若定。

試想,一個年紀僅而立之年的漢人,已經晉爲滿清一等伯爵,他立過多少戰功?

換句話說,這些年,死在他手下的漢人,該有多少?

相較於韃子的勇猛,巴顏更多了一絲狡猾。

他就象一隻草原上的狼,陰狠、詭詐。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零十五章 大人,刀還在!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六百四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居然是我錯了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三百六十章 應天府之變(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九百章 博洛的應對策略是夜襲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何樂而不爲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收復海州(六)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四十七章 他無德,我有德。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