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

關羽大敗朱治,逼得其退保歷陽。兩軍正相持時,忽有細作來報,說孫策與周瑜已自江夏還師。

關羽笑道:“吾自來徐州,多聞孫郎、周郎之名。今其若來援九江,且看吾破之!”遂留甘寧圍歷陽,自己卻率軍向北,往全椒與阜陵去了。

二城相距頗近,素來相互依託。聞關羽前來,畏其威名,不敢出戰,遂閉門守之。關羽引軍奔至阜陵城下,對城頭上諸人道:“可速降,否則大軍進城,先斬守令官吏!”

城頭一校尉道:“此乃揚州牧所治之地也,將軍何故擅侵我境?”

關羽一聲冷笑,心道不是我青州勞師遠征,掃滅了袁術,孫堅能撿這個大便宜?如今你也好意思賣嘴,說這是孫堅的地盤?那也得看我青州同意不同意!

正欲下令攻城,忽然城頭大亂,只見一人,率了僕從家將,殺上城頭來。然後一刀砍斷繩索,放下吊橋,而後大呼道:“將軍速入城!”

關羽見了,大手一揮,趁勢攻城,阜陵遂下。關羽入得阜陵,先遣部下校尉平亂撫民,又使人把打開城門的壯士給請來。

那壯士身着儒袍,頭戴幘巾,眉目清朗,頜下微須。見了關羽,抱拳一禮,道:“成德劉曄劉子揚,見過關將軍。”

關羽見此人形貌非常,腦中稍微一轉,便笑道:“可是得名士許子將所推之劉子揚?”

劉曄道:“些許微名,不敢當許公之贊。”

關羽大喜,他奉劉備之令,鎮守壽春,順便也替主公招攬人才。劉曄之名他也早就聽說過,遣使去他家延請時,卻得知劉曄不在家中。當時自己還頗爲遺憾,誰知道一轉眼,就在這裡遇見了。於是關羽遂問劉曄如何到了阜陵。

劉曄遂一一答之。劉曄乃光武帝子阜陵王劉延之後,少有胑識。年十三便依母親遺命斬殺其父的近侍。待其成年之後,因天下大亂,遂閉門不仕。當時有宗賊首領鄭寶等擁兵自重,欲擄百姓渡江以攻略江東。恐百姓不從,看中劉曄乃揚州名門之後,遂欲強之。劉曄得知,設宴請鄭寶諸人,席中親自動手,斬殺鄭寶,並降其衆。得精兵數千。當時袁術在九江,劉曄因爲自己是宗室之後,不想擁兵自重惹得袁術猜忌,於是將數千精兵悉數委託給了袁術。自己依舊回家讀書,不受袁術所徵辟。許劭來揚州投奔劉繇,閒時點評人物,見了劉曄之後,稱讚其有佐世之才。

前陣子劉曄回阜陵祭祖,誰曾想剛來不久,關羽便興兵與朱治大戰,於是滯留於此。今於城中聞關羽兵來,遂引家兵攻上城頭,打開城門迎關羽進來。

關羽聽了,便問道:“吾聞子揚之名久矣,前番禮聘,逢君不在。子揚可願仕我青州乎?”

劉曄聽了,揖道:“固所願也!”同是宗室之後,劉曄當然更願意在劉備麾下出仕了。更何況劉備如今坐擁青、徐二州,實力遠在孫堅之上。他當初連袁術都不願意跟隨,更何況曾爲袁術麾下的孫堅了。

於是關羽便先闢劉曄爲軍中主簿,並道:“子揚且爲之,將來主公必有安排。”

阜陵一下,全椒哪敢硬抗,立馬舉城投降。朱治在歷陽,聞得二城全失,不由大驚失色。此時援軍未至,他坐守孤城,若是關羽來攻,如何能守得住。於是又連遣數使往各郡請援。

就在這時,青州的來信,自壽春輾轉到了關羽手中。關羽看完之後,嘆道:“朱治止有歷陽,惜我不能競全功也。”

劉曄因問之,關羽便把信給他看,卻原來是青州牧府的命令。讓關羽停止攻打揚州,轉爲全面防守。

劉曄看了,眼中露出思索之色,道:“將軍,莫非主公在青州,有其他謀劃?”

