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琳琅滿目

在商場裡走了一段,看兩邊都是賣的各種布匹,四方運來,各種品種都有,康員外道:“這裡就是貨物齊全且多,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雖然便宜些,方便些,但人流擁擠,也不是什麼好去處。”

蔣員外道:“莫如此說,貨物齊全就不得了了。天下再無一處地方,布料如此齊全。不只是常見的絹帛之類,員外且看,那邊還有賣棉布的。聽說營田務在唐州種草棉,大獲成功。雖然棉布不甚好,但用棉絮制的襖,穿着極是暖和。比絲綿重,卻便宜許多。——看,那裡就有賣的。”

康員外看見,道:“走,過去買兩件,給家裡的主管穿。他們冬天沒有襖穿,有些可憐。”

此時冬天禦寒的襖,裡面填充的多是絲綿,即絲綢的副產物,後世的蠶絲被與此類似。絲綿既輕又保暖,不過價格昂貴,不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康員外家裡,幾個管事的主管都穿不起,好在襄州一帶冬天不甚寒冷,多穿幾件衣服就好。至於那些貧苦人家,連多幾件衣服都買不起的,就要乾草、蘆花之類填充,勉強也算襖。現在的技術棉布還織得不好,但做棉襖就太合適了。

到了近前,只見架子上掛着一大排綠色的袍子,形制非常簡陋。中間開口,幾個鈕釦,向身上一披扣起來即可。開口是典型的右衽,保留着華夏服裝最重要的特徵。

走上前,康員外對賣貨的年輕人道:“與我拿一件來。要厚重,價錢算貴一點沒有什麼。”

售貨的道:“員外,我們這裡大衣都是明碼標價,一個碼一個價錢。碼數分極小、小、中、大和極大五種,看各人身材。若是員外穿,一件中號正合適。”

康員外道:“若是價錢都一樣,買衣服誰不挑一件厚實的?”

售賣的人就笑:“不瞞員外,我們這裡的棉袍,制的時候都是上稱稱過的,委實都是一樣。”

康員外要了一件,對身邊的蔣員外道:“稀奇,原來這裡是這樣做生意的,倒是沒有見過。”

袍子披在身上,康員外只覺甚是沉重,口中道:“這件袍子,穿着有些重了些,有沒有薄一點的?”

“沒有。爲是極冷的天氣出門穿的。若是平日裡穿,那邊有小夾襖,員外可以過去看。”

康員外把袍子脫了下來,拿在手裡看了一會,道:“還是買兩件好了。嚴寒的時候,下人們晚上巡更,穿着禦寒也好。我問你,這袍子實賣多少錢?”

售貨的道:“回員外,我們這裡都是明碼標價,你看那邊掛着牌子。若是價錢不符,可以到商場衙門那裡首告。這一件棉袍,中等號碼,售價一貫零五十文足。”

康員外點了點頭,對身邊的蔣員外道:“倒是不貴。市間買件綿袍,怎麼也要三五貫錢,這件倒是便宜了一半多,而且極是厚重,穿着禦寒不比裘皮差了。”

蔣員外笑道:“裘皮要幾十貫了,如何能夠比得?一兩貫錢,尋常百姓也能買得起了。”

康員外掏了錢,買了兩件棉袍,讓隨從拿了,一起向前繼續逛去。

現在唐州種出來的棉花質量着實有些差,用來紡紗織布,質量不高。杜中宵吩咐營田務,一邊繼續改良品種,另一邊制了這種棉袍出來,先賺些錢再說。這實際上就是後世的軍大衣,杜中宵小時候在農村最常見的冬天禦寒衣物。裁剪簡單,不怎麼挑身形,適於批量生產。一件售價大致是一貫錢,刨去各種成本,一畝棉花能夠賺一二十貫錢,比種糧食划算多了。

走過了賣布匹衣服鞋襪的地方,到了一處路口,四處一看,都是賣各種日用品和糕點糧果的,康員外道:“這種東西,家裡不知道有多少。這裡既然是百貨齊匯,應該有些不是本地產的吃食。哪裡有賣水果之類的,我們過去看看。日日吃桔子,家裡的人着實有些膩了。”

蔣員外指着路邊的一塊牌子道:“那上面不是寫前,向前走不多遠就是賣水果的地方。”

依着路牌,幾人向前走了不多遠,就到了水果攤首。看路邊攤子上,各種水果琳琅滿目,擺得滿滿當當,康員外喜道:“這纔有些意思!如此多的水果,不是外面能比的。”

順着過去,看最多的還是本地產的柑桔之類,以及木瓜、甘蔗等等。此時地氣偏暖,很多後世產於嶺南的水果,荊湖江南一帶都產。便如木瓜,不但是襄州本地很多,就連洛陽都有名品。甚至荔枝也可種於襄州,只是品質不好,比不得川蜀地區和福建路。倒是此時廣東的荔枝品質最差,但產量最多。

