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

PS:感謝書友“貓咪大哥”、“神語者之王”月票。

而吳爭太平府一行,說服了夏完淳,率建陽衛進駐了和州,隨時可以西進,進攻安慶府,也就是說,阿濟格所部,已經處於明軍的三面包圍之中,只是,三面的動作還沒有正式開始,處於模糊階段。

阿濟格另外一個選擇,那要輕鬆、輕易得多了,那就是向北,往徐州方向撤退,這是他保全麾下大軍、保存實力最安逸的辦法。

但,這也有一個弊端,甚至是阿濟格最不願意接受的弊端,因爲徐州是多爾博的禁臠,多爾博會輕易答應,阿濟格率十萬大軍進入徐州?鳩佔鵲巢怎麼辦?來一場火拼?

迴避火拼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清廷諭令阿濟格所部,暫時受多爾博節制,這樣一來,阿濟格所部就可以在多爾博的調度下“無害通過”徐州,進入河南界,然後改道回京,或者就近駐囤,衛戍京畿。

可這方法,阿濟格能同意嗎?

阿濟格輕易答應離開京城這個權力中心南下鳳陽,圖得就是原徐州八萬駐軍,如果真要暫時歸於多爾博統轄,那萬一劉備借兵,有借沒還怎麼辦?

要知道,舊時的軍隊,認令不認人,將軍調兵,憑得是兩面虎符。

這與北伐軍的軍制完全不同,北伐軍是認人不認令,人,指得就是吳爭。

但這也不是狹義的家天下,因爲軍校的大講堂牆壁上,刻着吳爭爲第一批軍校生演講時說的

一句話,“……你們的效忠對象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我就是你們最大利益的代表,如果有一天,我背棄了你們最大的利益,我允許你們,向我開槍……!”

所以,阿濟格絕對不會答應,將軍權拱手讓於多爾博,那麼,這就是一筆糊塗帳,需要長時間的使者來往奔波於順天府、兗州和鳳陽。

吳爭定下此計謀,就是考慮到了清軍三方之間的齷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吳爭盯上了阿濟格及他的軍隊,如同當日盯着多鐸一般。

吳爭先後令史坤、池二憨率小股部隊暗中增援天長,就是積少成多,在不引起清廷注意的情況下,讓天長成爲打破僵局的一把尖刀。

而局勢的演變,也幾乎按吳爭的設想進行,對鳳陽的三面包圍,已經成形。

可有三個變數,卻是在吳爭的意料之外,首先是阿濟格突然派兵進攻天長,這使得天長原千人駐軍幾乎全軍覆沒。

其次是李過的優柔寡斷、不思進取,讓阿濟格有了調動兵力進攻天長的餘暇,如果李過一直進攻,牽制住阿濟格,阿濟格哪有閒心去掃蕩天長“山賊”?

最後是海州的失守,吳爭沒料到,比福臨還小的多爾博,竟會火中取栗,突然派大軍進攻天長,在吳爭的計劃內,沈致遠是兗州勢力中除多爾博之外,權勢實力最大的人,蔣全義與沈致遠又有一段香火情,沈致遠怎麼也不會撕破顏面,去全圖攻打海州。

只要沈致遠不出動他的新軍,那麼,以蔣全義的能爲和數千老兵,輔以海州堅固城牆,清軍不派個幾萬人、打上一、二月,是絕對攻不下海州的。

有這一、二月的時間,一切都了答案,所以,吳爭想到了海州可能面臨敵軍壓力,但依舊沒有重視起來,只派了錢翹恭率新組建的風雷營北上。

這三點意外,結果造成了局勢的異變。

吳爭不得不改變原有戰略戰術,將一場有限的報復戰,直接升級爲戰術決戰,簡單地說,不是戰略決戰,而是以戰促和,這個和,就是要逼迫清廷退讓,改變禁運物資的政策。

這就是熊汝霖、張國維等人,一再勸阻吳爭不要孤注一擲的真正原因。

但吳爭堅持認爲,強國軍事,不能少了國家報復,特別是清軍在海州屠城,這觸犯了吳爭心裡的底線、逆鱗!

從吳爭光復應天府之後,近五年來,清軍已經再不敢屠城了,甚至連擅殺平民這類事都很少聽說,其中原因,一是清廷政策開始懷柔,譬如提倡滿漢通婚之類的,另外一點就是,清廷忌憚吳爭的報復,要知道,剛開始兩年,北伐軍從來不留俘虜,滿族人口少,殺一個少一個,清廷確實是怕了,這纔有了在吳爭的“敲榨勒索”下,清廷不斷地化銀子贖被俘的滿清貴族將領。

這漸漸地在雙方之間形成一種默契,那就是不殺俘虜了,在戰後換俘虜或者用銀子贖買。

可現在,濟席哈、藍拜在海州打破了這種默契。

那麼,吳爭自然不會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特別是淮安府已經成爲自己治下的時候,北伐軍就必須報復,狠狠地報復。

吳爭原本是想圍住阿濟格及其所部,用來要挾清廷退讓。

可現在,吳爭不想這樣了,他改變了主意,那就是要殲滅阿濟格及其所部,徹底收復鳳陽府!

在建新朝頒佈廢除之前和約,對清廷宣戰之後。

在吳爭勒令李過率廣信衛對鳳陽發起強攻之後。

當池二憨、史坤率七千多精銳不費吹灰之力,佔領衡陽之後。

當錢翹恭等來了通州六千駐軍的時候。

大戰帷幕已經拉開。

這最終改變了北伐進程,極大地提前了北伐時間,而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它一樣打亂了吳爭的佈局,拖延了華夏振興經濟的時間。

當然,這是後話了。

……。

沈致遠一直在苦惱。

是,他確實有野心,但,他終究不是一個利慾薰心、唯利是圖的人。

進攻海州,他想過,確實想過。

如果說,在江北大戰之後,北伐軍有防守錯漏之處,那麼,海州就是最明顯的一個。

偌大的淮安府,僅海州、邳州、通州三處駐軍,且兵力都不多。

關鍵是,從通州到海州,超過千里距離,這使得面對突然襲擊時,援軍無法及時趕到海州。

也就是說,只要用不低於一萬人的新軍兵力,強攻海州之後,沈致遠就可以對邳州、通州各個擊破,由此佔據整個淮安府,與徐州連成一片。

這是個相當可行的戰略方案,甚至可以大幅提升沈致遠在多爾博勢力中的威望。

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劉放的功業(一)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七百三十章 來自商人的強烈抗議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聰明之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八百十七章 案情原委(一)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算個屁?第六百四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爲財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二十章 世上焉有不吃腥的貓?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