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

曹休兵敗回來,往見曹操,訴道:“兵至比陽,途遇黃祖,敵衆我寡,因之敗還。”

曹操聞黃祖兵來,笑道:“我今有兵數萬,大將無數。何懼黃祖一老卒耳。”遂收諸將回營,以待黃祖兵。

黃祖長驅大進,直至文聘營畔,紮下營寨後,往見文聘,與之同觀曹操營。只見曹操大營,晝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設火鼓,震明天地。各營緊緊相扣,首尾相連,互爲依託,營門之下,兵將往來,軍勢齊整,號令嚴明。黃祖嘆道:“北地精兵,果然名不虛傳。若我荊州有此虎狼之衆,主公得之,可橫行天下也。”荊州地廣民多,若是所有將士都能訓練得如北兵一般悍勇,那該有多少。可惜啊。

文聘聽了,笑道:“我荊州甲士,雖不能縱橫中國,保境守土可也。”黃祖聽了,亦哈哈大笑起來。

襄陽諸臣的言論,他們也有所耳聞。論者多言降,少言戰。無非是見曹操兵鋒已臨南陽,恐宛城失守,動搖襄陽罷了。可是曹操來了,荊州不是還有我們嗎?還好主公英明,調派了自己來抵禦曹操。這荊州八郡,得之不易,大好基業,豈能輕易便拱手讓人?

曹操見文聘與黃祖各率騎繞營而走,也不在意。自令軍士準備布袋,準備運土填壕。他率軍攻打宛城,數填護城河,方一收兵,則被蔡瑁掘開,如此數番。

正準備間,忽有飛騎來報,言青州動向。曹操聞關羽攪亂沛國,太史慈攻打泰山郡甚急。心中焦慮。面上卻不動聲色。

到了夜間,曹操喚來夏侯淵,道:“妙才,後方來報,青州攻打甚急,吾欲還師。又恐文聘、黃祖追擊。吾明日將率大軍與之戰,你則領一軍,先行北返,於博望道中設伏。吾軍退時,若荊州來追,擊之可也。”夏侯淵領命而去。

第二日,曹操營門大開,率了衆將引軍而出,來攻文聘。文聘此番有了黃祖相助,躍躍欲試,不欲再死守不出。遂亦引兵出。

兩軍相對,無復多言,各舉刀槍,大戰一場,至日暮方罷。第二日,探馬來報文聘,言曹操兵退矣。文聘與黃祖心中驚詫,出營來觀。只見曹操盡起大軍,撥營而走。黃祖道:“此必曹操後方出事也,可追之。”

文聘見曹操大軍雖然退走,卻緩緩而行,毫不散亂。便道:“後方有事,其必急行軍而退也。曹操如此行軍,日不過十里。恐其有詐。”

言雖如此,卻仍然率了大軍,銜尾而來。曹操率軍一路似踏春般沿淯水緩行,看看便到了博望。方過博望城,只見曹操大軍盡棄輜重,疾行而走。

黃祖道:“曹操奸詐,知其疾退吾必追之,遂緩行至此。今其疾行軍,兗州必有事也。可速追之。”文聘從其言,遂率軍來追。

曹操後軍見有敵軍來追,越發走得快了。黃祖見狀哈哈大笑,正得意間,忽然官道拐角處一聲號角,金鼓齊鳴,只見一支軍突地涌現,當前一員大將正是夏侯淵,他撫須而笑:“汝等中吾主公之計也!”遂率軍來攻。

曹操在前,見夏侯淵伏兵出,遂令後軍作前軍,亦來助戰。文聘與黃祖措手不及,陣腳大亂,與曹軍糾纏一會,其軍遂散。曹操見狀,命諸將各率本部人馬往來廝殺,文聘與黃祖見止不住敗勢,遂引兵敗退宛城。曹軍掩殺十餘里,獲其輜重旗鼓無數而還。

見文聘與黃祖被自己殺退,曹操笑道:“其勢已泄,不復來追矣。”遂引軍疾行,一路往穎川去了。途經魯陽,又留曹仁在此,囑咐道:“魯陽乃南陽門戶,易守難攻。吾必再來,汝且爲吾守之。”曹仁遂受命守魯陽。

文聘與黃祖一路敗退到夕陽聚,方在舊營中歇了下來,收攏大軍,嚴軍整甲,以待曹操來攻。結果等了許久,未見曹操來,復遣人探時,得報曹操已兵退本州矣。

文聘與黃祖互望一眼,心道曹操何其詐也。不過曹操兵退,便是荊州之幸事。遂往報襄陽,細陣戰事。言正與曹操戰,其兵忽退,己率大軍追擊數十里而還。

劉表得報大喜,道:“此天助我荊州也。”遂遣使以酬諸將之功。復令黃祖還鎮江夏,文聘往南平叛。

蒯越道:“曹操兵退,必有緣由。”劉表遂遣細作探之,未知,消息傳來。關羽兵進沛國,太史慈攻打泰山郡。此二處,攪得曹操後方不寧,曹操因之而退兵。

劉表聽了,嘆道:“吾便知玄德必不棄我也。”心中愈發感激。

曹操在途中,心道,袁紹欲圖幽州久矣,玄德怎敢輕動。其便不懼我與袁紹連橫乎?正欲去信責之,兵至陳留,郭嘉有信來,言青州二路大軍皆退矣。曹操恍然,心道玄德恐我得了荊州,故遣軍襲我後。我若還師,一切作罷;我若不還,只怕假打便變成了真打。曹操無可奈何,心道且看你與袁紹相鬥,到時我助袁紹,玄德你卻須怪不得我。於是便還昌邑,使各將屯守地方。

關羽回了壽春,見揚州在征討山越,遂遣細作潛至江東,與諸山越結連,勸之渡江北歸。旬日之間,有無數山越,不忿孫氏欺壓,遂率部前往九江。有數人、十數人、百餘人等各自不一。關羽見其來歸,悉心撫慰,問之諸意,或編入軍隊,或編入民戶,各給土地以耕種。

孫策等將在江東聽了勃然大怒,卻又無可奈何。遂徵軍中百人將爲斥侯,密佈大江兩岸,見關羽軍中細作,便立殺之。一時之間,九江與廣陵等處江段,到處充滿了廝殺之聲,兩軍高手在此明爭暗鬥,各顯神通。

袁紹在冀州,見劉備連環動作,喜道:“此攻幽州之良機也。”遂整頓軍馬,復攻涿郡。劉備得報,遂使趙雲與田豫兵出平原。襲其後路。

袁紹聞報,哂道:“前次之謀也,亦能亂我?”遂使人死守界橋、修縣、觀津等要地。以防劉備。

劉備遂去信劉虞,使其遣兵調將死守薊城,卻命黃忠率軍伏於代郡,囑咐道:“袁紹必使高幹來夾攻幽州。其若來,漢升且爲我破之。若能擒高幹,漢升可率騎入幷州也。”黃忠受命而行。

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八百十四章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