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錢與物

給兩人倒了酒,杜中宵道:“對於朝廷來說,量入爲出,量出爲入兩種辦法,或者參雜使用,世間常見之事。朝廷治天下,當然可以如此,但對一個家庭來說,又該如何呢?要想讓百姓過得好,就要讓他們除了能活下去,還要有所積蓄。惟其如此,纔有指望,一個人活着不僅僅是爲了活着。百姓的積蓄,各種各樣百姓的積蓄,朝廷如何處置,就是天下大事。朝廷施政,很多都是來源如此。”

說到這裡,杜中宵對韓絳和王安石道:“過些日子,我就要離開京西路,帶兵打仗去了。京西路的營田務和常平司,耗費我數年心血。今天的話多一些,向你們說清楚,也不費我一番辛苦。子華接任爲提舉常平,介甫在舒州同樣要營田,會籌那裡的常平事務,你們參詳。”

“以前錢糧對朝廷來說,只要籌足,養兵有餘,百官俸祿不缺,就了不得了。從今以後,京西路你們看到了,如果推行天下,錢糧就不會如此艱難。或許有人說,收的錢多了,難道還有官員不會花?恰恰如此,花錢比收錢難太多了。錢怎麼花,是個大學問。”

王安石道:“朝廷花錢,靡費民力。既然用度無缺,少收多散,讓於百姓就是。”

杜中宵搖了搖頭:“讓於百姓?讓給哪些百姓?難道大家分錢嗎?今年分,明年不分,就有人起怨懟之心。去年多了,今年少了,不是徒惹罵名?天下之財未必有數,不過一年到頭,天下所有人賺了多少錢,是一定的,不在官則在民。在官多少,在民多少,是朝廷一定要考慮的事。百姓何其多?手中的錢多了未必就是好事。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朝廷應論均不均,而不執着於多與寡。”

說到這裡,杜中宵搖了搖頭,笑道:“常聽人說,官不當與爭利。怎麼叫與民爭利?到底是哪些人是這裡說的民,能夠與官爭利?普通百姓,能夠與官府爭利麼?給他們好處,輕徭薄賦就足夠了。能夠與官爭利的人,最少也是勢力人家,難道還能是平常百姓?所以誰說這句話,誰就是爲勢力人家說話。”

韓絳道:“也未必如此,有時官員這樣說,是爲百姓着想。”

杜中宵點頭:“不錯,有的官員是真地爲百姓着想,以這句話勸諫朝廷。談稅賦,談科配雜捐,自然沒錯,談其他的可就錯了。臺諫是一回事,官員爲政,又是另一回事,今天我人只論施政。”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施政,核心在如何對待百姓積蓄。朝廷的盈餘剛纔已經說過了,可以讓營田務開墾荒田,可以修路架橋,許許多多種辦法。那麼百姓手中的這一點積蓄,又該如何?有的人攢錢是爲了建房,爲了娶婦,爲了嫁女。還有的人是爲了防災,防病,防老,諸般種種。但還有些人,就單純是爲了存錢而存錢,更有人就是錢太多,花也花不完。就是因爲人人不同,朝廷施政就沒個簡單辦法。”

韓絳道:“不是存在儲蓄所裡嗎?人人都是如此,並沒有什麼。常平司以儲蓄所的現錢印錢引,一貫錢可以印幾貫錢的錢引,朝廷總不會虧了本錢。”

杜中宵道:“賬豈能夠這樣算?現在是市面上缺錢,成了錢荒,錢貴物輕,印多少錢引,百姓都能夠收去。等到以後本錢更多,印的錢引太多,錢不荒了,物貴錢輕又該如何?錢引留在手裡,對於常平司來說可是一文不值。那個時候百姓存錢沒有利息,還不如手中留着現錢,存的也會取出來,儲蓄所裡的現錢少了,錢引還值那麼多錢嗎?必然出現,錢引相對現錢不值錢,人人都要現錢,不要錢引。常平司一是本錢少了,印的錢引少了,再一個印了錢引沒人要,最終就會做不下去,還不是回到從前的樣子?這叫作劣幣驅逐良幣,只要朝廷不能保證市面上的錢同樣價值,必然發生。”

市面上存在幾種貨幣,實際價值跟規定的價格不同,人人都收藏價值高的,花價值低的,這種事情無法避免。通貨膨脹買黃金等貴金屬如是,用本幣換外幣同樣如是,只是對價值的估計不同,包括實際的利息,同樣也包括將來升值和貶值的估計。

錢引初期發行看着很美好,如果發行不受控制,沒有回收渠道,終有通貨膨脹的一天。到了那個時候,沒有斷然措施,就是能兌現錢也無法控制。

杜中宵道:“今天我們不說這些,以後你們做得久了,自然知道。今天說的關鍵,就是如何對待百姓手中的儲蓄。剛纔說過,百姓存起來的錢,最好是多年之後,還能夠買那麼多東西,就是穩定。沒有辦法做到長期穩定,也要做到短期穩定。”

說到這裡,杜中宵搖了搖頭,對兩人道:“穩定不容易哪。錢引是印出來的,銅錢是鑄出來的,市面上用來交易,並不能剛好是市面所需。既然穩定不容易,那麼百姓的積蓄,能不能保值,就關係到了天下人心,關係到了天下治亂。許許多多,都是由此生髮開來。”

