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

軍工坊的損失很大。

原因是炮擊引發了一座火藥坊的殉爆,囤積的火藥損失尚在其次,十多個匠人,不幸當場被炸死。

經過一番對北面的地毯式搜索,方國安、魯之域回來稟報。

“稟王爺,經過勘察推算,對軍工坊實施炮擊的火炮,應該在三十至四十門之間……末將率衆趕到時,敵人已經退去,火炮車的壓痕尚在,末將和魯將軍已調派人馬順着車痕追擊了……。”

吳爭皺起眉來,三十至四十門火炮,這該是一個炮兵團的一半了,也就是說,依北伐軍的編制,一個炮兵團,射程在十里以上的火炮也就六十四門。

這等於在告訴吳爭,至少是一個炮兵團叛變了。

這怎麼不讓吳爭難受?

可問題是,哪來的一個炮兵團?

北伐軍建制非常清楚,松江府周邊,就方國安的軍校軍團和由金山衛改編的吳淞衛,其它都是各府民團,根本沒有配備火炮。

這事就顯得非常奇怪了。

魯之域猜測道:“會不會是……江北泰州衛乾的好事?”

方國安也道:“軍校的火炮,末將已經派人徹查過了,根本沒有調動過一門。魯將軍的吳淞衛遠在金山衛,更不可能炮擊軍工坊,那最近的,也只有泰州衛了。”

吳爭眉頭皺得更緊,話聽起來不錯,可泰州衛能背叛?

蔣全義是傻了嗎?

還是被俘之後,真被多爾袞收買了?

可也不對啊,這事就和方國安、魯之域是一個道理,蔣全義能叛變,泰州衛能嗎?

吳爭用力地搖搖頭道:“不可能。一定還有我們不知曉的情況,繼續全力追查逃離的火炮。”

“是。”

二人領命離去。

這時,宋安突然開口道:“少爺,松江府周邊確實只有方、魯二位將軍手下配備有了火炮,可不代表着沒有其它火炮的來源。”

吳爭心頭一動,道:“你的意思是說,是多爾袞從江北運來的火炮?”

話一問出,吳爭立馬就搖頭,“這不可能!江北泰州至如皋以南,皆是泰州衛的控制之下,多爾袞有何能力將火炮運過長江?況且,清廷此時向咱們購買火炮裝備新軍還來不及呢,怎會大費周章地將火炮運來江南?這不合邏輯!”

宋安搖頭道:“我不是這意思,我的意思是說……水師。”

這話,讓吳爭腦袋轟地一聲響。

吳爭的直覺,告訴自己,這幾乎就該是真相了。

軍工坊北面,就是入海口。

只有水師,才能輕易地將火炮運送上岸,並在炮擊後,向北撤離。

也只有水師,纔可以輕鬆地避過民衆耳目,因爲從杭州至吳淞,北伐軍幾乎天天都在拉練,做爲水師,登陸運送火炮,就非常自然,合乎邏輯了。

吳爭痛苦地想到,這就應該是最正確的猜測了。

之所以痛苦,是因爲三支水師中的一支,出現了問題。

哪一支呢?

張名振?不會!

王一林?更不會!

那麼,就是王朝先的舟山水師了!

吳爭敏銳地感覺到,只有王朝先,只有他可以做到這一點。

因爲王朝先的舟山水師,是由原黃斌卿部整編而來,而其中一部分,更是王朝先的舊部屬。

這樣,可以使得王朝先可以輕鬆地遮人耳目,令親信駕幾艘戰船出海,從入海口登陸。

而王朝先心性,也有背叛的可能。

歷史上,王朝先與張名振擊殺黃斌卿,奪取水師控制權,王朝先在得志後,威福日作,漸與名振離心,不思抗清,卻爭糧爭汛,逞力恃強,劫掠民船,以致最後,被張名振設計斬殺。

吳爭一直容忍着王朝先,是因爲當初收編黃斌卿部時,舟山水師並無合適的、可以託付的水師將領。

而王朝先畢竟有着不小的勢力,所以,吳爭權衡之後,接受了王朝先的歸附,並將舟山水師託付於他。

但吳爭心裡,確實是對王朝先不放心的,先後讓張名振、王一林進入舟山水師任副總兵,意在牽制王朝先。

所以,王朝先心中不滿,在情理之中。

多爾袞派人一招攬,許以重賞,雙方必一拍即合,有奶便是娘嘛。

想到此處,吳爭迅速下令,調陳錢山水師封鎖入海口,防止王朝先逃回駐地。另調吳淞水師彈壓舟山水師駐地,以斷王朝先退路。

……。

王朝先確實在入海口。

此時,三艘戰船悠哉悠哉地在水面上搖晃着。

王朝先很得意,因爲多爾袞說了,只要依計行事,不管成與不成,大清水師提督之位,就是他王朝先的。

這可是從一品的實缺啊,相當於整片洋上,自己就是個土皇帝。

王朝先恨吳爭。

張名振被吳爭重用,加上之前王一林又曾前往舟山水師做了幾個月的副總兵,王朝先已經明顯感覺到吳爭對自己的壓制和防備。

時有冷言冷語出自他的口中,無非是說,吳爭要過河拆橋、兔死狗烹之類的話。

這些話,吳爭也時有耳聞,但吳爭基本上不理會。

因舟山水師這兩三年,奉調作戰還是得力的,吳爭就一直猶豫着,不想去動王朝先。

張名振已經組建了吳淞水師,王一林又接手了陳錢山水師,手中也暫時沒有水師將領可用,那就讓王朝先繼續掌着舟山水師吧。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王朝先本就是**出身,當時歸降,也是因爲局勢所迫,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一直沒有得到升遷,早就對吳爭有了不滿。

多爾袞派人一招攬,王朝先就一口答應了,無非是換個主子罷了。

王朝先的部署,其實很完美。

他以水師交換駐地進行訓練的藉口,將水師拉到入海口,當然,水師將士不會都追隨王朝先幹這等事。

所以,王朝先只調動了他手下親信的三艘戰船,足夠了。

戰船越多,反而越容易引人懷疑。

加上使用的火炮數,一艘船上的舷炮就夠了。

將舷炮安置於事先打造好的木車架上,以攜帶的馭馬拉動,調二百多炮手隨行。

根本無人會懷疑,也無人敢阻攔,這事,就這麼輕易幹成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六十九章 你也要……保重!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七百八十七章 軍改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二百九十章 你能奈我何?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急襲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九百九十六章 知道我爲什麼踹你一腳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一千五百十三章 我兒威武!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憐的廖仲平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收復海州(一)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爭,你初心有變吧?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沈致遠的戰前動員詞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