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

黃蓋破黃射、趙儼,軍屯華容的消息,周瑜和徐盛都知道了。與此同時,竟陵城外的曹仁,也開始拔營了。

城頭,徐盛與潘璋並肩而立,看着城下忙碌個不停的曹軍。徐盛道:“公覆突襲華容,真如神兵天降。這下就連曹仁也坐不住了,急着回去江陵。”

潘璋嘿然一笑,道:“他要不回去,公覆引軍打江陵怎麼辦?于禁當初偷襲武陵,又於江口立水寨,以阻我軍。好大的威風,如今如何,不還是被公覆玩弄於鼓掌之上?”

徐盛臉上也泛起了笑容:“曹仁這次回去,江陵城中有好戲看了。”

潘璋拿下巴往城外曹營一點,道:“文向,曹仁走後,你我要不要出城,和李通好好切磋切磋。”言語中,盡是不懷好意。

徐盛想了想,卻道:“且看罷。曹仁回師江陵,不可能不留後手。李通不是蠢人,或許這會他就等着我們去打他呢。”徐盛吃過一次虧,對曹軍的狡猾已經是有了幾分瞭解了。

曹仁一路匆匆,趕回江陵,先是去信,把于禁給責問了一通,然後讓他上簿幕府,解釋黃蓋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的原因。

然後又在城中,召黃射、趙儼來見。

南郡聞華容城下黃射、趙儼兵敗,吏民皆驚。一時之間,大戶逃離,江陵城中物價飛漲,而田宅鋪面卻是飛跌。因爲有大量的人在出手欲售。這樣的局面,直到曹仁帶領大軍返回江陵後,方纔有了好轉。饒是如此,江陵城的商業,也是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市場萎縮,貨品短缺。讓曹仁也不禁爲之頭疼不已。

不過,在此之前,先要解決黃射與趙儼兩人的事了。爲了表示公正,曹仁召了荊州諸大族與麾下諸文武一起旁聽。

黃射是荊州降臣的重要一員,也是江夏黃氏的當代族長。曹仁有一萬個理由想殺他,但不能貿然處置。尤其是在這微妙的節點上。

黃射戰場之上,突然抽身而退,把趙儼一個人扔給了黃蓋,自己率部逃回江陵。還好趙儼命大,也逃了回來。不然趙儼只怕就真的要被他給坑死了。

回來之後,黃射與趙儼各執一詞,兩人差點吵翻了天。黃射嫌棄趙儼迂腐,趙儼認爲黃射無恥。兩個人相看兩厭,只覺得彼此都是那種面目醜陋之人。

江陵留守的文武拿這兩人也沒辦法。幸好這關鍵時刻,曹仁回來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曹仁歸來後,馬不停蹄的就召開大會,質問黃射:“黃射,臨陣而逃,你可知罪?”

黃射見了曹仁,心中便虛了幾分,不過還是理直氣壯的拋出了自己的觀點:“將軍,小將知錯,但不認罪。當是時,我與趙伯然奉命一道攻打華容,連日不下,當日鳴金收兵,師老兵疲之際,那黃蓋突然殺出。我軍哪裡是其之敵手?爲免兵馬損失,我向趙伯然提出,先行撤退,以避敵之鋒銳。而後待來日再戰。誰曾想趙伯然執意死戰,這豈不是拿我曹軍將士的性命當兒戲?

我苦勸不住的情況下,這才下令三軍撤退。誰曾想趙伯然因此而恨我,以爲我欲置其於死地而不救。我一片丹心只爲曹軍,還請將軍明鑑之。”說完,便垂首拜了下去。

趙儼在一旁聽了,氣得渾身發抖,黃射話音方落,他就跳了出來,指着黃射的鼻子大罵道:“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然後向曹仁一拱手,道:“將軍,當時突逢敵軍。三軍大亂。我意欲與敵軍死戰,遂使黃射護衛中軍,誰曾想我方上陣,黃射便一聲不吭,率部撤退。其之舉動,直接導致我軍陣腳大亂,防線全面崩潰。無數兒郎葬送於敵人之手。其罪宜當斬之,傳首三軍以儆效尤。否則,從此之後,我曹軍將領,逢強敵便退,如何是好?”

曹仁聽了,雖然之前就已知情,但此時心中仍然免不了怒火滔天。他壓根就不管趙儼和黃射到底有什麼理由欲戰欲退。只要黃射戰場上不戰而逃,這就是一個最不能饒恕的罪行。就如趙儼所說的一樣,要這樣了還不斬黃射,將來碰到打不過的敵軍了,曹軍拔腿就跑,這還打什麼仗?狹路相逢勇者勝,你碰到敵人都不敢亮刀子了,還想着爭荊州、爭天下?做夢吧。

壓住胸中火氣,曹仁看向了下面的一羣人:“諸君以爲如何?”當衆審黃射,是曹仁的意思。一是想示之以公。二是想拿黃射來試探下荊州諸豪強的態度。看看他們在這件事上面,如何選擇?

是抱團互保,還是選擇忠君?曹仁眯起了眼睛。南陽、南郡到手好幾年了。但荊州的士大夫們,似乎到現在還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啊。給你們最後一次機會保持體面。若不能讓我滿意,嘿嘿,那就別怪我翻臉無情。

少數人,聽出了曹仁的冰冷。也有人,覺得不能殺了黃射。黃射是江夏黃氏的代表。荊州本土派不多的能知兵的人。現在蔡瑁廢了,再殺了黃射。這荊州未來還有他們說話的份嗎?

而且,很多人覺得黃射也沒有做錯,面臨不可敵的威脅時,自保當然是第一選擇。難道非得戰死沙場,纔是你曹氏的忠臣?哪有這樣的道理!

於是便有人出來說話了:“將軍,黃將軍雖然臨陣脫逃,但其本心,卻是爲了保存我軍的實力。所以不宜論死。可奪其爵職,罷爲庶人。或是讓其戴罪立功。”

有了一人開頭,後面的也就開始附和了。反正有人在前面頂雷,大家說幾句公道話,難道還能把板子打到自己身上來?罪不責衆嘛。

曹仁看着下面一片爲黃射維護的。心中不怒反笑。他點了點頭,很好。於是又看向了蒯越:“異度,你覺得如何?”

蒯氏兄弟在投曹之後,因覺得甚對不起劉表,心中很是愧疚。蒯良此時已經去世。只有蒯越仍在。不過蒯越平時在荊州,也是小心謹慎,活得如同小透明一般。

這會見到曹仁點名,蒯越心中一嘆,還是躲不過啊,於是便出列道:“將軍,黃射臨陣脫逃,當行軍法。”

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十八章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