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在此一舉

狄青率大帥回朝的時候,朝中人事大規模變動。

賈昌朝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杜中宵由樞密副使進樞密使,與田況一起,主管樞密院。程戡出知外州,曾公亮、張昇和富弼爲樞密院副使。

西域地方改爲天山南北路,劉沆外任,爲天山南北路經略安撫使。韓琦入京,接替劉沆爲宰相。同時召宋庠回朝,爲參知政事。河曲路轉運使包拯回朝接替張昇,爲御史中丞。

此番大變,預示着朝政即將迎來大變,一時議論紛紛。特別是樞密院的變化,所有的人全部都有軍事經驗,跟以前大大不同,顯然大規模的軍制改革已經是箭在弦上。

不足一年時間,杜中宵由御史中丞,升爲樞密使,升遷速度神速。不過朝臣並不意外,本來杜中宵就是帶着軍功回來,緩了一處,升不樞密使倒是正常。

此時已是二月下旬,天氣熱了起來,正是鷹飛草長,百花齊放的時候。杜中宵擺了家宴,請從河曲路回來的韓琦、富弼、包拯三人飲宴。

韓琦和富弼進了後院,看裡面花木扶疏,錯落有致。中央一個小池,裡面養了蓮花,最中間一個小亭子,極是雅緻。幾個侍女正在準備酒菜,在花叢中如穿花蝴蝶一般。

韓琦笑道:“早就聽說杜太尉家裡家財萬貫,少有人及,以前還有些不信,今日見了,才知道所言不虛。京城房價何其貴,太尉能在大相國寺後買下這處宅子,可是了不得。”

杜中宵道:“這些年家父做些生意,賺了些錢,便買了此處宅子。倒不是我家裡多有錢,而是小門小戶,花錢的地方少,可以折騰。”

富弼道:“太尉何必過於謙虛,這一處宅子,有幾家可以輕鬆買得起?”

杜中宵道:“幾千貫錢,諸位大臣,有幾家拿不出?不過這種地方難以遇見罷了。那邊擺好了,我們去赴宴。河曲路一別,我們也有許久未見了。”

三人進了亭子,各自落座。侍女上茶,衆人飲茶閒話。

過不多久,包拯到來。杜中宵吩咐倒了酒,舉起酒杯道:“多日未見,我們且飲一杯。”

飲了酒,杜中宵請幾位吃了菜,道:“在勝州時,也曾有過這樣的日子,幾位大臣坐在一起,飲兩杯酒,說些奇聞異事,一天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只是那個時候諸事艱難,縱能偷得浮生半日閒,每日裡還是有不知多少事壓在身上。現在回到京城,便不再似那個時候。”

富弼道:“太尉,聖上如此佈置,必然有其用意,這幾年只怕也輕鬆不了。”

杜中宵笑了笑:“這就要看怎麼說了。聖上的佈置當然有用意,但都是明擺在那裡,我們應該怎麼做,也是大局已定。與在勝州時不同,現在考驗的,是我們的定力如何。”

包拯道:“我初回京城,倒不知道聖上要如何做。還請太尉賜教一二。”

杜中宵道:“現在北據陰山,西包西域,又滅了党項,聖上想的還能有什麼?無非是北戰契丹,恢復燕雲,渾一宇內。滅党項一戰,看來前幾年整訓的禁軍,還無法與契丹大軍爲敵。反倒是韓相公帶的趙滋所部,從星星峽東進三千里,俘諒祚,佔興慶府,更有可取之處。聖上的意思,就是依河曲路軍制,重新整訓禁軍。待得兵馬精熟,與契丹戰於燕雲,恢復舊地。”

包拯看了看幾人,有些吃驚:“這可不是小事。太尉如此輕鬆,是胸有成竹麼?”

杜中宵道:“哪裡是胸有成竹。這種事情,牽動朝野上下,不知多少官員將領牽涉其中,到時許多麻煩事。只是大計已定,我等照方抓藥就好。做起來容易,成與不成,但看天意。升我爲樞密使,就是做這件事情的。做好了自不必說,功在社稷。做不好,那就蹉跎一生。”

三人聽了,一時間都沒有說話,氣氛一下凝固了。

過了好一會,韓琦道:“太尉的意思,此事成與不成,一生富貴就在此一舉了。”

杜中宵點頭:“不錯,就是在此一舉了。成了,便就回復漢唐故事,四海之內皆爲臣妾。不成,朝廷再想別的辦法,我就很難再入中樞了。”

韓琦看了看富弼,沉吟道:“太尉是不是我這件事看得太重了?”

杜中宵道:“重嗎?此事本就是如此。自去年聖上大病,身體一直不佳。相公初入興慶府時,聖上心情高興了一段時間,一切都好。後來狄青帶大軍入橫山,出了諸般事情,又病體懨懨。如果,整訓一切順利,聖上心情纔會好起來。一有挫折——”

趙禎身體肥胖,身體不太好。去年突然昏厥,此後數月時間神智不清,都是由朝臣處理政事。文彥博的地位,也正是那個時候建立起來。此事朝中官員人人皆知,也不避諱,許多人都上書,讓趙禎及時立宗子趙宗實爲太子,以免不測。

韓琦、富弼和包拯沒想到杜中宵說得這麼明白,一時間都怔住,沒有說話。

杜中宵道:“橫山戰後,聖上答應把狄青一軍調回京城,重新整訓,心思已經非常明白。所以此次我爲樞密使,就是要重新整訓禁軍,數年後與契丹一決雌雄。事在非常,必須一舉成功!”

