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委以重任

天章閣裡,杜中宵捧笏行禮。趙禎點了點頭,吩咐賜座。

上了茶湯來,趙禎看着杜中宵,道:“到樞密也有些日子,副使覺得如何?”

杜中宵道:“回陛下,這些日子事務慢慢熟悉,一切都還好。”

趙禎點了點頭,沉默一會,道:“當初禁軍整訓的時候,副使曾說改樞密院和三衙。數年過去,副使也到樞密院些日子了,覺得還是改好嗎?”

杜中宵想了好一會,點頭道:“臣以爲還是要改。樞密院和三衙不改,禁軍就很難整訓。而再似禁軍從前那樣,小戰還好,大戰實在難以應付。”

趙禎看着杜中宵,沉聲道:“願聞其詳。副使可以詳細講一講,到底難在哪裡。”

杜中宵捧笏:“陛下,自古以來,大軍出戰,其實戰兵的數量並不多。最盛時無非秦漢之時,傾國之兵數十萬。從那之後,歷朝一場戰役用兵十萬以上者,屈指可數。一旦用兵過十萬,要麼分兵,不然很可能就會有意外。特別是對北虜,漢滅匈奴,唐破突厥,多是積小勝爲大勝,少有數十萬大軍之戰。人力有時而窮,若沒有堅強的制度,僅靠主帥一人,怎麼指揮數十萬大軍?”

趙禎沉聲道:“漢唐時候,數十萬人的大戰也不少。”

杜中宵道:“多是非常時期,數將共領,而絕少一將統數十萬大軍。數將共領,需數將相當,沒有短板,不會被拖了後腿。只有戰亂頻仍之時,纔會出現這種局面——”

趙禎默默點了點頭。古代戰爭,其實規模不大。除了戰國和秦漢時期,動輒數十萬大軍互毆,大多數時候幾萬人就已經是大戰了。戰國和秦漢是戰亂頻仍的時期,而且制度嚴酷,不是其他時期可以比的。

唐朝以前,多是軍政一體,軍事和政治區分不明顯。作爲主帥,手下一大堆幫手。晚唐五代以後便就不同,軍事與政治分開,以心腹部隊爲核心,輔以其他部隊作戰。到了宋朝,建國時禁軍總數,也不過一二十萬人,並沒有數十萬人作戰的需求。

杜中宵道:“現在契丹,若逼到時候,帶甲百萬,不是一般的對手可比。要敗契丹,沒有數十萬大軍,打一場少見的滅國之戰,是不可能的。而以前的禁軍,一指揮五百人,數千人主帥還可指揮,數萬人就指揮不靈。數十萬,不等接戰,自己就先亂了。”

這是自太宗之後,禁軍真正的頑疾,不大改軍制根本無法改變。禁軍是以指揮爲單位,統兵官掌握絕對權力,上面的編制就無定數。指揮作戰的將帥,能調動的就是指揮,上面是空白,下面管不到。一個人能直接管理的人數是有限的,五千人的軍隊,主帥還管得過來,一萬人實際就力不從心了。范仲淹在陝西行將兵法,就是在指揮之上再加一級,稱爲將,能直接指揮的人數明顯增加。

趙禎點了點頭:“主帥直接指揮,委實難做。戰時加派主將,也難做到事事順心。”

杜中宵捧笏:“可若是讓一將管大軍,一切決於一人,又權力過大。數萬人就可以傾社稷,爲人主者不得不防。河曲路軍制,就是讓軍隊的編制更大,而統兵者又無大權,算是折中。軍中增加將領,而又各司其職,不互相牽制。到了戰時,指揮者只要管將略,不及庶務,以免分心。屬下將領長年帶軍,未免其戰時有小心思,不從軍令,故以副職監軍。如此做,軍隊不能危及社稷,而又有戰力。”

這些日子,杜中宵與軍校學員一起,有目的性的給朝中大臣上課。其餘人是趙禎選出來的,只有趙禎是一直參與。經過學習,現在的趙禎對軍事不再是一無所知,有個大概瞭解。河曲路軍制的特點以及其目的,趙禎慢慢了解。對於打仗趙禎知道得不多,但對政治卻駕輕就熟。新的軍制,實際就是把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力,換成了政治問題。瞭解了,趙禎自覺可以控制。

