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

令范文程、洪承疇意外的是,該趁機報復的濟爾哈朗,此時居然贊同地附和道:“二位大學士所言實爲謀國之言,此借刀殺人之計,令人歎爲觀止……本王佩服!”

福臨當場拍板,“……封安親王爲宣威大將軍,率正白旗三千及新軍一萬,共一萬三千大軍即日增援海州!”

這手筆對於福臨和此時的清廷而言,確實已經很大了。

滿蒙人口歷來是清廷軍力的掣肘,在順天府立穩腳跟之後,他們不得不徵用漢人從軍,這就使得滿漢兩族之間的不平等,其實沒有了存在的土壤,試想一邊要人上陣血拼,一邊當奴隸使喚,誰能忍受?

加上有洪、範爲代表的漢臣存在,分享權力就成了秘而不宣的默契。

當然,尋常百姓是享受不到的,能享受的自然是當代漢人的菁英人物,譬如洪、範。

而在入關之後的清軍軍隊中,滿蒙八旗幾乎已經成爲了一種擺設。

倒不是說戰力下降太快,而是兵力真的不夠用。

往往都有派出一、二牛錄掛名,然後充入大量的漢軍,對外號稱是八旗軍。

可事實上,哪來那麼多滿蒙青壯?

無非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

滿人死不起啊,就算讓滿蒙兩族可勁地造人,一個青壯,至少得十六年才能上陣。

所以福臨此次算是下了血本,三千正白旗旗軍,那幾乎是正白旗滿編的四成,也就是說,這支隊伍要是出了意外,在多爾袞死後,福臨攬進懷裡的五旗,就等於去了二成。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八旗各旗,其實也不是兵力、實力相同。

象原皇太極掌控的兩黃旗,兵力自然是滿編的,而多爾袞所控制的兩白和正藍旗次之,其餘三旗,也就四、五千人。

這就是滿清爲何在正式與大明交戰之前,必須先東征韓國的主要原因。

可憐當時真正視大明爲宗主的韓國人,在被皇太極率二十萬大軍親征之後,不得不獻國請降,最後的代價是,王子被挾爲人質,三十萬子民被充作了滿清進攻大明的炮灰。

所以,清軍入關,南下和各地抗清明軍和義軍作戰,戰死的人絕不是少數,只是滿蒙兩族死得人少了些,因爲有了三十萬韓國炮灰嘛。

“皇上聖明!”

這次稱頌,倒沒有任何夾帶私貨,都是真心的,因爲,福臨允准了他們的所有諫言。

投桃報李嘛,稱頌自然也是真心的了。

這才叫君臣相得嘛。

……。

範府之外,一羣身着華衣錦服、頭戴員外帽的商人們翹首以盼,已經多時。

這些個老西兒,是這個時代商人的縮影。

他們明面上一擲千金、光彩耀人,可實際上,他們私下裡摳搜得要命。

富貴逼人的皇商光環之下,其實是對自身的無法掌控,他們確實有財,可財,真是他們的嗎?

天曉得,除了往地裡挖坑,埋到連自己都記不清埋了多少、埋了多久之外,歸於他們真正掌控的財富,其實並不多,因爲清廷中那些個大員們,從來沒有將目光,從他們的財富中轉移過。

予取予奪,稍有差池,便是家破人亡啊。

所以,這些個商人在範府外,乖得象一隻只鵪鶉,自然也不敢空手而來。

而今天,更是出手不凡。

他們各自身後,都是一長溜的板車啊。

板車上,全是一隻只打着銅釘的朱漆實木箱,那鎦釘在陽光下,發着明亮的光……嘖嘖,讓人一看就知道,這車上箱子裡裝得,定是價值不菲之物。

直到午時過去一刻,二位大學士的馬車緩緩進入坊弄。

早已有人疾跑通知,於是,十多個商人們眼冒紅光、一擁而上,嘖嘖,那架式,象是來得是二個妙齡豔伎一般。

……。

範府東南角的側廳裡,商人們帶着阿諛的神情,紛紛陪笑着。

他們的眼睛裡,滿滿的都是期盼。

也對,從義興朝建立,吳爭在杭州開府,這南北貿易已經發生了太大的變化。

原本高高在上的北方,從來都是凌駕於南方的。

最新奇的玩意兒,都是從北方流向南方,特別是宮中貢品,嘖嘖,但凡能看一眼,那就是祖上積德,就象聞見了真龍體香一般。

而南方,從來都是進貢的那一方,譬如糧食、織品,當然還有每年成例的特產貢品。

可如今,情況被慢慢反轉了。

南方的織品還在北運,但已經不運關成品了,而是織造司出產的漢袍成品。

這半成品和成品之間,利潤差是巨大的,特別是掛上杭州織造司的銘牌之後,更是一領值千金啊。

清廷禁運令一下,大運河航道一堵,天啊,這生意還能做得下去嗎?

雖說南面並沒有如北方一般頒佈禁令,可商船但凡過了徐州,那一道道的水上關卡,愣是將漢袍原本翻倍的毛利率給消耗沒了。

象皇商們還好一些,貨物量大,一次餵飽嘍,也就有了情面,可那些小商人們就難了,一路上使過路錢吧,利潤沒了不說,還得倒賠錢,不使就更不行了,一旦扣上通敵罪,被勒索是小事,把不準當場推到船邊,一刀下去,頭就掉河裡了,家人拉回去的屍身不全,還得僱人從河裡撈,可那麼大的運河,水流又急,怎麼撈?

小商人們平日裡大都是依傍着這些個大皇商,如今遇上難事了,自然得去求抱大腿。

於是乎,大腿們終於按捺不住,抱團前來“請願”了。

給泥菩薩還得上香呢,來“請願”自然得有禮,有禮才顯得真心嘛。

十幾個晉商,湊了三十輛板車的大禮,僱了百人,拉到了範府門前。

打賞了門房,遞上了名貼。

在府門外整整站了一天,直到夜色降臨時,老範才從府中傳出一句話來,“事曉得了,稍安勿躁,待明日進宮之後,自有分曉。”

於是,商人們結伴來,又結伴回,到了今日天色未亮,又乖乖等在府門外了。

可老範上朝時,從正門出來,連眼角都不帶搭理一下的,顧自上了馬車,入宮去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五百十一章 火槍陣難敵騎兵衝鋒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無禁止皆可爲?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六百三十二章 吳爭的抱負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章 世上焉有不吃腥的貓?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五百十六章 ……哭了。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爲財死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應天府之變(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殘活秦檜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七百零七章 泰興城,落。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八百六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苦惱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殘活秦檜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一百八十二章 國事還是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