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受封伯爵

一江之隔的紹興府,這次反應非常快。

朝廷派使送來封授諭令。

封吳爭爲錢臨安伯,授杭州衛指揮使,加昭勇將軍銜。

餘下有功將士都得到了封賞,出手非常大方。

只是隨船送來白銀一萬銀犒賞將士,稍顯得有些單薄。

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去責怪朱以海了。

如今幾乎所有將士心裡都明白,杭州府只是暫時屈居朱以海之下。

所有的封賞並無太大的意義,更多的是一種象徵。

吳爭心裡知道,守住杭州城,是一場軍民全方位的共同協作結果。

這其中有許多百姓不遺餘力的支援,就象那些女子,拋頭露面地爲受傷將士護理、清洗。

象那些血氣方剛的精壯,爲將士運送物資。

更有那些不畏生死的死士,以血肉之軀,奮勇地衝向敵人引爆。

可這些對於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防守戰來說,都不是最關鍵的。

關鍵的是那些鄉紳的財力支持,和城外那支降軍的投誠。

而城外軍隊的投誠,離不開莫執念和魯南成等一應鄉紳的誘導和逼迫。

這纔是戰役勝利的關鍵,無可替代。

但吳爭不能去大肆地宣揚、褒獎他們。

他們有着一個共同恥辱的名字——反正者。

這是個污點,一生難以洗清的污點。

人生就是這樣,一步走錯,終生遺恨。

吳爭不僅不能大肆地宣揚、褒獎他們,還必須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些人可以用,但不能親近。

近了,就會爲世人所詬病。

不過吳爭沒有虧待他們。

那數十個鄉紳如願以償,杭州府的財務大權從此落入了他們的手裡,這可不僅僅是一府財權,而是代表着整個新興勢力的財權,包括賦稅和杭州府對外的經貿往來。

至於城外那支降軍,所有將領、軍官在保持原官階的基礎上,此戰有功之人得到的升遷。

吳爭特地將魯之嶼做爲一個榜樣,提升爲松江府總兵。

沒錯,松江府總兵。

雖然松江府眼下還沒有光復,但沒有人會懷疑松江府不能光復。

更沒有人去質疑,一個杭州衛指揮使,竟能任命一個府的總兵。

實力,代表着絕對的權力。

吳爭手中有着足夠的實力,如果算上嘉興府的義軍,吳爭手中掌控的軍隊已經膨脹到了六、七萬人之多。

這個人數,足以與朱以海並起並坐。

當然,這質量就難說了。

三萬多人剛剛歸降的,二萬多是十幾支義軍拼湊的。

就連吳爭直屬的一萬多人裡面,有七成也是光復杭州時歸降的明軍。

這種複雜的軍中關係,着實令吳爭頭痛。

次日一早,王一林前來告辭。

他是興國公麾下,如今杭州府之戰結束,自然該回定海軍歸建。

好在這次王一林所部傷亡不多,陣亡二百狡人,傷者三百多人。

加起來不足六百,對於帶來的三千人,還不到二成。

所以,王一林很輕鬆,沒有絲毫壓力。

他因此戰軍功被晉升爲正四品指揮僉事,加宣武將軍,已經非常滿意了。

吳爭也沒有虧待他,贈送了五千兩銀子給他。

做爲對王之仁的回報,吳爭備了整整一船白銀,十萬兩。

請王一林轉交王之仁,做爲此戰王之仁派三千人前來援助的酬勞。

同時,吳爭請王一林轉達自己的感激,如果沒有王一林率部前來合作,此戰在賀家埭的伏擊就不能保證迅速解決。

最重要的是,吳爭也沒有信心,並一己之力對抗多鐸六萬大軍。

王之仁此次確實夠意思,不但派來王一林所部,還真地將船隊在吳淞口滯留了三日。

直到勝利的消息傳出,才率水師返回定海。

吳爭領他這份情。

所以,出手非常大方,十萬兩,足夠一支萬人軍隊一年的軍餉。

不過吳爭現在有錢,敲榨了城中這批鄉紳,這錢來得太容易,出手自然闊綽。

原本答應死士的五十兩,一夜之間就翻了倍,死在城牆上的,再翻一倍。

將士的賞賜也水漲船高。

普發每人十兩,另外得一級韃子首級者,賞五兩。

以至於城外二千多韃子屍身,皆身首異處。

宋安忍不住埋怨吳爭,偌大的一筆巨財,就這麼被吳爭揮霍一空。

確實,近百萬巨財啊,是個人都心痛。

一人十兩,近五萬人啊。

不過吳爭此舉,確實獲得了軍心。

特別是那些投誠的明軍,已經對吳爭有了敬意。

吳爭做到了言出必行,重要的是吳爭對他們一視同仁,沒有因爲他們是投誠者,而與嫡系區別對待。

這樣吳爭輕易地達到了他的目的。

因爲接下去,全軍改編就要開始了。

軍心、擁戴,非常重要。

所有軍隊都被打散,上級軍官互調,中級軍官重新委任,下級軍官不動。

由此,吳爭真正地掌控了這數萬大軍。

之後,吳爭與衆將商議之後,將麾下人馬編成四部。

向吳江、湖州進軍,佔領之後各駐囤一萬人,這樣吳江、湖州與嘉興三地構成一個三角,形成對杭州府的屏障,同時起到威懾蘇州府的作用。

另外,派魯之嶼率一萬人進攻松江府,如今的松江府已經得不到江寧府的支援,光復不過是時間問題。

派魯之嶼率大軍前往,是因爲吳爭的心思一直在松江府,一是松江北面是嘉定,那個令他叔殉國之地,一直是吳爭心中的糾結,必須親自領兵去光復,爲叔叔收殮、祭祀。

二是杭州府地形確實無險可守,做爲根據地不合適,從地形和目前的條件而言,佔領松江府,對其進行改造,經營成根據地更符合吳爭的需要。

松江府,位於長江口,可以把控住水運,這對於財政而言,是具有極大幫助的。

可以說,掐住了水運命脈,既可以令北方清廷經濟失速,更可能壯大自己實力。

海運通商,唾手可得的財富。

背靠大海,組建海軍,進可攻、退可守。

這是吳爭這些天裡一直在思索的計劃。

至於剩下一萬多人,便成爲了吳爭的直屬軍隊,駐囤在杭州府。

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興國公王之仁來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二百九十四章 監守自盜?!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九十七章 命中該有自然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這一頭的白髮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五百三十六章 錢相可是你親哥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講個數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不一樣了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