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

曹操在南陽與劉表爭奪宛城的時候,劉備也連下調令。先使太史慈率軍攻打泰山郡,又命關羽自壽春出兵沛國,策應陳到。然後又命黃忠率軍潛至薊縣,靜候命令。與此同時,一封來自青州的書信出現在了幽州牧劉虞的案頭。

劉虞已經年過花甲。在漢室衰頹,諸侯各懷異心的此時,可以說只有他還在堅守着漢室大臣的本份,未失忠節之名。

劉虞這一生,已經位極人臣,做到了一個大臣的頂點了。在漢靈帝還在的時候,他就已經官拜太尉、幽州牧,封容丘侯。董卓行廢立後,專秉朝政,以劉虞爲宗室重臣,素有清名,遂先拜其爲大司馬,進封襄賁侯;沒過一年,又拜劉虞爲太傅。太傅此職,並不常設,一旦設置,則是位在三公之上。可以說,劉虞已經是仕途圓滿了。

在拒絕袁紹的拉攏,誓不做皇帝之後。劉虞便一直在幽州戰戰兢兢,全心全意的打理着幽州這一畝三分地。他也沒有像劉焉一樣有把幽州傳承給自己的子孫的想法,唯一的兒子劉和也早早就被他派到了天子身邊追隨侍奉。他只想着,在這亂世,在他死去之前,這幽州還是大漢的領土。

在幽州這些年,確實不容易。諸部胡人與境內百姓都要安撫,遼東公孫度又割土自立。公孫瓚本來可以替他分擔,可惜公孫瓚與他政見不合,一直對着幹。好在遼東被劉備給收回來了,順帶把遼東的邊患也給清除了。沒輕鬆多久,公孫瓚又死了。

公孫瓚在時,劉虞頗多怨恨。公孫瓚一死,這諸多壓力又滾滾而來。塞外諸胡聞公孫瓚死,無不蠢蠢欲動,欲入關寇掠。劉虞最近就明顯感覺到,胡人已經不如之前聽話了。這還不算,公孫瓚敗亡之後,袁紹虎視眈眈,把目光亦投向了幽州。欲佔之而後快。前番若不是玄德來援,只怕自己已經成爲袁紹的階下之囚了罷?

州中的政事與軍事,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本已老邁的他,最近更是顯得精力不濟起來。他想,也是時候爲幽州的將來做打算了。就在這時,他接到了劉備的書信。

“劉公,今天下大亂,羣雄並起,諸侯不尊天子久矣。先有董卓廢立,後有袁氏僭號。諸侯之間又自相征伐,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汝南袁氏,世受漢恩。然袁氏二子,受先帝之荷任,負天下之重望,卻不思圖報,反行逆舉。袁術據有揚、豫,則僭號稱尊;袁紹兼冀、並,則擅立二帝。吾於青州,聞袁術敗亡之際,曾擅歸帝號於袁紹,而其陰受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也。

袁紹據有冀、並,尚未知足,復圖幽州。伯珪因之而敗亡,士民因之而死傷。此賊不除,幽州不寧,天下難寧也。今南方紛擾又起,諸侯無力北顧。吾欲趁此良機,興師以伐之。

願與劉公攜手,共討袁賊。若得功成,則舉兵西向司隸,迎還天子。到時北方平定,漢室可興也!還請劉公明察深慮之,吾於青州,靜候佳音。”

劉虞看了此信,心潮起伏,激動莫名。劉備一字一句,正正擊在他的心窩深處。平定天下,復興漢室,這是他自先帝(漢靈帝)駕崩、天下大亂以來,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可惜他自己知道自己本事,一是自己年紀已老邁,不復壯年。二是自己不精軍事。所以想也是白想。能勉力維持着幽州不亂,已經是他竭盡所能了。

袁術、袁紹的行爲他同樣也很氣憤,可是氣憤也沒用,他只能自保。不過如今,他卻看到了希望。劉備乃人中龍鳳,少年便顯名聲於海內。經過平定黃巾、征討涼州等多次戰爭的歷練,他已經成長爲坐擁青、徐的一方諸侯。袁術稱帝之時,更是首倡義兵,以一己之力,掃滅袁術,維護了朝廷尊嚴。

如今他主動提出來要與自己聯合起來,進攻袁紹。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喜訊。按照劉備的設想,若是打敗袁紹,攻取了冀、並二州,再迎還長安天子。到時朝廷就擁有除了涼州之外的整個北方。有了地盤與兵馬,朝廷威信,天子威儀,自然而然便會豎立起來。到時南方諸侯哪個敢不從,自己與劉備便可以奉天子以討天下。還怕天下不能平定嗎?

漢室再興,自己定能功彪史冊、輝耀千秋!

想到激動處,劉虞不禁心旌搖盪,不能自制。於是匆匆揮筆,寫就一封回信,便喚來左右,命其急送至青州。而後又召州中諸臣來商議。州中諸臣正爲袁紹圖謀幽州所不安,聞劉虞欲與劉備互援,不由大喜。

劉虞又道:“玄德征戰多年,善於用兵,吾欲以幽州諸軍託之,奉其將令行事,卿等以爲如何?”

衆人對於打仗,都不太在行。少有的幾個將領,也紛紛表示願意聽從劉備這個內行的,不然真讓劉虞來帶兵,那可就慘了。於是諸人商議已定,便只等劉備那邊動作了。

劉備得了劉虞回信,大喜道:“大事定矣!”遂復召荀彧等來商議。

袁紹在冀州,命人盯着劉備的一舉一動。這日,細作來報,言劉備已命太史慈將兵入泰山,揚州關羽侵沛南。袁紹撫掌大笑,道:“吾料劉備必救荊州,果然如此。”既然劉備想救荊州,那麼自己便不客氣了。

於是袁紹點將聚兵,欲趁此良機再討幽州。

荀彧來見劉備,劉備示以劉虞之信,荀彧見了,亦喜,道:“主公,我青州與幽州聯手,袁紹必敗也。”

劉備笑道:“文若,袁紹聞我兵臨兗州,其必來攻幽州。以你之見,吾州之兵,將出何處?”

荀彧道:“莫如固守廣陽之堅城,而後遣精騎自代郡入雁門,擊破高幹,而後南下太原、上黨。如此,袁紹必回師以救魏郡。到時主公再遣大將率幽、青之衆,銜尾擊之,袁紹可破也。”

高幹既然可以自雁門入代郡,自己這邊自然也可以自代郡入雁門。攻破雁門,南下太原,都不用打到上黨,只要自太原兵出井陘,到時袁紹就會自亂陣腳,老家都快被攻破了,他如何還能有心思攻打幽州?趁其兵退,自己這邊再趁勢掩殺,到時袁紹不死也得脫層皮。

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八百十五章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七百七十章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七百七十章第七百一十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八百十五章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