韓琦點了點頭,舉起酒杯與衆人喝了一杯酒。說到這個份上,衆人心裡都明白,此次兩府的調整意味着什麼。樞密院全是文臣,但都是有多年在邊繮軍事經驗的,可以變革禁軍。韓琦回朝爲相,同樣有與樞密院配合的意思。正如杜中宵說的,必須一舉成功,不能有任何疏漏。

包拯道:“禁軍中許多將領士卒,自立國起,便舉家從軍。他們這些人,合適在軍中的,着實並不多。要想整訓禁軍,必須先解決他們的去向。不然一作亂,京師不穩,還怎麼整訓?”

杜中宵道:“我練營田廂軍,便是二十萬廂軍沒了生計,在京西路營田,裡面選出三萬人。現在無非故技重施,還是營田罷了。鐵路修到了江陵府,荊湖北路交通便捷,正是開發的好時候。狄青大軍回京之後,便就重新整訓。合適的編入禁軍,不合適的去荊湖北路營田。以西邊江陵府、東邊鄂州爲中心,佈置營田人手。同時編練禁軍,對付南邊的梅山蠻。禁軍缺的人數,重新招募。”

韓琦道:“如此做,對天下影響不小。而且數十萬人南下營田,需要的錢糧不少。”

杜中宵點了點頭:“開發兩湖,當然要許多錢糧。這幾年朝中的錢糧充足,只是進攻党項花費了一些。不對外打仗,僅是營田兩湖,花的應該不多。”

韓琦道:“太尉,此事有沒有稟報聖上?可是已經定下來了?”

杜中宵道:“已經稟明聖上,若無意外,就是如此了。能夠安排這麼多人的地方,只有兩湖。而且營田有先例可循,現在京西營田務的士卒,日子過得可以比禁軍士卒好,他們比較容易接受。”

韓琦嘆了口氣:“若是如此,這幾年朝中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此事了。”

包拯道:“兩湖多沼澤,河流縱橫,禁軍去了,不知能不能習慣?”

富弼道:“此事就不必考慮了。數年前狄太尉平儂智高,許多軍兵留駐廣南,並沒有什麼不妥。”

杜中宵道:“是啊,國家大政面前,縱有不妥,也只能委屈了。這一次不完全整訓禁軍,再留下什麼隱患,數年之後怎麼與契丹作戰?契丹地方萬里,帶甲百萬,可不是党項可比。”

說完,舉起杯來,與衆人飲了一杯酒。一時之間,幾個人都覺默,思索着此事。

杜中宵曾經在京西路營田,而且大部分時間以襄州爲中心,兩湖已經有了開發的基礎。此次把揀汰的禁軍發往那裡營田,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最穩妥的做法。

在後世,兩湖地區人口稠密,物產豐饒,這個時候卻還沒有開發。杜中宵在襄州的時候,附近便有大量閒地,安置許多人口。再向南的兩湖地區,由於湖泊河流衆多,沼澤遍佈,人口更少。此時兩湖地區最大的問題是蠻亂,尤以潭州附近的梅山蠻和辰州蠻族爲衆,時常作亂。要開發兩湖,就必須要平定那裡的蠻亂。裁汰的禁軍,雖然不合要求,平定蠻亂還是合格。

想了一會,韓琦道:“若要營田兩湖,就必須要平定蠻亂。太尉以爲,誰去合適?”

杜中宵道:“狄青軍中,名將衆多,選幾個不適合整訓後的禁軍的人去就是了。蠻亂難平,主要是地勢險要,不方便朝廷大軍長時間駐記。對於營田來說,這些都沒有什麼。”

幾個人點了點頭,感覺是這個道理。蠻亂跟北方的契丹沒法比,人數本來就少,又沒有基地,沒有縱深,只要朝廷狠下一條心,不難平定。多派將領,正適合那裡。

第260章 內亂第111章 首告第1章 疾風暴雨第102章 投降第246章 議事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58章 鐵監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82章 不甘心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05章 寶貨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7章 御史臺案第71章 壓路機第24章 秘密回京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23章 意興闌珊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4章 包龍圖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05章 寶貨第23章 割韭菜第69章 格外可惡第19章 應募者第121章 迴歸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50章 爲什麼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48章 溼法鍊銅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52章 除夕第48章 高朋滿座第156章 審問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18章 互相推諉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59章 重騎立功第101章 要熱鬧第10章 血濺五步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107章 大同府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89章 同去第73章 形勢突變第44章 債券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103章 爭議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25章 遊街第37章 錢的問題第29章 過界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89章 被圍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199章 打虎隊第266章 清洗第249章 內賊第18章 互相推諉第32章 官、吏、差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76章 偏頭寨第17章 波折第99章 破靈州第11章 党項收人第56章 人多糧少第5章 當街兇案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88章 談判第1章 平安是福第68章 反攻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37章 熟人第136章 初戰第8章 制硝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4章 三項任務第93章 恩威並施第81章 出鐵第258章 出首第15章 人多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