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

卻說趙雲與田豫率了大軍,攻破渤海之後,留胡廣率一支軍鎮守南皮,二人卻率了大部徑往代郡而去。

到了代郡界內,閻柔率部迎住,兩軍合作一處,還屯高柳。此時高幹已率幷州精銳走太行陘,雁門留守乃是幷州大將郭援。

郭援聽說劉備軍又來,心中驚懼,於是飛騎四出,往諸郡求援。

幷州,這十數年來,一直動盪不安。朝廷政局不穩,中央早就把這塞下之地給拋卻到一邊了。又因是邊地,諸部胡人雜居於此。於是這裡這些年來便一直是漢退胡進的局面。

看看歷史,中平四年,幷州的南匈奴休屠各部叛亂,於中平五年先殺西河郡守刑紀,數月之後,幷州刺史張懿戰歿於陣,南匈奴的單于也死於這次叛亂之中。於夫羅也因此次事件,有國不能歸,只好到處流浪。

張懿死後,丁原繼任,丁原是誰大家都知道,麾下出了個鼎鼎大名的呂布。就在丁原正欲在幷州大施拳腳的時候,他又被任命爲武猛都尉。不久之後漢靈帝駕崩,他奉大將軍何進之令,率軍入京。結果卻命運多舛,死於自己心腹呂布之手。丁原一死,當時的洛陽又是風暴中心。於是幷州就徹底沒有了人管。羌人、鮮卑、匈奴等各部胡人,紛紛起事,佔據郡縣。史載靈帝末,羌胡大擾,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並流徙分散。

丁原在幷州刺史任上沒幹多久,當時的漢靈帝心疑董卓,於是命丁原爲武猛都尉,把幷州的位置給董卓騰了出來,命董卓爲幷州牧。結果董卓受了命,卻死活就是不去上任,帶了兵馬留在河東觀看洛陽形勢。

幷州的老大都不來上任,幷州徹底就沒了約束,亂成一團。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胡人鐵蹄縱橫三晉大地,漢人大族各立堡壘自守。直到袁紹讓高幹來了幷州,局面才逐漸好轉。

不得不說,在袁紹數子皆已成年的情況下,高幹還能領幷州刺史,確實還是有幾把刷子的。歷史也證明了高幹的才華,高幹曾以一己之力,力抗李典、樂進兩人率領的大軍,打了四個月未有敗績,直到曹操親率大軍前來。結果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仍在小小的壺關守了三個多月。直到糧盡之後,這才棄城而逃。史書也說高幹素貴有名,招致四方遊士,士多歸附;才志弘邈,文武秀出。只可惜跟錯了人。

高幹到了幷州之後,大力拉攏當地豪族,然後討伐驅逐胡人,雖然很多士族並不買他的賬,但在高幹強有力的靈活手腕下,上黨、太原、雁門和大部分西河郡,已經漸漸被高幹給牢牢控制住了。雖然仍有數郡不在高幹轄下,卻畏於高幹威名,在名義上仍然宣稱自己遵奉高幹的命令。

這次郭援遣騎四出請援,到了地方之後,那些原本依附高幹的勢力,見幷州事急,卻又開始推脫起來。有的甚至不留情面,驅逐郭援使者出去。有使者受辱不過,於城外戟指大罵:“待刺史還州,汝等皆爲罪囚!”

城中守令便在城頭冷笑,道:“青州大軍已至,幷州到時只怕要改姓劉,吾又何懼高幹哉?”

一番折騰下來,也只有上黨和太原派遣了援兵來。西河雖然也聽高幹的,奈何南匈奴的王庭就在西河,於夫羅的弟弟呼廚泉帶了本部人馬回到了西河,正在和休屠各算老賬。這個時候的南匈奴正亂作一團,西河要防止潰兵作亂,哪裡還有多餘的兵力去援助郭援。

郭援得了這二支軍,心中稍安。正欲遣軍還屯白登山。被副將夏昭勸住:“此時刺史入冀,幷州空虛,城中兵少,不宜再分兵。青州軍遠道而來,我等只在城中以逸待勞便可。”

郭援從其言,於是整修武備,加固城防。一意固守平城。

趙雲和田豫在高柳稍歇,派遣斥候往雁門探聽消息。未幾,斥候來報,說是高幹麾下部將郭援鎮守平城。趙雲聽了,道:“無名之輩,也敢阻我王師?”

於是還留閻柔守高柳,負責糧道,自己卻與田豫一道率軍徑往平城而來。到了平城,先拔白登。然後依山紮營,每日居高臨下,窺視城中。

趙雲與田豫觀城數日,見平城防務有條不紊,士民絲毫不亂,不禁暗暗點頭,郭援雖名聲不顯,卻也不是平庸之輩。

這日,號角長鳴,鼓聲震天。趙雲與田豫盡起大軍,如潮水一般向平城涌來。試探性的攻擊開始了。

城上城下,箭如雨下。每有云梯搭上城頭,便有無數滾木、擂石一道迎頭砸下。郭援又於城頭架上無數鐵鍋,鍋中沸水翻騰,守在一旁的小兵拿了個瓢,舀了一勺勺的沸水,只往城下灑潑。被淋中的青州軍,一個個齧牙咧嘴,慘叫着跌下雲梯,被救回去後,把衣甲一扒,便只見被潑中的地方,一片通紅之下,水泡無數。

也幸好青州方面攻城器械實在是無窮無盡,這才防護住了大多數的士兵。鼓聲不緊不慢的響徹戰場上空。趙雲和田豫勒馬立於軍陣後方,一言不發。

這個時候,進行試探性的攻擊,一是想仔細觀察,在攻防戰中,對方會不會露出破綻來。二是想盡量的耗費敵人的城防物資。在大軍圍城的情況下,小小的平城,物資用一分便少一分。石塊木頭他們可以拆房子,箭矢和刀槍這被消耗了的,總不能無中生有吧?

連續三日,趙雲指揮部隊換了三個城門進行試探性攻擊,但很遺憾,到目前爲止,並未發現郭援的指揮出現問題。趙雲與田豫把心一橫,正準備使用這次青州工曹配發下來的大殺器時。忽然後方有急報傳來。

趙雲回營一看,卻是閻柔來信,拆開一看,閻柔在信中道,青州方面又有軍來,這次領軍而來的,是呂布和張遼,打的卻是青州第七軍的旗號。如今正在高柳城補充糧草。閻柔編制還在幽州,不知道呂布已經被劉備給收編了。趙雲和田豫心中卻是一清二楚。

看完信後,趙雲對田豫笑道:“國讓,搶功的來了。”

田豫眉頭一皺,道:“子龍,呂布既來,這平城,你我攻還是不攻?”

趙雲笑道:“呂奉先新附,正是立功心切之時。你我若攻下平城,其心中必然不喜。不如便暫且停手,以候新軍來此,再作打算。”

田豫和趙雲一樣,也是心胸寬廣,性格比較好說話的人。見趙雲表了態,一想也是,不管之前呂布如何,現在既然改旗易幟歸了主公,那就是一家人。若是己軍明知道友軍就在身後,卻仍然搶着攻下平城,這未免也做得太明顯了。爲了不讓旁人說己軍欺負“新人”,那就等一等呂布吧。郭援被己軍給圍了,讓他喘幾口氣也無所謂,難不成他還能飛出重圍去?

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七百一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