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

PS:感謝書友“書友20180809042005532”投的月票。

滿清得半壁江山纔不到五年,做事還是需要講些“道理”的。

畢竟是“勸捐”嘛,哪能撕破臉皮,刀兵相向?

那不成了強盜搶劫了嗎?

所以,朝廷的顏面,多少是要顧忌些的。

加上,這八大皇商,可是皇太極生前欽封的,頭上也有三、四、五品的頂子。

不是多爾袞想殺,就輕易能殺的。

多爾袞無奈之下,採納了剛林的建議,用迂迴方式,直擊晉商最要害之處。

那就是,查晉商這兩年商貿往來的帳目。

這一招,非常厲害。

原本商人的帳,朝廷查個屁啊?

所以,晉商們根本就沒在意過這點,除了少量確實見不得人的帳,會立即銷燬,其它的,該是什麼就是什麼,絕不會去刻意造假,因爲本身就是給自己看的嘛。

朝廷要查帳,而且是由戶部帶着軍隊來查。

晉商們自然羣起反對。

但多爾袞只用了最簡單的一句話,直接粉碎了晉商們的最後防線。

多爾袞道,本王接到密報,一衆晉商有暗中勾結南面義興朝的罪過,爲證晉商清白,不妄不縱,須徹底查辦。

這下,晉商們傻眼了。

其實他們是“無辜”的,清廷前三次向他們索要“義捐”時,給了幾府鹽鐵等禁榷的專營權,同時也清楚,這些鹽鐵大部分是販往江南的,簡單地說,清廷是默認的。

哪想到,這次爲了索要“義捐”,突然就翻臉不認人了。

晉商此時才明白,官字兩張口,這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要是查下去,事實俱在,就會被扣上“賣國資敵”的謀反罪名。

終於,晉商服軟了。

他們不但應允了多爾袞的三百萬兩,還允諾多捐三百萬兩,以資助清廷組建水師。

多爾袞得到了他想要的,在布木布泰的干涉和斡旋下,終於下令,不再追查下去。

布木布泰爲了安撫晉商們,唱了白臉,在她的提議下,授予了晉商獨特的對外貿易特許經營權,簡單地說,就是變相的“走私權”。

……。

幾天之後,吳爭得知應天府的這場血腥“清洗”,心中五味雜陳。

他明白,這場變故,帶來的絕不是太平,而是衝突的前兆。

是舊與新的激烈碰撞。

吳爭有些爲朱媺娖擔心,朱媺娖的性格,不是一個殺伐果斷之人,從內部鬥爭而言,她的兄長更適合。

但吳爭無意涉入這場爭鬥,那就是個爛泥坑,不管站在哪一邊,都會惹來一身騷。

十一府之地的整合和內政的催化,已經分去了吳爭最大的精力和時間。

與其陷入泥沼,不如靜觀其變。

或許還能在某個節骨眼上,助朱媺娖一臂之力。

但吳爭始終沒有想到,一張精心佈局的網,正慢慢向他頭上罩來。

陰謀,開始露出頭角,開始露出猙獰。

……。

轉眼已入年關。

二位王妃即將生產。

一直待在松江府,監督鐵路建造的吳爭,風塵僕僕地趕回杭州府。

這一年,是最艱難的一年,五、六月的大戰,消耗了之前三年,大部分手積累。

而應天府的民亂,更讓財政雪上加霜。

但成果也是巨大的。

守住了長江,就是最大的勝利。

將兵鋒推到揚州以南,佔據泰州、泰興、如皋、通州四州府,更是爲日後北伐備好了跳板。

漢明銀行的整合,使得義興朝南北二十多府,有了統一的匯兌通道,並使得江南商會的影響力,瞬間擴大到了江西、湖廣及河南、山東。

軍力方面,雖然前半年遭受了重大傷亡,可忠貞營的歸附,及後續從戰俘中整編了一部分,從數量上,還是有不小增長的,經過下半年的訓練,已經具備了一戰之力。

軍工坊的擴張,使得火器產量大幅增加。

半年時間,十八萬北伐軍,已經有七成以上,完成了換裝,包括李功、高一功、劉體仁由忠貞營改編的廣信衛。

步兵操典的確立,讓軍隊不再依賴將軍。

這就象是後世流水線生產,士兵只要按步兵操典進行訓練,具備協同同袍作戰能力,就不再挑剔是誰作爲主將了。

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帶兵將領的挾兵自重的可能性。

也大大提高了將軍的指揮效率。

這就象一支好的樂團,就算樂團指揮是個外行,一樣可以奏出天籟之音。

熱兵器淘汰冷兵器的主因之一,就是冷兵器太挑士兵,而熱兵器對士兵的要求非常低。

訓練一個精銳弓弩手所需要的時間和耗費,足夠訓練十個甚至幾十個火槍兵。

吳爭對此很清楚,這就是以量勝質的典範。

如果單從訓練士兵的耗費來論,用兩個、三個甚至五個士兵,換敵一個,從經濟上還是佔便宜的。

因爲火槍是可以回收的,不會因士兵的陣亡而消失,當然也會損壞,但鐵槍管依舊在。補充一個火槍兵,最多三個月,甚至一個月,就能將一個從未握過槍的普通人,變成一個合格的士兵。

可敵人,一個弓弩手或者一個騎兵的陣亡,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久,才能訓練完成。

這就是吳爭從軍工坊設立後,不再組建弓弩營和騎兵營的主要原因。

日後的北伐,絕非之前收復江南諸府的戰鬥可比。

一旦逼近到敵人的核心,面臨的就是敵人瘋狂的反撲,必須以正合。

也就是說,真正北伐,拼得是實力,拼得是消耗,沒有任何取巧可言。

那麼,誰能迅速將後備役遞補進戰場,誰就掌握着戰爭的主動權,這和後世提倡的戰爭就是打補給的理論,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滿清一直將八旗,緊緊地捏在手中,部署在京畿,號稱駐駐八旗,爲得也就是一個目的,那就是萬一京畿以外被攻破,京城可以死守。

駐防八旗一動,清廷朝野必震動。

吳爭執意在財政極度困難之下,還要修建鐵路,這不是吳爭好大喜功,更不是爲了用奇巧淫技來增加自己的威望、名聲。

事實上,此時吳爭認爲,鐵路的作用,最多的不是民用,而是軍用。

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錢謙益要自救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多爾博不是劉阿斗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一千三百十八章 世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勝利來得讓人意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猶豫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八十三章 家國天下!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三百零三章 車中的火藥壇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