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

PS:感謝書友“煌漢天下01”、“書友20170930142508161”、“於不鹹”投的月票。

城頭上的火炮炮口,在吳爭的背後迸射着滲人的紅色火光。

炮彈的落點,就在四周。

但沒有一顆擊中吳爭,甚至,方圓數丈內,都無波及。

也是了,敵人在淮安城部署的火炮,還是百多年前明朝鑄造的鐵炮,明末這些年,缺失了日常養護,早已鏽跡斑斑。

這些天,能打響、不炸膛就算不錯了,真要是能擊中五里外的吳爭,那就是天意。

但這一幕落在將士們眼中,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因爲吳王此時待的位置,比他們更靠前!

將士們不傻,他們當然明白,沒有主將會在之後的進攻中,隨他們一起先登。

可他們要的就是一個態度,身先士卒、同生共死的態度。

得到了這份態度,願效死!

“今夜是決戰!”吳爭語氣平靜,如同在說,現在是黑夜或者是今夜沒下雨,這一個事實。

“你們之中,許多人回不了家了。”吳爭語氣依舊平靜,因爲這也是事實。

“我很抱歉!”吳爭終於輕嘆一聲,這不是事實,如果抱歉有用,那還要軍隊做什麼?

“可我保證,本王絕不先你們一步,離開此地!”吳爭馬鞭指着他胯下的土地,大聲喝道。

“此戰之後,若生,本王請你們吃酒!若死,本王扶柩送你們回家!若本王也不幸死去,那就留在此地,陪着你們!”吳爭的語調變得黯然,“……去吧!”

將士們眼中熱淚迸涌出來。

“不克淮安,死不休戰!”

“不克淮安,死不休戰!”

“不克淮安,死不休戰!”

……。

五里的距離,萬人的怒吼聲。

如果一絲都聽不見,除非是耳朵聾了。

祖大弼本有心激勵一下城上守軍的士氣,這事對他這個沙場老將來說,小菜一碟。

可祖大弼此時確實沒功夫,也沒……心思了。

因爲,很顯然,在泰州衛去而復返,長達大半個時辰之間,東門的火光居然沒有熄滅,甚至象是燒得更旺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陳副將在撒謊!

說明東門的叛軍遠不是陳副將所說的,只有不到千人。

說明陳副將手中的數千守軍,根本無法平亂。

祖大弼心中響起一陣悲鳴,眼下面前是強敵來攻,顯然是不死不休之勢,可背後,竟禍起蕭牆,這仗怎麼打?

祖大弼變得煩躁起來,原有的自信,迅速消散。

他是真沒想到,這又怎麼可能預料得到呢?轉眼之間,局勢反轉,勝利竟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

祖大弼倒是真錯怪了東門守將陳棟。

營變叛亂的人數,還真不足千人。

之所以遲遲不能“鎮壓”下去,主要兩個原因。一是營變的士兵,大都是原先的同袍,不忍心手足相殘,自然沒有了你死我活的戾氣。

加上這些日子軍糧短缺,人人心中都有怨氣,誰不背後拖着一個家要養活啊,大人忍忍也就罷了,可孩子呢,這一聲聲叫餓,是個人都得有怨氣。說不好聽點,看着對面營變的今日弟兄,幾乎每個人心裡都會叫聲“痛快”!

如果不是陳棟親自上前督陣,怕是一大批人,不但不平亂,還會附隨了。

再則就是,陳棟負責防守東門,手下三千六百人,他隸屬淮安衛,與南門大河衛不同的是,淮安衛負責漕運,向來是比大河衛有錢些、富裕些,特別是象他這種有個一官半職的人。

人要是有錢,自然就比較怕吃苦、怕受累……怕死,人之常情嘛。

選擇造反的人,往往佔據主動,因爲底牌亮出來了,橫豎是個死,自然是堅決的。

可象陳棟這樣的,本就想着靠他的官威來震懾叛軍,而是親自上陣,身先士卒地去和這些人拼命。在手下消極怠戰之時,陳棟也只能罵罵咧咧地撥弄、推搡着,讓手下人去平叛了。

就這麼雙方僵持下來,誰也不主動進攻,誰也不主動後退。

可已經燃起的大火卻不等人啊,超過十萬石的儲糧,一旦引燃,那得燒上好幾個時辰。

所以,眼見着火越燒越旺,陳棟心裡也急啊,而不是他說謊騙祖大弼。

“叛軍”不主動進攻,那也是有原因的。

這領的趙老大,那可不是一般人。

他叫趙史,如果吳爭在此,定爲笑着上前,握着趙史的手,喊一聲趙老哥。

此人就是吳爭從嘉定回紹興府時,在紹興碼頭第一個見到的官——趙百戶。

雖說不打不成交,可後來趙史確實是真心指點了吳爭不少。

吳爭當時在心裡評價此人是,真小人!

……。

趙史是個聰明人。

他有官癮,也想立功,但如果要拿命換,自然是選擇保命。

什麼爲國爲民、什麼忠貞不屈,對他而言,就是個屁!

這就是真小人。

拿八、九百人去和三千多人拼命,這不是壽星公上吊,活膩歪了麼?

既然雙方士兵“手足情深”,那就拖着唄,反正咱不急,城外有泰州衛攻城,祖大弼自然沒有多餘的兵來增援平亂。

可趙史哪想到,城外泰州衛差點就撤退了,不,是已經撤退了,再返回的。

也就是說,趙史險險就把自己給坑了。

他之所以拖着不下令主動進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刀槍無眼,萬一傷到自個怎麼辦?

反正只要引起城中大亂,自己就可以交差,算是立功了,此次回去,少說也得混個千戶噹噹,說不定還能攀上副指揮使的位置乾乾。

這要是死在這,就算追封個伯爵,那也沒命顯赫不是?

趙史是真正的“消極怠戰”,但正因爲他的“消極怠戰”,卻幫了泰州衛大忙。

試想,如果真主動進攻了,八、九百人哪是三千多人的對手?

一旦雙方真打起來,見了血,那就收不住手了,誰也不會再顧及什麼“手足之情”、“同袍之誼”。

這場叛亂,也就迅速平息了。

叛亂平息,火勢就能得到控制,哪還會一直拖着?

然而,趙史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拖確實沒有引來祖大弼調兵增援,可西門、北門的守軍看到火光沖天時,各派來了一隊增援。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八十九章 惡有惡報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雙方有意識地相互試探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強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七百三十章 來自商人的強烈抗議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成竹在胸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三百十八章 被所有人唾棄的馬士英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五百三十六章 錢相可是你親哥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放心,本王就是隨便問問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七百四十五章 度量衡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六百七十五章 濟爾哈朗的煩惱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能贏的,其實不算賭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絕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