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

蒯越此言一出,滿殿皆驚。荊州派沒想到蒯越會“背叛”,曹氏宿將沒想到蒯越會拋棄黃射。就連黃射也驚訝的扭頭看了過來:“異度?”

黃射心中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和蒯家,互爲姻親啊。蒯越、蒯良深受曹操敬重。雖然蒯良已死、蒯越沉默。但蒯家的牌子在荊州還是非常好使的啊。這也是黃射信心滿滿覺得自己能逃脫死劫的原因之一。

江夏黃氏、襄陽蒯氏,再加上其他人的份量,還不能讓自己免於一死嗎?大不了不要這官職便是。

可是,蒯越他剛纔說什麼?說應該對我執行軍法?黃射此時腦海裡一片空白。

只有首座上的曹仁,心中在暗歎。怪不得孟德對蒯氏兄弟如此推許。果然是眼光長遠、深知進退之人吶。可惜蒯子柔早逝,蒯異度自其弟死後又一副清心寡慾般的模樣。不然早就被提拔重用了。

蒯越看也不看黃射一眼,心中想道,你這個蠢貨,曹仁早就看我們這些地頭蛇不滿了,你還如此跋扈。臨陣脫逃,好大的膽子,誰給你的勇氣讓你這麼幹的?我要是出言保你,信不信這滿殿之上,有一個算一個,開口幫你的都會死?爲了我蒯家,爲了荊州士人的元氣,也只好讓你去死了。放心,咱蒯家的女兒,我自會安排好讓她改嫁的。

曹仁問過蒯越之後,又問自己麾下的文武。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大家衆口一詞,皆認爲黃射當死。

荊州派系有了蒯越出頭,立馬就分裂成兩派。一派是之前要保黃射的。話已經出口了,這讀書人也是要臉的,沒臺階下就死扛着不下來。不好反悔了。一派就是機靈的,見風使舵就開始附和蒯越了。黃射死了,黃家那麼大的產業,大家有的是機會上下其手,就算分不到大份,喝點湯總沒問題吧。

於是,牆倒衆人堆。黃射完蛋了。曹仁長身而起,雙目精芒閃露:“黃射,你還有何話說?”

黃射這會崩不住了,跪伏在階下,涕淚泗下:“小將知錯,還望將軍看在小將微末苦勞之上,饒小將不死。小將必當厚報。”

呵呵,你這樣的人,讓曹洪這麼愛錢的人在這裡,他都不會放過你,何況是曹仁。曹仁冷笑一聲,心道你老子黃祖縱橫江夏,也算個人物。你黃射又算得了什麼東西,饒過了你,又有誰饒過無辜而死的將士?

曹仁冷酷的道:“黃射臨陣脫逃,依法當斬。左右,押下去!”

話音方落,左右刀斧手就竄了出來,一左一右抓住黃射,倒拖了出去。數息後,外面傳來一聲慘叫。而後,親兵託其首級進來,拜道:“將軍,罪將首級在此,請將軍驗之!”

曹仁看了一眼托盤裡血淋淋死不瞑目的黃射頭顱,又讓親兵送給荊州諸文武驗看。而後道:“送至轅門,懸首示衆!”

曹仁看了一眼唬得面如土色的諸多荊州大族,心中冷笑道,接下來就該你們了。剛纔都是誰幫黃射說話來着?

不說曹仁在江陵掀起的腥風血雨。卻說青州,因爲豫州戰事一片順利。想來在今年之內,平定豫州將不是什麼難事。所以諸文武一片歡喜當中,還都之事,又被大臣們提了出來。

如果平定了豫州,也就意味着,除了南方數州外,北方就全部一統,復歸大漢朝廷了。到這個時候,朝廷還縮在青州,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所以當一日早朝時,大臣周忠提出,宜當奉天子還都洛陽時,包括劉備在內的諸臣,皆沒有反對。

劉備也覺得,青州不是帝都的好選擇。臨淄城已經越來越擁擠了。而且,在臨淄,也不太利於他指揮調動全國力量。

只是,對於還都洛陽,還是還都長安。他還沒有想好。得好好的與諸人論證一番。

下朝之後,劉備就把自己的小班底全部給喊了過來,荀彧、盧敏、賈詡、荀攸等文臣謀士,濟濟一堂。

殿中,劉備也不客氣,請衆人坐下之後,就徑自道:“周太尉今日朝會,議請還都。我意也是如此。天下形勢趨漸明朗,天子再居臨淄,便不合時宜了。只是我心中難以決斷,不知還洛陽,還是長安爲好。諸君有何以教我?”

大家互相看了看,盧敏就道:“臣以爲,當還都洛陽。洛陽宮室俱在,而長安多歷戰火,天下未定,萬事當從簡,是以當奉天下還都洛陽。”

盧敏的目的,就是一是要簡單,二是要省錢。洛陽道路比長安近,而且自世祖光武帝定鼎以來就是漢家帝都,帝陵宗廟都在洛陽。所以還都洛陽那是再方便不過了。

荀彧想了想,也開口道:“臣亦認爲,當還都洛陽。天子、太后昔日皆居洛陽。如今回去,想來也會滿意。”

荀彧除了從省錢的角度,還考慮到了帝、後的感受。他也是在提醒劉備,天子和太后,都是在洛陽待過很多年的。天子更是在洛陽長大。後來只不過是被董卓強行擄去長安待了幾年罷了。現在讓他們舊地重遊,天子和太后心中也不會有不安的感覺。

當然,這只是一個側面的提醒,並不是說劉備就要去真正考慮天子和太后的意見了。開玩笑,遷都這種事,那是以後關係到劉備一輩子的大事,怎麼可能去問天子的意見。當然是大家小團體一起商量啦。

劉備又看向賈詡與荀攸,還有兩個便宜女婿諸葛亮和陸議。這兩人外放爲縣令,政績數年考爲上上,又在郡一級歷練了些時日,終於被劉備給召了回來,入朝擔任議郎一職。

劉備覺得,諸葛亮和陸議原本歷史上都沒有在郡縣歷練過,現在有了這些經歷,以後的道路,應該會更加精彩些吧。無論古今,都非常看重在基層鍛鍊的經驗。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可不是一句廢話。

這個時候,劉備就特別想聽聽,諸葛亮和陸議,會對遷都有什麼特別的看法。是附和文臣之首的荀彧,還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等着其他人發言的時候,劉備心中也在考慮主持還都的人選了。不管是長安還是洛陽,宮室雖然還在,但總歸是要修葺一新的。事關漢家朝廷的臉面,再想着怎麼省錢,這上面也不能省。必須得氣派。就像蕭何說的那樣,非壯麗無以重威也。

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七百一十章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六百七十六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