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新的時代

韓琦三人聽杜中宵話裡的意思,未來禁軍整訓的大局已定,都出乎意料。本來今天,三人只是想着來敘一敘別情,說些閒話,沒想到有這麼重要的消息。

富弼道:“其他一切好說,只是狄太尉此番回京,後續任何職,倒是難辦。”

韓琦道:“京城之中,位高祿厚的閒職,又不是沒有。”

杜中宵搖了搖頭:“狄太尉以後如何,是聖上宰相關心的事情,我們初任新職,不必費心。”

狄青此番是獲勝歸來,雖然不再是數年之前,平了儂智高回京的風光,還是大勝回京。以後高官厚祿少不了,但短時間內,不會再讓他掌軍權了。

喝了幾杯酒,包拯道:“卻不想,此次回京城,覺得一切都變了。”話語間甚是感慨。

韓琦道:“中丞在河曲路數年,難道還看不出來嗎?杜中宵自救唐龍鎮,拓地萬里,兵馬無敵,朝中自然是應該變的。這些年,河曲路集中許多優秀將領,將來都是要大用的。”

幾個人一起笑。這話說得不錯,此次人事變動,河曲路的官員都得到了重用。富弼和包拯,一個是樞密副使,一個是御史中丞。韓琦剛好趕上杜中宵立功的時候,也升爲宰相。一切都很明顯,將來不同了。

杜中宵看着旁邊的花草,看着蝴蝶在花從中飛舞,一時間竟然有些恍然。莊周夢蝶,自己竟一時間分不表這是真是假。來到這個世界十幾年,現在是真正大成的時候。

韓琦道:“接下來的幾年,就是營田兩湖,整訓禁軍。除了此事,朝中好似沒有大事了。”

杜中宵道:“怎麼會沒有大事?對於樞密院來說,自是如此,本來變管軍嗎。但對政事堂來說,朝中大事還多得很呢。去年我初入京城沒多久,任御史中丞的時候,接到了狀子,去葉縣查看。後來派王安石爲葉州知州,整頓地方。到現在半年過去了,雖然不能說諸事順遂,卻大致平穩。去年葉州的商稅,超過了開封府,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

韓琦吃了一驚:“葉州地方狹小,商稅竟然超過了開封府?”

杜中宵點頭:“不錯,而且超的數額還不小。開封府是什麼地方?商稅被葉州超過,可見天下錢糧多有,只是收不上來罷了。有了葉州的例子,天下地方,只怕也要跟着變了。”

聽了此事,韓琦只覺得甚是魔幻,怎麼也想不明白這種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開封府是天下首善之地,有朝廷衆官在這裡,有數十萬大軍,僅僅這些一年就有多少錢糧?與開封府比起來,葉州什麼都沒有,人口也少得多,商稅怎麼收上來的?

杜中宵道:“現在天下工廠,有一半在葉州,商稅超過開封府不是天經地義麼?論賺錢,還有什麼比開工廠更加賺錢?王安石到了葉州後,清理了治下工廠和民戶,完善稅收,這個結果是很正常的。接下來,就是朝廷如何把葉州的經驗推廣到別處,多收錢糧。”

包拯道:“有了錢糧,天下間也就沒有難事了。開發兩湖,更加容易。”

杜中宵道:“是啊,錢糧是天下根本。只要錢糧不缺,許多事情都容易了。有人有地,開發兩湖缺的不就是錢糧嗎。葉州發展到今天,那麼多工廠,正好支撐開發兩湖。”

王安石到了葉州之後,把治下的工廠全部管了起來,稅收規範起來,去年商稅超過了開封府。此事影響很大,今年朝政,便就是如何學習葉州的經驗。葉州處於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優越,但對宋朝來說還是不夠。東西南北,總要再出幾個葉州纔好。

朝廷財政情況好轉,滅了党項,有皇帝的信任,這纔是杜中宵真正敢全面軍改的底氣。

除了兩府,三衙將領也即將大規模變動。只是兩府官員換人,還要商量而已。當時在河曲路時,杜中宵定的軍中將領,本來是流官,幾年一任要換人的。後來全軍整訓,朝廷意見不一,此事便一直拖了下來。現在杜中宵做樞密使,主持軍改,將領會大規模調任。

