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

已入深秋,窗外漢水邊黃葉滿天,白帆從河面上劃過,消失在一片雪白的蘆葦蕩裡。

秋天是打仗的時候。糧食收了,農活閒下來了,北邊的草木枯萎。遊牧民族秋高馬肥的時候,正好也是中原漢民糧草豐足的時候,經常要做過一場。今年又加上了廣南的儂智高,秋冬暑消,瘴氣漸退,正是大軍南下的好時機。杜中宵看着飄在江面上的落葉,想着一個月後自己該如何帶領大軍出征。

飲了一會酒,王安石道:“待曉,淮南並不是地廣人稀的地方,如果要營田,該如何做?”

杜中宵回過神來,道:“不管是哪裡營田,其實相差不多。京西路最開始措置營田,是爲了安置無事可做的營田廂軍,並不是爲了開發地方,這一點與淮南不同。這一帶地廣人稀,營田務有人地閒地,地方風波不大。以衙門所在的棗陽縣爲例,不過是因爲營田務招人待遇強過地方,大戶人家的莊客全部離了主人進了營田務。營田務一開,鄉下財主全部經營不下去,只好賣地去做別的了。”

王安石道:“正如待曉所說。淮南路營田,各州又無土地又無人手,正不知從何處下手。”

杜中宵道:“只要不把營田務看成衙門,而當作種糧食的場務,就沒有那麼難了。各處有燒磁的場務,有制酒的場務,爲什麼就不能有種田的農場呢?只要投錢下去,官府主持,難待種地的人吃喝收入還不如在大戶家裡做莊客?如果不如,這種營田不做也罷!”

韓絳和王安石聽了,一起笑了起來。確實,如果官方主辦,農民待遇還不如地主家的莊客,何必搞什麼營田務?淮南路那種地方,開營田務的目的,不就是一緩和地主對農民的壓迫,二讓官府掌握一部分穩定的糧食來源,可以作爲常平倉的補充。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好處?糧食可以靠稅賦收集的。

杜中宵又道:“只要有了本錢,一是可以買地。選那些大塊田地,無水無路,地方不願耕種的。營田務買來之後,修路開渠,改成良田。二是選無人耕種的閒田,一修路開渠,開墾出來。這兩樣俱可以讓地方作爲徭役地方協助,以人力來代本錢。有了地,再招人就是。依京西路的經驗,吸引人來,一是要有營田務的公田,百姓在公田做活,要能分到四成到一半的糧食。爲什麼這個數目?因爲莊客從主人家那裡租種土地,也多是如此。有了這些糧食打底,營田務又有農具耕牛,就不怕沒有人來。再一個,一定記住讓各戶都有私田。數目不要太多,一戶成丁田女一到二畝就可以。有這些私田,他們可以種果樹菜園,種些雜糧,作爲補充,換些現錢到手裡。剩下的無非桑柞,最好各莊安排一些。這些要有,有了之後營田的婦人就有事做,足夠一家忙碌。這些做了,再在莊中留些閒田,營田務也就開起來了。”

杜中宵說的是官營農莊,也就是後世的國營中小農場,現在都已經有了模板,照做即可。官府營田有個好處,就是可以調整各農莊人均耕地在最經濟的規模,實現收入最大化。隨着農業發展水平不同,新式農具的普及,良種的出現,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均耕地的最優數目是不斷變化的。目標不同,如追求糧食最高產量,這個數目是一個數字,追求最高經濟效益,又是另一個數字。如後世中美兩國,因爲自然稟賦不同,國情不同,追求的效益最大化也不同。一個偏向最高產量,一個偏向最佳收益,人均耕種土地數字必然不同。以產量爲導向,中國哪怕是工業化農莊,農民人均耕種的土地也會比追求收益的美國少得多得多。一提農業就比照美國大農場,是美國回來的經濟學家,加上大資本相結合的輿論導向而已。

王安石想了想,問道:“爲何營田務土地,要買別人不願種的田地,再去開荒地?直接買好種的熟田,其餘一切如前面所議,不是好上許多?”

杜中宵道:“介甫,官不與民爭利,買熟田,就倒過來了。”

王安石道:“天下之利,不在官則在民。入於官,終究還是用到民身上,強似民間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中宵笑着搖了搖頭:“我們讀聖賢書,起聖賢之心,這樣想也不奇怪。太學李助教講平土,便就是要耕者有其田,把天下田土分到耕種的人手裡。這樣想是好的,但能夠做到的?官不與民爭利,是說這利在民,而不是在幾個豪強大戶手裡。現在天下人口不多,閒田所在都有,少的是人,不是地——”

韓絳道:“待曉如此說,也不全對。天下各地不同,有的地方是人少,有的地方是地少。”

杜中宵道:“總體上來說,出產糧食,現在是天下缺人而不缺地。人人皆知,要產糧食,最基本的是有地,其次是有人,第三要有農具、耕牛、水渠、道路、倉庫等等。糧食緊缺,價錢上去,這些東西的價錢就上去。營田務的根本目的有兩個,但不包括調節地價,那是官府營田所做不到的。”

王安石道:“不調節地價,那營田務的兩個目的是什麼?”

