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

清廷久聞夏允彝大名,派人前去招攬,表示只要他肯出山,一定給大官做。

夏允彝以“貞婦”自比,在門上大書道,“有貞婦者,或欲嫁之,婦不可。則語之曰:‘爾即無從,姑出其面’。婦將搴帷以出乎?抑將以死自蔽乎?”

明白無誤表達了自己不事二朝的決心。

之後,寫信給好友陳子龍等人交待後事,平靜與家人訣別,並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倖存錄》交予獨子夏完淳手中,叮囑他毀家餉軍,精忠報國,代父完成恢復志願。

遣散家人時,夏允彝作絕命詩:“少受父訓,長荷國恩,以身殉國,無愧忠貞。南都既沒,猶望中興。中興望杳,安忍長存?卓哉我友,虞求、廣成、勿齋、繩如、愨人、蘊生,願言從之,握手九京。人誰無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警勵後人!”

從容自投松江塘而死。

他自盡時,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肅穆哀慟地立於水濱觀視。

鬆塘水淺,只達夏允彝腰身以上,這位大才子生生埋頭於水中,嗆肺而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溼,生殉了他的大明朝。

彼情彼景,身爲兒子的夏完淳肝膽欲裂,目睹父親剛烈死狀,他也更加堅定了必死報國之心。

壯哉,夏文忠公!

這樣的人,他的號召力是強大的。

而做爲夏允彝的獨子,夏完淳繼承了這種號召力,併發揚光大。

小小年紀,身邊就聚集了數千人,指揮起來如臂使指,確實是難得啊。

於是,幾種巧合,湊在一起,使得嘉興城傳檄而定。

江寧府得知險情之後,無奈城中無兵可派,不敢輕舉妄動,急派信使向京城求援,並下令封閉城門。

……。

這世上有些人視錢如命。

也總有些人視錢財如糞土。

錢肅典和夏完淳在這個問題上,是同一類人。

嘉興城,做爲清廷上承下接的中樞,擔負着清軍南下的中轉糧道重任。

囤積着數十萬石的糧草,無數餉銀和軍械。

這二人稍加合計,就大開庫門,接濟貧苦、招募精壯。

一時間,太湖、陳湖、泖湖等義軍殘部聞訊紛紛起來會合。

嘉興城一時之間,成了一座擁兵二萬多的堅城。

如夢如幻,白駒過隙。

不能不讓人感慨,世事難測。

錢肅典、夏完淳終於慌亂了。

他們雖然心懷報國之志,可終究一個二十出頭,一個才十五。

面對着這麼大的陣仗,豈能不慌亂?

特別是那麼多從沒見過面的義軍蜂涌而來,如何治理、調度?

一時間,二人手忙腳亂起來。

最後,還是錢肅典有辦法,他提議以夏完淳爲首領,組建一支新的義軍。

夏完淳謙讓,但錢肅典堅持。

最後,還是按照錢肅典的意思,由夏完淳爲總兵,自己任參將。

轄下八個守備,各統三千人。

鑑於夏完淳一身孝服爲剛殉國的父親夏允彝戴孝,於是義軍人人一條白巾纏腰,這支義軍的名字就叫“白巾軍”。

成軍之後,錢肅典二人合計,向杭州派出了信使,稟報嘉興城光復的情況,請示接下來該如何做。

……。

多鐸被突然一棍子打得有些懵圈。

但久經沙場的他並不慌亂。

主帥的鎮定很快收攏、穩定了軍心。

此時的八旗軍確實很精銳,他們邊撤邊整肅,在後撤數十里後,八旗軍漸漸穩住了陣腳。

而這個時候,多鐸的命令竟是,全軍反擊。

沒有人能猜到,多鐸會這麼狠。

或許是多鐸不甘心,亦或許是多鐸對他的八旗軍戰力有絕對的信心。

韃子就這麼開始反擊了。

這個時候,多鐸還擁有六千多八旗軍,加上身邊千人親衛隊。

兵力還有近八千人。

但明軍這邊,除了吳爭的一萬多人,還有三萬多投誠的明軍,合計起來有五萬人之衆。

但多鐸就這麼悍然下令反擊了。

沒有能預料到這種情況,就連吳爭也不能。

戰場的態勢是這樣。

多鐸當時下令撤退突圍時,投誠的明軍左右夾擊多鐸中軍。

周大虎、厲如海各率三千人在明軍的外圍再加一道包抄線。

池二憨率部中出。

但在多鐸騎兵突圍成功之後,投誠的明軍自然而然的向中間合攏成一股,開始對多鐸進行追擊。

而周大虎、厲如海、池二憨三部同樣在中路匯合,緊隨着投誠的明軍向多鐸追擊。

城樓上的吳爭沒有去阻止,也無法阻止。

仗打到這個份上,主帥基本已經無法真正掌控和調度了。

兵敗如山倒,痛打落水狗嘛。

剛剛潰敗,一路敗退的韃子,還有什麼可怕的?

可問題是,多鐸身邊這七千多人,是真正的八旗軍,他們的戰場經驗遠甚於明軍。

變化就在這一刻發生了。

差點就改變了大好的局勢。

當韃子騎兵如一把尖刀刺穿了明軍的陣列時,明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從士氣旺盛到跌落谷底,瞬間崩潰。

無數的人向道路兩側逃竄。

那種景象,就象水牛犁地,泥土向兩邊翻卷一般。

明軍的將領根本無法控制。

除了魯之域部勉強抵擋了一下,其餘明軍一觸即潰。

也難怪,這樣寬闊的道路上,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騎兵衝擊,誰能抗得住?

數裡外的周大虎、厲如海、池二憨三部見情形不妙,迅速做出了三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周大虎悍然下令己部結陣硬抗。

厲如海率部調頭急退。

池二憨隨即命令所部緊急向道路兩側疏散。

根本容不得三人商量,瞬間做出的反應,代表着三人的性格。

周大虎的三千人,遲滯了韃子騎兵的速度。

但所部損失、傷亡慘重,周大虎被戰馬撞飛重傷昏迷。

可他們的犧牲,確實爲池二憨部贏得了反擊的時間,士兵從兩側對韃子慢下速度的騎兵施以箭矢射擊,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減慢了騎兵的速度,同時降低了騎兵衝鋒的密度。

池二憨、周大虎兩部不畏死地阻擊清軍,爲厲如海部從容展開反擊,創造了必要條件。

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五百二十八章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怪我嘍?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夫不如你第一千一百十二章 浪蕩公子沈致遠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六十九章 你也要……保重!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爭,你初心有變吧?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真假難辯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見縫插針的本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