韓琦這幾年多是管軍政,對於朝政不熟。今日聽說葉州商稅超過開封府,極是震驚,不住問杜中宵葉州的事情。有了這一個榜樣,天下其他地方發展起來,那還得了。

杜中宵道:“相公,葉州就是葉州,不是其他地方那麼好學的。那裡的一切,都是因爲鐵監才發展起來。其他州縣,沒有鐵監這樣的地方,就不要想了。”

韓琦道:“不是這樣說。葉州可以靠着鐵監發展起來,別的地方,爲什麼不能靠別的發展起來?便如幷州,有天下最大的皮毛市場,周圍能不能養牲畜?兩浙絲綢質優,地方能不能學着葉州養蠶?這幾年廣南多產蔗糖,那麼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學起來?”

杜中宵笑道:“相公說的是,是我想得差了。天下又不是隻有工廠賺錢,其他地方,都可以靠着各地特產,賺出錢來。說到底,現在有鐵路,天下交通便捷,賺錢的法子多了。便如兩湖地區的柑桔,因爲鐵路可以運到中原來賣,以前路邊沒人要的東西,現在都可以換成錢。”

韓琦點了點頭:“正是如此。依我這些年看來,有了鐵路,天下可以多收一倍錢糧不止。”

鐵路對天下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杜中宵以前的想象。由於全國聯成一個市場,商業網絡形成,商稅成指數增長。只是由於收稅體系跟不上,對商業造成了阻礙。改革財政體系,是迫不及待的任務。

說起鐵路對生活的影響,幾人的話題明顯活躍起來。兩浙兩湖的貨物隨着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原,換成銀錢。中原工廠生產的商品,也運往全國各處。

說了一氣,富弼道:“在河曲路數年,再次回到中原,真是覺得天下變了。”

韓琦道:“可不是變了。以前覺得沒辦法的事情,現在甚是容易。想當年我在京城爲官,有江南的官員想吃魚膾,滿京城找不到會做的人。現在市場裡,應有盡有。以前冬天,京城裡哪有什麼水果?現在兩湖的柑桔之類,到處都是。百姓過得好了,官府也有稅收。”

包拯道:“是啊,自從通了鐵路,朝廷每年收到的錢糧不知多了多少。記得以前,朝廷一年歲入一億貫石匹兩,便是極致了。去年,僅僅是錢,歲入近三億貫。多出來這麼多錢,什麼事都好做了。”

其實多收這麼多錢,哪裡只是鐵路的功勞,更重要的是工商業的發展。以前錢荒,收上來的錢糧還是以實物爲主,這兩年發行錢引,慢慢改成了貨幣爲主。自去年起,開始發行全國統一貨幣,接下來的幾年收到的錢糧必然更多。現在宋朝,確實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也正是有經濟發展打底,杜中宵纔有信心,只要皇帝支持,可以整訓出一支完全不同的禁軍。該試的都已經試過,該有的組織結構都有,人才從來不缺,只要有數年時間,此事就可以完成。

到了那時,有五六十萬正規化軍隊,有繁榮的經濟,何愁不能打敗契丹!

第176章 錢荒第22章 大勝?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257章 偶遇第219章 打獵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31章 炒鋼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50章 破城第13章 破飛狐第118章 投降第48章 高朋滿座第24章 晴天霹靂第79章 破靜州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24章 新知縣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9章 應募者第36章 集議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87章 軌道第170章 圍城第24章 大軍集結第16章 佈置第2章 入宮第76章 靈州城第138章 佈置第50章 好酒第54章 贊助者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5章 難得良機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72章 兵臨靈州第99章 鐵路留念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07章 商機第13章 殺良冒功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4章 去葉縣第213章 演練第16章 好大的雪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60章 無商不富第59章 要學好第41章 試探第26章 突發大案第6章 再回相州第66章 反殺第43章 示之以恩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28章 醉仙釀第89章 同去第70章 試炮第24章 追與逃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5章 朝爭第3章 同年重逢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39章 雜談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71章 初敗第39章 順化渡第134章 獻城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42章 故交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1章 平安是福第131章 賊性難改第96章 新米第13章 抓人第3章 新家第73章 各想出路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92章 不買別動第11章 決戰第155章 降了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87章 軌道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9章 鑄門炮吧第39章 壟斷漲價第48章 慶功第3章 破城第17章 波折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34章 似是而非第71章 關鍵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