“一是調整地方的人力價格,也就是客戶的收入。如果地方客戶收入過少,毫無疑問,他們應得的一些收入,是被佔着土地的主戶拿去了。這個時候營田務招人,把多餘的人力吸收進來,從而拉高本地種地的人力價錢,這是爲民。開營田務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爲了未來着想,開荒地。開荒地是要花錢的,不能配道路和水渠,不把土地平整起來,地就不是好地,強行去種,也產不出多少糧食。爲什麼很多地方有荒地?不是不適合種糧食,而是沒有配道路、水渠,沒有進行平整,我們可以把這些叫做基礎設施。有了這些基礎設施,荒地經過耕種才真正變成熟田。種地的百姓多是小農,做這些事不容易的,很多地只好閒在那裡。實在沒有辦法了,纔去開墾。又經過不知多少年月,多少代人一直去做,纔算開墾出來。營田務買不好的田,開荒地,是用官府的力量,把這些基礎設施建起來。官府投這些錢比私人省得多,等到地方上發展起來後,營田務也可以把地賣給地方,就都是好田了。這叫做官府承擔開發成本,而由百姓得到好處。初始建的時候,只見糧食,建的基礎設施看不見好處,叫作看不見的資產。等到遇見難處,把這些土地讓給百姓,官府收錢應急的時候,叫做沉沒成本變現,跟常平倉備糧荒一個道理,這裡備錢荒。”

王安石與韓絳對視一眼,對杜中宵道:“待曉想的,是否過多?”

杜中宵搖頭:“我在京西路營田,又提舉常平,不想不明行啊。想不明白,事情就不做不好。僥倖做好了,一遇變故便就化爲烏有,終究一場空。”

這是中國聯產承包施行的故事,把集體資產分給農民,大量沉沒成本迅速變現,出現了持續數年之久的繁榮。對於政權來說,藉由這樣的資產變現,可以撐過一場危機。在財富有盈餘的時候,把盈餘變成看不見的成本,必要時變現,本就是應對危機的一種辦法。

杜中宵的身份,早已經從營田變爲了主管常平司,也從平抑糧食價格中走出來,不但是平抑市場貨物價格,同樣平抑資產價格。營田務的角色,由安置多餘人力,變成了儲備資產。李參敏銳地感到了這一點,纔在淮南路營田。不然那裡人口密集,又沒有大量閒置勞動力,他做這些幹什麼?

王安石沉思良久,道:“若依適才所說,營田就不能買熟田,而只能買閒田開荒地,不然就沒有意思了。不過,民間富者愈富,貧者難以存活,終究還在,總不能視而不見。”

杜中宵道:“爲政者當然不能裝作看不見,更不能聽之任之。不過靠營田務,處理不了此事,要靠其他的手段。談營田務,就只做到該做的事,不要把做不到的事情壓在上面,不然會兩頭落空。”

王安石道:“即使如此,人入了營田務,父生子,子生孫,人口總是會增加。縱然有閒田,也會有開完的一天。地有限,而人益增,又當如何?”

杜中宵道:“所以營田務的土地,是營田務所有,即使各戶的私田,也只是讓他們耕種,而免賦稅而已。這些土地是不許買賣的,除非營田務搬走或者解散,人在地在,而且是在營田務手裡。到了人多地少的時候怎麼辦?營田務官府所有,自然由官府組織去開新的土地,或者讓多出來的人去做其他事情。所以營田務的村莊,是有村社的,與常平司的商場連在一起。商場做得好了,就有更多的人進村社,去做種糧食之外的事。地方只要做得好了,總能找到個平衡。”

第135章 事發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22章 分別對待第20章 見世面第185章 張網第68章 入城閱兵第138章 佈置第81章 故人來第218章 開花彈第71章 錯位第36章 帥司所在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3章 首告有賞第25章 栽培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66章 反殺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22章 分別對待第93章 死路一條第146章 圍城第172章 擔憂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26章 圍點打援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85章 四散而逃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04章 賞識第172章 擔憂第142章 商路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03章 爭議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18章 買空賣空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54章 贊助者第150章 爲什麼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118章 普通人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42章 債券第11章 決戰第18章 審案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42章 巧遇第68章 審明紀律第82章 鍊鋼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193章 會員制第21章 員外請客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52章 若即若離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207章 不奉旨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8章 兩難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89章 被圍第33章 泄秘第182章 細作第19章 走訪民間第72章 不等了第222章 觀軍第24章 劫富濟貧第57章 用人不疑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3章 官制第95章 經銷商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93章 分岐第63章 文臣論兵第122章 稀奇第116章 好時機第11章 党項收人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92章 鄭重其事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56章 心生去意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83章 千里投奔第61章 心驚肉跳第157章 護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