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墾田

馬大官人名爲馬蒙,家中原是永城大戶,他自小好弄拳使棒,跟些三教九流的人物混在一起。長大後父母故去,藉着汴河的地利,做了個牙人。此人頭腦靈活,又有些手段,賺了不少錢財。之後便就建起這處莊子,廣招人手,是永城縣有數的幾個奢遮人物。

這一日馬蒙坐了艘船,從對岸慢慢搖回莊子。看着前面村莊在望,對船上的人道:“前幾日有一個宋四公,說是在京城裡犯了事情,前來投奔我。這人好手段,我早聽過名字,便收留他在家裡。”

坐在馬蒙身邊的一個大漢道:“什麼手段!這個宋四公最善偷盜,聽說是在京城盜了幾家富戶,失了風,被官府追捕,才四處逃竄。他來投奔官人,必是看我們這裡地方繁華,多的是生人,便於隱藏才躲到這裡來。官人,不是我說,這種犯了案的人最易出事,及早趕他走,莫要被虛名所累。”

另一人道:“藏這麼一個人倒是不難,只是這種人定然不肯安分,早晚惹事,不好收留。”

馬蒙笑道:“你們懂得什麼!宋四公盜了幾家富戶,身上不知多少金銀,既然到了我手裡,豈能讓他飛走!我與他非親非故,留他在莊裡,自然有用意。”

其餘幾人聽了,一起拍手,才知道馬大官人原來早有安排。

柴節級跟馬蒙是莫逆之交,兩人一起做過不少買賣,宋四公找到他那裡,便就動了這心思。只是這些人吃的是這碗飯,顧及道上的名聲,才介紹到了馬蒙這裡來。這幾日馬蒙已經安排得差不多了,才帶了幾個兄弟回來,準備向宋四公動手。那處莊子是馬蒙所有,莊裡所有的人都是他的眼線,在那裡做事,神不知鬼不覺。

到了岸邊,大柳樹下繫了小船,幾個人跳上岸來。馬蒙一路進了自己家門,早有莊客在後院安排下酒席,幾個人依次而坐。

正要吩咐去喚宋四公,莊裡主管走上前來,對馬蒙道:“官人,昨日衙門在莊前揭榜,說這周圍水潦是無主之地,要招人耕種。官人兼着里正,要去衙門一趟。”

馬蒙吃了一驚:“這一帶正處汴河和渦水之間,到處都是河汊水塘,下雨便是汪洋,如何能夠開墾成糧田?哪個官人如此不曉事,做這種無稽的事!”

主管道:“聽說是州里新來一個從事,住在這一帶監督漕運,出了這樣一個主意。那官人在巡檢寨裡專等,要這一帶的里正書手到寨裡見他,商量此事。這一帶只有我們一處莊子,除了官人,他又跟誰去商量?我們莊裡不種田地,又何必管他。”

馬蒙道:“話不是這樣說。在這一帶墾田,不說能不能種出糧來,人來人往,我們許多事就瞞不住人了。這官人也是個不曉事的,怎麼想出這樣主意?”

說完,馬蒙揮手讓主管離去,自己一個人想辦法。在馬蒙看來,這一帶是種不成地的。以勢低窪沒法排水不說,由於多年內澇,露出來的土地也多鹽鹼,什麼莊稼能長?正是看中這種地利,他才把莊子建在這裡,四周荒無人煙,很多事情好做。一旦開始墾荒,好多事情都要暴露。

有了這件事,馬蒙只好暫時先把宋四公的事情放下,想着怎麼去衙門讓官府放棄此事。

想來想去,杜中宵還是決定自己住在巡檢寨裡。雖然不似對面縣城繁華,卻勝在人員關係簡單,跟地方沒有太多瓜葛。不管是做什麼,都簡單許多。

分了一半的寨主廳做自己的辦事之所,第二日,杜中宵便就上書,要在周圍招民開墾。按照前世的經驗,還詳細列出了治理水澇的辦法,送到了州里去。

州里官員甚是稀奇,都知道這一帶內澇嚴重,好地尚且經常被淹,更何況是杜中宵要開墾的兩河之間的土地。對於杜中宵提出的辦法,衆官員也是不明所以。最後韓億看在杜中宵是兒子朋友的面子上,力排衆議,同意了提議,不過卻沒什麼經費撥過來,只是允許動用永城縣的一年稅賦,由州里墊上。

處理了一些公務,杜中宵對一邊的金書召道:“榜文已經出去幾天了,讓附近里正前來,商議募民墾田的事,怎麼人還沒有到?眼看就要秋後,專等閒時開田,豈能任他們拖下去!”