關羽眼中精光一閃,心道不愧是得到許劭稱讚的才智之士,主公的另一封密信中說道欲攻袁紹,所以揚州不能再動刀兵。自己剛纔所嘆,不是爲朱治,而是爲自己坐鎮於此,不能從主公以攻袁紹也。

未幾,青州命令下來,拜關羽爲定遠將軍,許其擴軍一萬,鎮守九江;命甘寧爲伏波中郎將,於九江招募健兒,操練水師。揚州方面,全線轉爲戰略防禦。

朱治在歷陽,每日裡提心吊膽,卻是左等關羽不來,右等關羽不來。再使人探時。得報關羽命部將吳匡鎮守阜陵與全椒,自己卻率了大軍回師壽春去了。朱治心中疑慮,於是上報給孫策。

孫策與周瑜得了信,一致認定,青州那邊肯定有事,不然的話關羽不會停下來。於是便命朱治密切注意關羽動向,若是關羽北撤,便主動出擊,一舉收復九江。若是關羽不動,那便暫時保持現狀吧。

沒多久,朱治派人來報,說關羽坐鎮壽春,在招募部隊,開始擴軍。孫策和周瑜一聽,好吧,還以爲青州出了大事,看來沒戲了。於是便讓朱治仍守歷陽,不可妄動。

孫策與周瑜道:“公瑾,關羽在佔據優勢之時忽然罷兵,青州必有原由。不如趁此機會,與其和談。而後你我率軍平定內亂,以固江東之根本。”

周瑜想了想,覺得也是。孫氏新得江東,不服氣的大有人在。江東諸郡山越迭起,豫章海昏劉氏作亂。不把這些麻煩給掃平,如何集中精力與關羽相爭?

遂道:“伯符所言甚是,如此,讓君理遣使往關羽處可也。”

孫策便去信孫堅,詳說之。孫堅正在益陽整頓軍馬,欲再戰文聘,見了長子來信,便回信道:“州中諸事,汝自與諸卿商議共決之。”孫堅對孫策,一直散養。又有孫策攻略江東的戰績在,他對大兒子倒是放心得很。

朱治得了孫策之命,遂派人往壽春來見關羽。關羽得報朱治派人來見,心想見我作甚,又想在壽春左右無事,便見一見也無妨。於是便傳。

朱治使者進來拜見關羽之後,便對關羽說明來意,並奉上朱治的親筆信。關羽聽說是來談和的。心想和就和吧,反正主公也不讓我繼續進攻了。待到拆開朱治的信,略略一看,就險些氣炸。

朱治在信中說是要兩邊罷兵,不再互相攻伐,然後話音一轉,卻是要關羽讓出阜陵、全椒等城,讓兩家防線,全面回到合肥一線。

關羽氣得話都不肯多說一句,只是一揮手,讓左右將朱治使者給逐了出去。白日做夢呢這是,趕緊滾吧。又吩咐左右,說以後但凡江東使者,一概不見。

劉曄在旁,便勸道:“將軍勿惱,此次定是朱治見將軍無故收兵,遂遣使來試探。吾料不日必有使者再來。到時一見,便知端的。”

關羽怒氣稍散,道:“到時再說,其若再胡言亂語,休怪我刀下無情。”

朱治見關羽逐還使者,心中便有數了。青州沒什麼大事,最起碼,關羽會繼續留鎮九江,不會調離。既然如此,那麼討還諸城,便不要再想了。這次便老老實實的按孫策的吩咐,沒啥附加條件,前來和談了。

一個誠心想安撫關羽,欲讓他不在揚州無事生非,好讓自己得到機會平息境內動亂。一個則是得了命令蟄伏,不得擅自進攻。兩家一拍即合,遂達成和議。自此,揚州百姓有福了。

當然,兩家都知道,這紙和約非常脆弱,指不定什麼時候便會撕碎了。於是紛紛趁機埋頭髮展勢力以壯大自己。

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七百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七百一十章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