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整軍之制

新的編制意見發下來,一衆基層的指揮使議論紛紛。

劉淮看過,對身邊的炮兵使臣王亮道:“如此一來,軍中多了許多層級,豈不是又多許多軍官?”

王亮道:“那是自然了。不過我兩軍將領本來就多,如此做最麻煩的還是步兵。”

劉淮連連點頭。騎兵和炮兵中多是使臣效用,拉多層級人員也足夠用,只是多了指揮管理層級,人員並不需要大的變動。步兵當中軍官稀缺,如此加入指揮層級,人員只能進行削減,減小規模。

楊文廣看了新的編制表,對身邊的趙滋道:“如果按照新的辦法來,我們軍中將領不足,要麼從炮兵和騎兵中調,要麼就只能縮減人員。營田務一共近二十萬戶,也不知道提舉以偏多少軍馬。”

趙滋道:“軍中炮兵和騎兵數量不多,而且除了軍官也多是使臣和效用,是不會裁撤的。如此算下來,我們步兵也不剩多少人。提舉一再說步兵是中堅,人員不足,只是說有什麼用處?”

楊文廣連連點頭,覺得如此十分不妥當。乘着楊畋出去,上前對杜中宵拱手:“提舉,末將有一事不明,還請賜教。”

杜中宵道:“好,坐下來說。那邊有未用茶杯,你拿一個起來,慢慢喝茶。”

在桌邊坐下,劉幾給楊文廣倒了茶,杜中宵示意他有話儘管說。

楊文廣道:“提舉,步軍之中軍官原就不足,如果按照新的編制,人員就更加缺得厲害。營田務來京西路的廂軍一共十幾萬人,如此一來,必然是不滿員了?”

杜中宵笑道:“教閱廂軍是戰兵,當然不會滿員。營田務的廂軍,以前大多是拉縴湊數,真正能上戰場的有多少人?訓練了這麼多年,哪些兵能用,哪些兵不用,各級軍官該心中有數了。前些日子,讓軍中把適合參軍的編爲一、二、三等兵,便是這個意思。原則上入軍作戰的是一等兵,二等兵可用一部,三等兵則全部留在家鄉種田,必要時可做地方鄉兵、壯丁使用。——對了,讓趙滋一起過來。”

趙滋到桌邊坐下,杜中宵道:“適才楊都監問,依着軍中新的編制,步兵必然不滿員。我告訴他不滿員是正常的,此次整軍,除了整頓編制,還要把各軍的人數定下來。”

趙滋聽了,雖然在意料之中,不過還是有些失望,拱手道:“敢問提舉,步軍要怎麼編?”

杜中宵看了看劉幾,道:“我們適才商量了一下,原則上各軍一樣,只是人數編制有變動。具體來說,因爲以前的層級不足,軍中欲在營以下和以上各補入幾級。營以下改爲一營三都,都不動,但需再補入人數,以三百五十人左右爲準。都下仿三衙諸班直設班,每班約一百人。班下設隊,以三十人爲準。隊下面設伍,以十人爲準。原則上一隊爲一列或兩例,以此列陣。”

楊文廣吃了一驚,道:“提舉,如此一來,變動可就大了。一營千人,可獨當一面。”

杜中宵道:“就是讓營獨當一面。現在一營五百人,上不上,下不下,極是尷尬。補到千人後,營下會列輜重、騎兵和炮兵隊。騎兵是主輕騎,炮兵以爲虎蹲等霰彈兵。在營中再被入輜重官、炮兵官、情報官和參贊人員,諸如此類。行軍作戰時,以營爲基本單位。平時管理,也依營佈防。”

趙滋沉吟道:“那三百五十人的都——”

杜中宵道:“依這幾年練的來看,軍中各隊獨自開伙,過於浪費,而且於訓練和作戰都不利。以後糧草、文書、訓練諸如此類,俱以班爲單位。班內單獨設糧草官,領幾個人手,兼任伙伕和馬伕。班以下除非獨自駐紮,不然以後不開火了。另外原則上,班一級不掌管錢糧,從營一級去領。”

