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關鍵證人

下了朝,杜中宵剛剛回到官廳,主簿葉項便拱手道:“中丞,方平從葉縣回來了!”

杜中宵愣了一下,道:“讓他們多查些日子,務必把事情搞得清楚,怎麼現在就回來了?”

葉項道:“他拿到了關鍵證人,生怕在葉縣出了意外,直接帶回京城來了。現在人已經下到了臺獄裡,單等着中丞審訊。”

聽了這話,杜中宵一時有些蒙。他派人去葉縣,並不是去審案,而是查案子有沒有疑點。如果查不出疑點,便出於同情心,在京裡把白先安頓下來。查出來疑點,便就上奏章,讓京西路去查。方平一下子拿了關鍵證人回來,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想了一會,杜中宵道:“讓方平過來見我。”

葉項拱手稱是,離了官廳。不多久,帶了方平進來。

杜中宵道:“你說找到了白家一案的關鍵證人,帶到了京城,是怎麼一回事?”

方平拱手:“稟中丞,小的在葉縣查案,誰知走漏消息,總覺得有人跟在我的後面。小的便與簡成商議,他去柏亭監查卷宗,小的到鄧州去,先把監視我們的人甩掉再說。哪成想,上車之後恰巧與當時爲白家寫借據的書鋪的主管坐到一起。因爲那主管不妨,把當時的事情漏了出來。小的怕回葉縣有意外,便乾脆帶進了京,由中丞親自審訊,以定行止。”

杜中宵道:“好,此事若真能破了此案,當記你一功。我們去臺獄,聽聽來人怎麼說。”

說完,與方平一起,到了臺獄官廳,吩咐把人提來。不多時,方平押着易理進了官廳,一起行禮。

杜中宵看着易理,五十歲左右的年紀,一身青衣,三絡黑髯,甚是精幹。心中實在有些不信,這樣一件大案,就被方平誤打誤撞破了。

定下心神,杜中宵道:“你叫何姓名?在哪裡做事?一一道來。”

易理拱手道:“小的易理,自幼曾讀詩書,在葉縣的章家書鋪裡做個主管。半年之前,有本縣白正然借簡員外家現錢一百貫,定好利息,由小的寫了借據。過了些日子,書鋪員外突然間對我說,要把那張借據改過,數目改爲一千貫。這種事情沒有做過,小的着實不敢。”

杜中宵看着易理,淡淡地道:“後來怎麼又敢了呢?”

易理嘆口氣:“錢帛動人心。小的本來不敢,員外拿出一錠銀來,約有十兩,說是改了借據,銀子便就是我的。而且說,簡員外在葉縣非尋常人家,家裡有錢,官面上也有人,若不從他,以後生意只怕受他刁難。小的一時間昏了頭,便就替他們把借據改過了。”

杜中宵道:“借據是官府斷案的倚仗,哪裡是那麼容易改的?”

易理道:“相公說的不錯,改起來確實不容易。書鋪裡的借據都是用的契紙,專門從衙門那裡買回來的,一張一張都有數目。不過簡家在衙門有人,拿來空白契紙,小的便改了。”

杜中宵道:“改了借據,還要白正然簽字畫押才行,他如何肯在新的借據上畫押?”

易理道:“這是簡員外做的事。聽說是買通了人,乘白正然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畫押。具體是如何做的,小的委實不知道。簡員外財大勢大,想來找得到人去做此事。”

杜中宵點頭,沉默一會,問道:“此事除了你們,可有什麼物證?”

易理道:“當時小的收了原來一百貫的借據,說是銷燬,其實留了下來。”

聽了這話,杜中宵猛地站了起來,道:“那張舊的借據在哪裡?可帶在身邊?”

易理道:“在身邊。此次員外派小的去襄州,明言御史臺派了人在葉縣查此案,小的爲防意外,特地把證物帶了在身上。”說着,從懷裡取了一張借據出來。

方平帶着易理回來,並沒有審訊,只是押在了臺獄裡。所以這個時候,易理纔拿了出來。

杜中宵接過借據,仔細觀看。到底是在地方多年任職的人,看得出來是葉縣統一印製的格式,上面寫明年月,白正然從簡員外的鋪子借了一百貫足,一年之後付清,利息二十貫足。

書鋪有公正功能,他們的借據、合同、契約之類,都是用的從官府買來的契紙,相當於官府收了印花銳。這些契紙數目清楚,理論上每一張都有登記,並不會混餚。不過簡家有人在縣衙爲吏,想來有辦法弄到空白契紙,實際上這也不是什麼難事。

仔細看過無誤,杜中宵把契紙收了起來,吩咐官員喚進來一個書吏,仔細審問易理。當時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樣的情況下白正然借錢,當時情形如何。後來又是什麼時候改換借據,之後發生什麼,問得非常詳細,錙銖必較。現在只有易理的口供,當然是問得越詳細越好。

一切問得清楚,讓易理在狀紙上畫押,杜中宵道:“此事你不是主犯,犯的也不是重罪,如果能幫朝廷審理了這案子,可以免你無罪。這些日子先關在臺獄裡,聽候吩咐。”