說到這裡,杜中宵沉默一會,理了理思緒。以前學來的,經常講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那麼其他生產關係會不會發生危機?當然同樣會發生,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危機形式難道就每次都一樣了?很多問題以爲不會在資本主義下發生,只是那種制度還不夠久,又不斷換面目,出新說法,想當然的以爲不同了而已。以前學的知識,不管哪種理論,哪種主義,哪種思想,哪一種制度,都是由歐洲的歷史伴隨着工業化時代的到來,不斷整理而成。是不是真理?當然不是。如果是由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傳統,進行工業化,當然就是不同的面目,很多思想、主義等等都不會出現。而由於歷史的侷限,前世所沒有出現的許多思想、理論,會自然而然地出來。拿着那些當作真理,到這個時代指導發展,當然會格格不入,成爲笑談。但是,那個時代發展太快,許多原理更通,倒是可以撥開迷霧。

資本主義危機,是社會大生產跟私人財產所有制之下的矛盾。除了資本主義,有沒有社會化大生產的存在?中國是大一統的國家,社會化大生產當然會存在,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會促進這一進程。危機不僅僅是生產相對過剩,不相對過剩就能長久繁榮?死在相對緊缺的朝代不知道有多少。

主掌一路經濟數年之久,杜中宵再想當然地用以前學的理論,來分析和解釋這個時代,這幾年就白乾了。那些理論不但指導不了一千年前,連那個時代都指導不了。結論不可靠,原理和分析方法,卻是值得借鑑的。用那時的方法分析現在,用原理指導現實,纔是真正有用的。

喝了幾杯酒,理清思緒,杜中宵對韓絳和王安石道:“當政最要緊的,一是要想辦法,讓百姓手中的積蓄保值。儲蓄所是辦法,讓存在儲蓄所裡的錢,能夠相對保值,就是常平司要做的。常平之所以稱爲常平,不只是糧價穩定,更是要讓社會財富穩定。至於什麼辦法,以後會找到很多,最簡單的就是,一邊讓百姓存錢,一邊用更高的利息把錢貸出去,用息差補貼,保證貨幣穩定。今天那些不說,只說基本的。”

“百姓手中有了錢,除了存到儲蓄所,還有許多選擇。以農民論,錢攢到一定數目,沒有需求去花的時候,可以買地。買地的好處,是地裡出產糧食,不管以後如何,農具更好,新種產的更多,自己的地跟着也會如此。換句話說,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天然保值。”

王安石道:“土地雖然保值,但世間能夠不斷買土地的,有多少人?百姓日子寬裕,還是大多人沒有田地,富者和勢力人家多佔,是也不是?能夠保值,他們就更不會賣了,還要多買。”

杜中宵點頭:“介甫說的對。越是保值的,越是難平均。哪怕是平分田地,也會很快兼併,沒有其他手段,此事難以阻止。什麼手段?把積蓄收上去,再配以土地禁買賣,不然此事無法解決。”

說到這裡,杜中宵看着兩人道:“保值的資產最麻煩,長期保值的麻煩無比。社會上的錢多了,便會向這些地方集中,把價格慢慢一直推上去。而且這一種漲價,朝廷不介入,可能會沒有上限。爲什麼沒有上限?把地買到手裡,收的租子是自己所有。只要地價沒什麼變化,以後賣出去,並不會虧本錢。不管地價漲到什麼程度,只要保證地價不跌,地裡出產多少不重要,隨時可以變成錢。此時的田地,並不是用來出產糧食的,而是富者用來保存自己財產的。只要他們能夠聯成一體,地價可以無限上漲。”

地價如此,其實房價也如此,這就是房住不炒的矛盾之處。並不需要炒,只需要保證價格不跌,就能保證房價不會轉頭掉下來。換句話說,地價和房價有了金融功能,直到土地產多少糧食,房子用不用來住無關緊要。只要再加上一條可以方便交易,就完成轉身,換了本來面目。而沒有的人,最終只能是買不起。在農業社會租土地種,在工業社會租房子住,慢慢成爲常態。

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24章 衝突第3章 同年重逢第71章 試槍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7章 需要改革第46章 人心惶惶第31章 你想錯了第4章 包龍圖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144章 異人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0章 如釋重負第260章 內亂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49章 伊州第18章 買空賣空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78章 期貨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31章 党項戰略第90章 月餅第35章 風雨欲來第150章 破城第79章 剪羊毛第57章 怎麼軍改?第61章 水車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141章 傳言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25章 窮治地方第67章 意外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12章 大生意第258章 出首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章 疾風暴雨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85章 內亂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16章 用刑第15章 朝爭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89章 被圍第78章 期貨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39章 古礦洞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248章 北上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40章 派兵第50章 困難第183章 專業化第122章 見面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37章 不同看法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52章 一敗再敗第95章 經銷商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21章 員外請客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5章 舊人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48章 邀賞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268章 備戰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70章 試炮第53章 推而廣之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8章 約期舉事第81章 出鐵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53章 分兵第91章 爭鬥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78章 不情之請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218章 開花彈第24章 秘密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