隨着党項戰事結束,軍隊必須進行改制,已經成了朝野共識。這一戰能夠輕鬆勝利,最關鍵的,是戰前杜中宵已經把党項四面包圍,分割成了幾個戰區。這幾個戰區不能互相策應,党項完全喪失了戰略縱深,失去了騰挪餘地,只能被宋軍一城一城攻下。

如果沒有河曲路,不取西域,狄青三十萬大軍想滅党項,並沒那麼容易。戰線拉長,党項就可以騷擾後路,同時在其他方向對宋軍發起主動進攻,而不是每個方向都被宋軍威脅後路。而如果宋軍分兵,最後進攻橫山就是榜樣,很可能狄青無法掌控。

朝中官員都看得清楚,趙禎又何嘗不清楚?狄青所部的三十萬大軍,本就是趙禎想讓原來的京城禁軍接受槍炮,而最後整訓出來的。原本打算,如果此戰打得好,宋軍就是如此了。最後結果,卻是證明這樣解決不了問題。這樣的宋軍,對戰契丹,還是危險重重。

想了想,趙禎道:“樞密院和三衙到底如何改,可否詳細說一說。”

杜中宵理了理思緒,捧笏道:“軍權可以分爲軍政和軍令,臣以爲,樞密院和在外帥臣掌軍令,三衙掌軍政,大約就是如此了。諸如召兵練兵,版籍考覈,一應庶務,都歸在三衙之下。樞密院則掌管大軍編制,帥臣人選,分駐哪些地方。不作戰時軍權自然分屬三衙,一旦作戰,軍權則入樞密院及帥臣。”

趙禎道:“若是如此,現在的三衙可是差得遠。”

杜中宵道:“現在的三衙,只是掌版籍,當然差得遠。必須補入大量將領,諸多官吏,還要有錢糧之權纔可以。其實何止三衙,現在的樞密院,也差得遠。”

趙禎想了想,道:“若是禁軍全部如此整訓,將領不知增加多少!太多將領,錢糧如何支撐!”

杜中宵道:“此事微臣算過。整訓之後,軍中最重要的就是將領和效用,老卒無關緊要。如果軍中老卒,換成徵召而來的良家子,一部分軍餉換成地方免徭役,再發些錢糧,花費比以前也多不了多少。而且全軍整訓之後,天下也不必再有那麼多禁軍,五十萬已經足夠。總的算下來,錢糧尚可支撐。”

趙禎仔細思考,權衡再三,一時沒有說話。現在天下禁軍八十餘萬,如果裁掉二十萬,確實可以少花許多錢。現在前線軍中,有大量有軍功而無官職的效用,整訓之後也差不多。但是軍中的將領,就要增加很多。增加這麼多將領值不值得,需要仔細權衡。

想了又想,趙禎道:“党項已滅,朕欲用兩三年時間,再把禁軍整訓一遍。而後北取燕雲,以圓祖宗之志。副使覺得,兩三年後取燕雲,有多大把握?”

杜中宵道:“若是全軍整訓成幾個大的軍集團,有五十萬可戰之兵,何慮一契丹!”

趙禎重重點了點頭:“好,副使協助朝廷,整訓禁軍,重整軍備,以圖契丹。若能成此偉業,副使封王,不爲過矣!到那時天下一統,再現漢唐霸業,纔有王朝氣象!”

第37章 貪得無厭第209章 難題第170章 圍城第164章 商量第43章 意外之喜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10章 愛信不信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77章 無可奈何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162章 佈置第8章 賈逵出兵第91章 菜地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209章 編制第205章 抓人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07章 商機第105章 面對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22章 實驗第202章 動物園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3章 同年重逢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47章 有賞有罰第73章 生財之道第48章 邀賞第12章 已陷死地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246章 議事第58章 請求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82章 亂起第185章 張網第50章 困難第153章 鬼谷口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150章 破城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27章 回城第11章 心煩氣躁第62章 新奇第46章 工業種子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13章 分岐第63章 葉縣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06章 自來火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112章 大生意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74章 出乎意料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111章 鐵甲第62章 新奇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2章 徵役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20章 結冰了第27章 再留無益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68章 反攻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41章 傳言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78章 錢來了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85章 四散而逃第171章 主戰第189章 被圍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61章 于闐商人第48章 邀賞第78章 錢來了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41章 北進第16章 佈置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27章 善後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177章 分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