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

PS:感謝書友“richardlg”投的月票。

蔣全義是真有些急了,他道:“一旦陳勝、方國安兩部撤退,鳳陽府的敵騎將再無我軍抵抗,便會勢如破竹般地攻至江都、泰州一線……王爺,您就算決定拼死一戰,那也不能以身犯險……這樣,由末將來執行您的命令,請王爺速速撤回泰興,如此,末將也能無後顧之憂!”

吳爭的臉急劇地抽搐了一下,然後撇了下嘴道:“之前本王想撤,你死硬地阻攔……怎麼,此時你倒反而怕了,想勸本王離開了?”

蔣全義急得冒汗,“這不是一回事……!”

“這就是一回事!”吳爭正色喝斥道,“後路即將被斷,你竟要本王捨棄三萬泰州衛將士,獨自撤退?你讓將士們作何想?你讓本王情何以堪?你是想辱沒本王來成就你的名聲嗎?!”

蔣全義和那些身邊想勸的將領聞聽,爲之一愕。

這罪名可不小,當然,這事歷朝歷代都有,明朝更爲多見。

所謂的直臣、諍臣,就是悖君王而美自己的名聲。

吳爭道:“如今全軍將領,集結部隊,今夜子時後,悄無聲息向東轉進,兩天之內,配合魯之域吳淞衛對鹽城形成夾擊!”

蔣全義這纔回過神來,與身邊衆將領還想再勸。

吳爭厲聲道:“再敢多嘴,本王治你惑亂軍心!”

衆將領齊齊沉默下來。

蔣全義無奈之下,與衆將領一起出帳部署去了。

吳爭來到帳前,看着薄暮下的淮安城,心中喟嘆一聲,若是能攻下這座淮安堅城就好了,泰州衛就可以固守淮安城,就如同釘下一顆釘子,就算敵人騎兵再多一倍,也不足爲懼。

到時,調北伐軍諸衛數路北上,淮安城中心開花,多麼美妙的事啊!

那時,以黃河爲屏障,就算徐州敵軍趕來,也可力抗之。

吳爭長長一聲嘆息,看着淮安城輕聲發誓道:“此戰我若不死,定會帶兵回來!”

……。

時至半夜,大軍集結完畢。

吳爭看着將領們,面無表情。

這算不上一場大敗仗,可比敗仗更頭痛。

後路遭受大量敵騎威脅,這對任何一支軍隊,都是滅頂之災,特別是全賴於彈藥補給的火槍新軍。

將士們也沉默着,後隊變前隊已經出發,他們是前隊,也是最後一批。他們的心裡有着無比的失望,強悍如泰州衛的他們,竟攻不下一座淮安城,讓人情何以堪?

可他們不沮喪,因爲吳王與他們同在。

每個將士心中都異常堅定,只要吳王在,咱們,就一定能回來!

這種自信體現還眼神中,讓吳爭非常地受用,軍心可用。

一支軍隊打順風仗時士氣高漲,並不說明什麼,只有在遭遇挫折之時,一如既往,那便是精銳!

“出發!”

吳爭只有簡單地兩個字,但聽在將士們耳朵裡,氣勢無疑於“進攻”!

……。

十多裡外,淮安城城頭。

祖大弼一直在城頭上,城外泰州衛已經兩日沒有發起進攻了。

會有什麼陰謀呢?

不過祖大弼並不擔心,他自信能守得住淮安城,至少守上一個月不成問題。

這不是祖大弼小看泰州衛,而是憑他多少的戎馬生涯和經驗,可以判斷出泰州衛缺乏有效的攻城武器,簡單地說,就是重火炮。

冷兵器時代,尚有投石車、攻城車,可泰州衛卻除了雲梯,啥都沒有,連雲梯都不是制式器械,顯然,是臨時籌措和製造的。

就憑這一點,祖大弼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能守住。

從瞭望哨的稟報中得知,泰州衛從天色將黑時,就有了異動,哨兵猜測,或許敵人要撤,建議出城交戰。

但祖大弼毫不理會,泰州衛連攻淮安十日,雖說無功,但傷亡還不足以迫使它退兵。

既然自己有守城的把握,又何須冒險?

況且,誰能保證,這不是泰州衛的陰謀,攻城不成,佯裝撤退,誘使自己出城交戰呢?

所以,祖大弼按兵不動。

然而,隨着越來越多的情報匯攏起來,泰州衛撤退的跡象越來越明朗。

祖大弼心中有些惋惜,可他依舊堅持不出城,守住淮安城,就算完成任務,立下大功,何必畫蛇添足,遭來無妄之災呢?

能逼退來犯的敵人,特別是令多鐸蒙難、八旗折翼的北伐軍,那已是不世之功。

祖大弼想到這,嘴角露出一絲不經意地笑意,是啊,此戰之後,滿清朝堂之上,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這還是祖大弼不知道吳爭就在城外十多裡,如果知道吳爭也在,他會笑得更開心。

連多爾袞都數次無法奈何的吳爭,竟被他輕易逼退,何等的榮耀?!

然而,世事往往就是如此令人古怪,它總不想讓人、事圓滿,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一種人力不可抗的變故,來讓人扼腕嗟嘆。

淮安城東門方向,突然發出的紅光,映照了半邊天,使得夜幕爲之退讓。

城中百姓尚未睡着的,幾乎以爲錯估了時辰,天色將亮了。

“怎麼回事?”祖大弼緊張地喝問道,“東門發生了什麼?”

一個踉踉蹌蹌跑來的士兵,趕到城下,仰頭嘶喊道:“稟將軍,東門……營變,叛軍燒燬了儲糧……。”

祖大弼聞聽,整個人爲之一晃,他有些眩暈起來。這個節骨眼上,竟出了這等子事,難道……是天意?

祖大弼不愧是沙場老將,他敏感地意識到,這不是一件孤立事件,城外泰州衛集結準備撤退,不,已經撤退之際,城內居然發生營變,還燒燬了一門儲糧,這說明什麼?

說明這是內外勾連,泰州衛是故意做出撤退姿態,來迷惑、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換一個將領,這個時候應該調派集中在南門的守軍,前往東門平亂纔是。

可祖大弼僅僅問道:“叛軍幾何?東門守將,可有能力平亂?”

“回祖將軍,東門陳將軍令小的向祖將軍稟報,叛軍人數並不多,尚不足千,因猝不及防,才被叛軍得了手,點燃了所囤糧草……但局勢可控,只是平亂需要時間。”

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許,那就改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錢莊、匯兌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報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五百二十九章 今日不妨再辭官一回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誰敢攔我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堵截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誰敢攔我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衡陽鎮狙擊戰(六)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三百三十八章 錢莊、匯兌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六百十二章 迷霧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三百五十四章 豎子安敢欺我?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瘮人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一千四百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