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劉備明年欲南征,現在自然要在親信中吹下風,統一思想,做好準備。這樣的戰爭,沒有充足的準備,是打不起來的。

不過,劉備的自信滿滿,卻是讓諸臣心中有些吃驚。要一口氣吞下曹、孫兩家,這得多大的胃口,自己這邊能做到嗎?

心中反覆盤算過後的荀彧對奏道:“主公,明年南征,可討曹、孫之一,若欲兼併兩家,力所未逮也。”

軍國大事,還是穩妥點好。太激進了,稍有不慎,走錯一步,搞不好就會滿盤皆輸。這會荀攸、賈詡等就開始轉動腦筋想辦法了。

荀攸道:“今曹、孫兩家共爭荊州,我軍可趁此良機,或出陳倉道擊漢中,或渡江而取江東。此方爲上策也。”

先選定一個方向打,打贏了再看。到時局勢會如何發展,誰又能未卜先知呢。搞不好順風順水,就這樣贏了。也搞不好進展不利,戰火連綿延續數年。

賈詡也是這個意思:“以臣之見,莫如先取江東。益州有山川之險,曹孟德親自鎮守,防備森嚴。江東雖有大江爲阻,然渡過大江,便再無險隘。而徐州水師操練多年,正好爲大軍先鋒。”

劉備想了下,當年曹操南下攻打荊州時,關中和涼州都還沒有平定。那會曹操要不是想着一口吃成他胖子,奪了荊州還想吞了揚州,估計後來也就沒赤壁之戰什麼事了。現在自己掃平北方,關中、涼州、西域全在手中,兵精糧足,謀臣猛將無數。比起歷史上南征的曹操要強上許多。如此還不能兩路大軍齊出,分討曹、孫?

當然,很多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算的,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曹操後來幾次出兵,去打劉備,去打孫權,不也沒打下來。

不過,明年出兵,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南方現在了爲荊州的歸屬,打到現在,估計到明年都還在打。不趁他們虛弱的時候動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之前沒動,是因爲要把兗州和豫州給收入囊中,現在兗州妥了,豫州也快了。明年,就是最好的時機了。

於是劉備就道:“先做好物資準備。明年用兵南方。”

諸臣又各自彙報了一些其他工作,不久後劉備就宣佈散會。第二日朝會,荀彧的奏章就送到了天子的手裡。

劉備讓荀彧出面,也是不想讓大家認爲他跋扈。反正荀彧代表誰的意思,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讓代理人出面,中間又會有一道緩衝。

天子拿起奏章一看,內容是荀彧請旨還都長安。荀彧在裡面,理直氣壯的說,漢之所以衰敗,全是因爲涼州羌亂。

因爲羌亂,消耗了朝廷太多的錢財,而且又在涼州駐紮了大量的兵力,至使外強內弱。中央空虛。還因此培養出了一大批不聽朝廷旨意的驕兵悍將,董卓就是典型。董卓哪怕就是死了,他遺留的軍事力量,也要到前幾年大將軍劉備西征關、涼,這才徹底肅清。所以這足可以證明,涼州是何等的重要。

現在北方剛定,南方還未一統。未來天下並不是萬事無憂了。在北方來說,最有可能發生動亂的,除了幽、並邊郡之外,就數涼州了。涼州再亂,好不容易打通的西域估計又要失去控制。

是以,請天子同意,還都長安,而後使精兵良將拱衛關中平原,震懾涼州、西域的不臣者,保護太祖高皇帝等諸帝的陵寢。

天子看完了,默然無語。說老實話,他還是想回到洛陽的。洛陽是他出生、長大的地方。他在洛陽送走了自己的父皇,也在洛陽登基爲帝。而且長安,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太多了。

宮殿殘破,衣不遮體,物資奇缺,還有一幫無法無天的涼州將時時脅迫……不然他何必要出奔到劉備這裡來。

不過,他也知道,這事,他說了不算。在劉備這裡多年,他享受到了天子除了權力以外的一切待遇。

吃穿用度、護衛儀仗還有大臣們表面的畢恭畢敬。除了軍國大事他沒法做主外,其他的一切,劉備都做得很到位。

說實話,天子很滿意。他是個聰明人,不然也不會在董卓的手裡活下來,還在長安那幫涼州武夫的威脅下掙扎了好幾年。

過於曲折的命運,讓他早早就認識到了武力的作用。既然滿天下都是誰拳頭大就聽誰的,既然在長安可以聽董卓的,可以聽李催、郭汜的,爲什麼就不能聽劉備的了?而且劉備更懂得尊重他,也更含蓄。給足了他天子的體面。

當然,也有很多人,趁着奏對的時候,私下勸他,該找機會收回天子應該有的權力了。他不知道這些事情劉備到底知道不知道,也不知道劉備在乎不在乎。但天子不是保持沉默,就是婉拒。

權力固然好,小命更重要。而且他也沒信心做得比劉備更好。不說他的話能不能調動劉備一兵一卒,倘若是劉備真不幹了,他讓誰去對付南方的兩大諸侯?

漢王朝的存亡續絕,和個人的權力。天子果斷的選擇了前者。畢竟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劉備要篡位,那也是肉爛在鍋裡,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總比那些外姓的亂臣賊子奪了天下去,要好得多吧?

默默想了半天,天子覺得回到長安,也不算是壞事。長安的宮室,修葺好了,還是很華麗的。長樂、未央,比起洛陽的卻非殿來,壯觀多了。而且荀彧的理由,也不是沒有道理。天子自己親身經歷過戰亂,耳濡目染,又有大臣教導,自然知道涼州的重要。

要是自己回到長安,那麼追隨自己入關的人馬,頓時就可以讓關中再度繁華起來吧?也算是對殘破的關中人民的一個補償了。

戰亂多年,關中的帝陵,被許多人破壞。有董卓爲首的軍閥,也有民間的盜墓者。祭祀全無,陵廟被毀。宗廟重於一切,這是父皇與自己的過錯啊。回到長安後,第一件事就是要修葺諸帝園陵,然後祭拜高廟,向太祖、太宗彙報,祖宗的基業,還在。自己沒有丟失漢家江山。

天子默然想了想,便提起筆來,在荀彧的奏摺上,寫了個準字。然後放在一旁,等候身邊的尚書們用印。

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七百十六章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