說完,命人把易理重新押回臺獄,吩咐仔細看管。如果他出了意外,定然問罪。

出了臺獄,杜中宵對方平道:“你立即回葉縣,與簡成商議,兩人留在那裡,惑人耳目。等到我上奏之後,朝廷做了決斷,再讓你們兩人回來。”

諸般吩咐罷了,杜中宵回到了自己的官廳,閉目思索。這件案子文書做得太過漂亮,自己接到白先狀紙後,其實並不抱多大希望。派簡成和方平兩人去葉縣,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倒是沒有想到,方平就真地有這樣運氣,一下就撞到易理,問出原委,帶回了京城。

葉縣那種地方,這些年隨着鐵監發展,幾年就變一個樣子。像白家這種案子,必然不少,只是天下沒多少人有白先的毅力,能一直告到御史臺來。

此案上奏,有幾個方面,杜中宵要仔細思索。一個是冤假錯案,當然要重新審理。只要有易理提供的口供,交予京西路重審就可以了。再一個是白先一直告狀,爲父審冤,朝廷當予以表彰,以勸導世人盡孝。還有一個,這件案子,除開白先堅持告狀的因素,其實並不算什麼大案。這樣的事情別說葉縣,許多地方可能都會有。藉着這件案子,能夠清理一下柏亭監混亂的現狀,應該是更大的事。

這三個因素,上奏時以哪個爲主,杜中宵要做出選擇。想了許久,杜中宵站起身來,在案後來回踱步,最後決定,還是以柏亭監的混亂爲主要因由上奏。

自從建立鐵監,實際上就拉開了大宋工業化的序幕。過程怎樣,結果如何,杜中宵並不知道。隨着工業化的進行,與歷史上的歐洲工業化過程必然會有相似的地方,但也必然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中國足夠大,有龐大的市場,而外部市場不足,初期必然以滿足內部市場爲主。這一點與歷史上的歐洲不同,具體過程如何,杜中宵也不知道。這種事情必然有其客觀規律,違背了客觀規律,哪怕得意一時,慢慢終究還是會改過來。

杜中宵知道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者之間的主次、聯繫,但卻不知道事實會如何演化。他的選擇,就是先建立鐵監,讓他們主動去與制度發生關係,慢慢改變整個社會。河曲路三年多,想的已經與最初鐵監時不一樣了。要不要藉着這個案子,重新梳理鐵監的現狀,杜中宵一時委決不下。

客觀地說,現在由朝廷掌握鐵監等關乎天下民生的大廠,同時哺育柏亭監治下的小廠,效果還是不錯的。這幾年鐵監發展得很快,柏亭監的各種小工廠如雨後春筍,欣欣向榮。但由於官府管治不嚴,人力也不足,同時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亂象,白家的案子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現在國內市場遠沒有統一,社會對柏亭監的各種產品需求無限,到處都是機會。簡員外之所以不惜殺人,也要奪取白家的土地,便是表現。不管白家種地一年能夠賺多少錢,跟開工廠相比,不值一提。

社會上層的富麗堂皇,往往凝聚着社會下層的血淚。上層越是金碧輝煌,下層可能過得越是悽慘無限。便如白家一案,如果從發展工業,發展資本主義關係的角度,簡員外作爲新生的資本家,好似是應該得到鼓勵和保護。但從平凡的白家來說,當然應該嚴懲。

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與底層民衆的生活幸福,兩者的結合點在哪裡?應該如何結合?杜中宵不知道,本來他也不想知道。現在這件案子,卻讓他不得不考慮,到底應該怎樣做纔對。

白家一案或許很簡單,但對杜中宵來說,卻有許多其他意義。到底應該怎麼處置,朝廷應該如何應對,實在包含太多內容。這一件案子,當理清杜中宵的思路。

第83章 晴天霹靂第156章 兩說第111章 首告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38章 峰迴路轉第82章 日暮途窮第73章 各想出路第20章 官哪第72章 進攻第90章 十三郎第104章 海商第102章 坐車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93章 會員制第52章 除夕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13章 破飛狐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22章 大勝?第27章 冤家路窄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99章 打虎隊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75章 大軍到來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63章 文臣論兵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11章 攤派差役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88章 和爲貴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50章 爲什麼第119章 使節第271章 韓琦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209章 編制第121章 家事第99章 奚人降了第137章 馬車第44章 新與舊第56章 心生去意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57章 靜候時機第9章 培根固本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41章 試探第175章 逃跑第74章 兩個拳頭第52章 禁地第40章 壟斷經營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61章 物是人非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56章 審問第122章 見面第79章 得償所願第42章 債券第177章 分岐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10章 不賣給你第21章 眼見爲實第113章 虧了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55章 自尋煩惱第58章 真香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29章 過界第53章 技術狂人第111章 石州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154章 避風驛第96章 貨物有別第24章 大軍集結第94章 誰不缺油?第47章 不念舊惡第44章 新與舊第113章 虧了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26章 霹靂車第191章 集議第95章 賭東道第106章 自來火第4章 仗勢欺人第143章 拉攏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80章 另起爐竈第14章 陣前殺將第54章 逃散之人第23章 物是人非第2章 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