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

曹操在舞陰,收拾心情之後,復遣人馬探聽消息。這日,斥候來報,說張繡收兵之後,棄南陽而往西,看其行軍路線,竟是入關中去了。而宛縣諸城,已被劉表派兵所據矣。

曹操得報,笑道:“張繡已去,荊州還有何人敢阻我?”遂引兵復往宛城。

蔡瑁鎮守宛縣,聞曹操復來,大駭,遂閉門堅守,又遣人往襄陽求援。劉表在襄陽,聞曹操又來,遂召羣臣以問之。

羣臣畏曹操勢大,且荊南未平,張繡又去,自忖荊州將欲不保,遂紛紛勸劉表投降。別駕劉先出列說道:“今豪傑並爭,羣雄皆起。曹操據有二州,其善用兵,且賢俊多歸之。此番移兵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今之勝計,莫若舉荊州以附曹操,操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

劉先這番話,頗中劉表心事。他馬上就要六十歲了。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他又還能活多久。大漢帝國的命運,已經不是他能夠所決定。那麼接下來,就只能關心自己的身後事了。如何延續自己子孫以及家族的繁榮昌盛,這纔是最重要的。如今荊州已經無援,劉玄德在揚州的動作,已經迫使孫策兵退江夏。但曹操卻仍然兵臨南陽,擺明了就是要得荊州而後快了。如今荊南動盪,北方全靠着黃祖與蔡瑁,只怕是抵擋不住曹操了。那捨棄荊南三郡,調文聘和劉磐北上呢?

劉表又看向自己的謀主蒯越,想聽聽他的意見。蒯越也頗爲無奈,之前勸你主動出擊,你卻帶甲十萬,坐觀天下成敗。現在天下強弱已定,爲之奈何?遂道:“以荊州之現狀,其勢不足以御曹公。不若歸曹公。”

劉表聽了,心思轉動,也罷,既然荊州被孫堅和曹操給盯住了,估計是不能自存了。不過,不做過一場就降,心中實在不甘,遂道:“命劉磐守漢壽,文聘還宛,以御曹操。”

先打了再說,真打不過,那就把荊州讓給曹操,自己帶了家小去玄德那裡做個清客吧。可惜玄德離荊州太遠,否則,也不用便宜了曹操。

文聘得了將令,遂使劉磐與金旋鎮守武陵郡,自己則率軍北還,兵屯夕陽聚,臨水立營。又傳信至宛城,使蔡瑁自守城,自己周旋於外,一道共御曹軍。

曹操率軍親至宛城,使人於城下高喊道:“城中諸軍聽了,我大軍已至,爾等可速速出降。否則,大軍攻城,圍而後降者不赦也!”

曹操又在威脅恐嚇了,要不是文聘大軍就在城外,只怕蔡瑁就真的大開城門了。饒是如此,城頭的蔡瑁聽了,臉色也不禁變了一變。

慘烈的攻城戰,最終還是開始了。勝者將擁有一切,敗者將失去一切。所以,兩羣人一攻一防,殺得忘我又投入,不時有人自雲梯上跌下,又不時有人繼續往上攀登。弓箭手互相傾泄着箭雨,刀盾手與長槍兵們,你剁我一刀,我捅你一槍。鮮血四濺,人頭亂滾。人命,在殘酷的戰爭中,就是如此的廉價。

鼓聲隆隆聲中,冷漠的將軍,指揮着冷漠的士兵,一次次的衝鋒。似乎欲以人命,來填滿這偌大的宛城。

曹操高跨在馬上,保持着不動的姿勢進行瞭望。前方不遠處的廝殺聲,似乎對他毫無影響。他唯一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能夠攻破宛城,自己能夠在裡面歇息。

攻城戰,枯燥又乏味。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消耗戰,拼的就是三軍將士的勇氣、兇悍,還有耐心。太陽漸漸傾斜,當西邊的山頭,涌現一片片紅雲的時候,雙方似乎都有些精疲力竭了。不過,他們仍然沒有停下來。在主將的催促下,緊握着已經被汗水與鮮血浸透的刀把子,瞪着血紅的雙眼,嚎叫着,喘息着,準備用最後的力氣,把對方給掀翻。

曹操揮了揮手,終於下令收兵。將士們且將且退,依次退下城頭。而荊州軍卻是連追殺的勇氣都沒有,見曹軍一退,便把手中刀槍一扔,往地上一攤,只想一覺睡到天亮。

蔡瑁在城頭,拖着沉重的身軀,吩咐着左右,開始收拾殘局。受傷的將士要救助,死去的屍體要掩埋。城防物資也要進行補充。身邊的將校一個個聽了命令離開,一隊隊的民夫往來奔走,擡走滿地的傷兵與屍骸。蔡瑁擡頭,看了看天邊的火燒雲,忽然一股倦意便涌上心來。他在荊州長大,直到如今數十年,便是當初跟隨劉表平定荊州宗賊,掃平諸郡,也未曾有過今日之勞累。自詡見慣了血腥的他,也對今日之慘烈心驚不已。若是曹軍都是如此剽悍之士,這宛城如何守得住。

曹操在營中,召集諸將道:“今日攻城,吾已知蔡瑁之虛實。破宛城不難,難在文聘。”曹操大手在輿圖上一點,正好落在文聘的大營上。

曹操環視衆將,道:“吾聞文聘乃荊州虎將,諸卿誰可戰之?”

夏侯淵出列道:“吾願爲主公取文聘首級!”

曹仁、曹洪等人亦不甘人後,紛紛請戰。曹操見衆人求戰心切,大笑道:“如此,妙才明日與子孝往攻文聘,子廉與子和繼續攻城。”

文聘今日全程都在觀看曹操攻城。曹操收兵之後,文聘回營自忖道,曹操攻城仍有餘力,想來是防我往襲之。曹操征戰多年,其必欲先攻我,而後再戰宛城也。於是遂在營中,整軍備戰,以防曹操。

第二日一早,只聽得營外鼓聲隆隆,號角齊鳴。文聘出往觀之,果然曹兵來也。文聘心道,聽聞曹操有虎豹騎,能硬撼張繡涼州鐵騎不落下風,吾不可力敵,但堅守可也。遂率大軍,堅守營寨不出。

夏侯淵見狀,冷笑一聲,你以爲不出來,我就拿你沒辦法了。遂擇一上風口,多積柴薪,以火攻之。文聘見狀,使軍士以溼巾捂住口鼻,各持巨盾護住周身,前往滅火。

夏侯淵又掘地道,文聘見了,先引水灌之。其營地勢高,河水倒灌而下,反淹地道。夏侯淵與曹仁使出各種手段,文聘在營中,鎮定自若,一一化解。

最後,夏侯淵大怒,遂率軍三面圍其營,欲硬拔之。大戰一觸即發。

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七百六十八章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六百八十四章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