金書召拱手:“官人,這裡除了碼頭那裡,只有一處莊子,便是姓馬的牙人莊上,這人也是此地的里正。我派人催過,都說他到城裡辦些事情,這幾日不在莊裡。”

杜中宵點了點頭,擺手道:“再派人去催一催,不能任由他拖下去。”

金書召起身,安排了個公人去馬蒙莊上,讓他速到巡檢寨裡。

安排了人,金書召回到杜中宵案前,委婉地道:“官人,這一帶雖然地方不小,也無人家,若能開墾出田地來,定然造福地方。但此地處兩河之間,河汊縱橫,陂塘衆多,只怕開田不易。”

杜中宵道:“你放心,此事我心裡早已算計好了。正是在兩河之間,陂塘纔好引水。前兩日我查看過地形,雖然汴河有泥沙淤積,但這一帶還是遠高於河面。有此一條,便就可以墾田。”

前世杜中宵是農村長大,對於村裡的土地治理有些印象,知道這種低窪地應該怎麼治理。概括起來說,就是以排水爲主,多建條田、臺田。只要捨得用功,改造這種土地不難。現在難的,是手裡起動資金不夠,人力不足,這幾天他正在想辦法。

金書召還是有些猶豫,想了一會,小心地道:“官人,莫嫌棄小的多嘴。若能墾出田來,自然是官人的功績。只是此事做起來着實不易,而且用人用錢不少,着實難做。官人到此地監督漕運,何必在這上面用功?只要確保汴河無事,便就萬事大吉了。”

杜中宵沉默了一會,嘆了口氣:“話是如此說,但這些日子,我總忘不了陶十七在我面前殺人的樣子。他是個必死的人,無人救得了。我既到了這裡,只好盡力把他家裡的冤案查清,讓他走得安心。做人便是如此,爲求個安心,很多事情就不得不去做。”

“此事跟官人要墾田有何關聯?”

“你們查訪多日,還沒有看明白?這一帶那個馬蒙一手遮天,除了那一處碼頭,全是他的人,根本無處下手。我以墾田建幾處莊子,便似剝絲抽繭,纔好查清馬蒙底細。此事看起來麻煩,卻不得不做。馬蒙在這裡經營多年,必然佈置好了防人查他,豈是那麼容易的?”

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39章 壟斷漲價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29章 慢用第106章 慶功第11章 未雨綢繆第91章 爭鬥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02章 拿人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19章 齊射最好第9章 初戰第62章 新奇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106章 自來火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17章 大主顧第96章 歸順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8章 無路可走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96章 出陣第76章 無冕之王第24章 大軍集結第151章 大雪第1章 驚天大案第271章 韓琦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59章 重騎立功第78章 期貨第33章 使者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43章 舊人相見第32章 火炮對決第35章 古之龍泉第50章 糧草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77章 無可奈何第241章 保值第98章 只取朔州第91章 菜地第36章 集議第110章 俗文化第144章 異人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42章 疑惑第71章 錯位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45章 邪教第70章 試探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39章 兩難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137章 馬車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29章 讓你吃雞第2章 夜襲第51章 三本冊子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23章 新家第209章 編制第181章 開店第42章 債券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25章 規劃第92章 舊人去向第82章 不甘心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02章 坐車第29章 再次自薦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30章 僥倖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27章 知己知彼第86章 塵埃落定第27章 冤家路窄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73章 生財之道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75章 逃跑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9章 各有門路第42章 聚飲第70章 各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