楊文廣和趙滋一時都不說話,各自沉吟。這樣的安排,跟他們前面想的大不一樣,營一級補足了情報、輜重和參贊,就完全是獨當一面的力量了,可以自己安排戰鬥。

劉幾道:“如此安排,是借鑑了前幾年範相公在延州,以幾營合爲一將行事。只是軍中不設將,而把營擴大了而已。不管哪裡有戰事,千人之軍,配置齊全,都可獨當一面了。我們用槍炮,一營之軍可列兩陣迎敵,一陣擊動,足以應付大多數情況。”

趙滋沉吟一會道:“如此一來,現在軍制就大變,營指揮使地位分外重要。而都頭——”

劉幾道:“有話儘管說就好了,不必吞吞吐吐。都頭夾在營指揮使和隊將之間,不管錢糧,不管草秣,不管輜重,自然就不如從前重要了。遇戰事,可以當作營一級的軍官使用,配給兵力和炮兵騎兵,單獨去完成任務。與此相同,班與夥之間的隊也是一樣。”

這樣的編制,杜中宵參考了記憶中的樣子,營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團,班相當於連。因爲這個年代習慣的關係,那些名稱很難被別人認同,只能這樣子變動。營這一級配置齊全,相當於一個單獨的戰術單位,戰場上可以獨自行動。這是最級本的一級,戰場上的戰鬥命令最多,變化最複雜,所以中間有一個虛設的單位,不但是利於平時管理,戰時補充到下一級也更有靈活性,利於命令的上傳下達。

營的上面,基本不涉及平時管理,已經不需要設虛級,一級一級設上去就好了。不同的附屬人員對應不同的戰鬥行動,可以叫戰役、戰略,也可以叫路級、帥級,沒有本質的區別了。

杜中宵又道:“營之上,我們在這裡商量了一下,依古時之制,設旅,轄五營。旅可獨當一面,原則上除少數將領,由營一級抽調人手組成。旅中除三個步軍營,還轄炮兵營和騎兵營各一個。遇有不大的戰事,可以獨自出徵。每三旅成一師,師共一萬五千人左右,轄重騎和重炮不等,還有單獨輜重。一般外出作戰,師一級即是一路。三師爲一軍,共四萬餘人,除指揮人員外,還配置重炮、重騎、水軍等等,這就是一戰的總兵力了。超出此數,即當設總帥或都部署,皆是戰時所設之司。”

劉幾道:“我們營田廂軍,即是按此數設置,一共編成一軍,其餘人員不要。算下來,整個營田務約是五丁抽一。如果除去炮兵和騎兵基本常設,其他人員還要寬裕一些,你們也就知道屬下該如何了。”

這樣編制,僅單獨成軍的炮兵和騎兵就佔小半,步兵的數目大爲縮減。思索良久,楊文廣道:“提舉、鈐轄,如此步軍僅約一半,是否太少?”

劉幾笑道:“怎麼會少?現在禁軍中的戰兵,弓弩約佔六成,再加上騎兵,步兵纔有多少?我們如此編制,不過是循禁軍成例。炮代替了弓弩,刀槍手換成火槍兵,增加強兵罷了。現在軍中騎兵不足,即使從營田務抽調,也不足輜重之用。等過了這幾日,我們會一起上書,讓朝廷撥些馬下來。聽說河東路馬匹繁衍,不似以前那麼缺馬了。”

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58章 請求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4章 交涉第50章 困難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33章 悔不當初第69章 格外可惡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138章 查糧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41章 傳言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27章 回城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59章 要學好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72章 兵臨靈州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05章 面對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34章 獻城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27章 冤家路窄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3章 抓人第104章 海商第75章 一潰千里第62章 看看火車第66章 反殺第27章 冤家路窄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66章 自作聰明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24章 抓人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75章 自尋退路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83章 攻城受挫第71章 壓路機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148章 人選第139章 善後第52章 建節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85章 大比武第91章 同年閒談第75章 自尋退路第49章 免死第121章 迴歸第61章 于闐商人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25章 欽差試炮第95章 特區第119章 使節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11章 墾田第114章 獻城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160章 新生活第35章 怎麼切換?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88章 大勝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38章 試槍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94章 開戰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20章 官哪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31章 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