後世關於荔枝最著名的幾首詩之一,蘇軾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常讓人誤會此時嶺南的荔枝好,其實是多且便宜。蘇軾被貶,收入不高,經常這樣窮樂呵。就像到黃州吃豬肉,最經常被拿出來證明宋朝的豬肉便宜。其實黃州那個地方,這個時代什麼都便宜,魚之類的甚至不論斤,而是論堆賣。幾十文錢,能讓數口之家吃到撐。又是宋朝牛的主要產地,一頭牛一兩貫錢,真能夠宰殺牛放開了賣,牛肉會比豬肉更便宜。江湖沼澤遍佈,不適合養羊,羊肉是貴的。

交通不發達,商業流通不便,此時地方價格差別很大。開封府無疑是什麼都貴,所以常有官員求外任,有的人說的很直白,就是因爲同樣的俸祿,到了其他地方生活水平能上升一大截。

幾位員外都是富貴人家,平常本地水果吃得多了,都想換換口味。向前走過幾個攤子,康員外的眼睛一亮:“是這裡了!你看這一邊賣的是北方來的,那邊來的是南方來的,品種倒是齊全。”

走到北方水果的攤子前,看上面立着一個一個的小牌子,寫着水果名稱及產地。此時北方水果種植最發達的地方,一是河北路,一是京西路。通了火車,這裡賣的以京西路來的爲主,各種名品。

康員外指着一種大梨道:“鄭州語兒梨,向稱天下第一,大的可到一斤餘。以前在開封府的時候偶然吃過,極是甜美。你這裡的語兒梨,真是鄭州產的麼?”

小廝滿臉堆笑,口中道:“員外,上面明白寫着產自鄭州,怎麼會錯?這種大梨,其他地方也種不出來。若是喜歡吃梨,我們這裡還有數種之多。你看,洛陽的雪梨、鳳棲梨,陳州的青沙爛,我們這裡都有賣的。還有河北路大名府的鵝梨,極是香甜可口,都是貢品。”

康員外道:“每樣與我拿十枚,包起來,價錢一起算。”

小廝道:“回員外,我們這裡與外面的小販不同,不是按顆賣的,是論斤賣的。品種不同,價錢不同。既然每樣十枚,小的替你稱了,先記在這裡。”

一邊說着,一邊取了各種各樣的梨子,讓另一個小廝去稱。這個時候冬天的水果主要是柑桔和各種梨子,後世最常見的蘋果,還是原始種,小小的。名稱也有些差別,後世稱北方的梨多爲鴨梨,此時卻稱鵝梨,以河北路產的最多最好。

包好了梨,小廝指着一種桃道:“員外,這一種是冬桃,產自密縣。與別的桃不同,是到了冬天才熟,正當時令。此桃甜美可口,而且中間無核,爲天下珍品。”

這個時節吃上桃子可不容易,康員外讓一樣取了十枚,稱了吃好。這冬桃在中原極是有名,杜中宵也曾買了來吃。據說,此桃在成熟的時候會自己裂開,桃核從裡面掉出來,而後再長好,是以無核。杜中宵總覺得這說法不靠譜,太過神奇了。一直懷疑,可能是那裡的果農使用了什麼特殊方法,把裡面的核剔出來。只是法不外傳,外人不知道,越傳越離譜罷了。

又買了些常見的慄、柿餅、核桃和銀杏之類的北方水果,康員外等人到了南方水果攤前。

兩浙的柑桔、福建的荔枝和甘蔗都是此時聞名天下的名品水果,經過挑選和加工,流佈天下。不過以前很難吃到新鮮的,康員外多買了一些。雖然荔枝沒有辦法,沒有新鮮果品可買,其他的倒是水靈。

真正以前少見的,有江西路產的金桔。這水果此時極是有名,以前襄州偶然有賣,這裡倒是應有盡有。還有廣東路產的椰子和橄欖,是以前所不見的,康員外買了許多。

看着幾個隨從俱都滿滿當當,康員外道:“早知這裡貨品如此齊全,就帶幾個籃子來,不然買得多瞭如此拿回去?今日且如此吧,過幾日再來買。”

小廝道:“員外,從這邊轉過去,就有專賣籃子的,可以過去買幾個來。”

康員外連連道好,換出幾十個錢,讓個隨從到那邊買籃子,自己陪着其他幾位員外看。難得這種場面,每位員外都買了許多花樣,回去解饞。

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57章 荒唐手段第7章 審案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117章 大主顧第76章 無冕之王第202章 動物園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49章 免死第142章 巧遇第88章 入幽州第206章 不自知第48章 慶功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23章 多調人來第63章 葉縣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52章 禁地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71章 花超了第61章 力敵第110章 俗文化第42章 聚飲第3章 破城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32章 首戰潰敗第213章 演練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22章 大局已定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34章 不原諒第25章 地斤澤第96章 貨物有別第90章 別有任用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73章 舊人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17章 言過其實第137章 馬車第63章 陰錯陽差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4章 仗勢欺人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106章 自來火第18章 審案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39章 善後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35章 這是掛麪第111章 鐵甲第168章 使節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38章 進山第88章 左右爲難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76章 天生神將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118章 韃靼人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7章 審案第49章 免死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54章 相持第26章 合作第7章 一拍即合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61章 物是人非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215章 軍校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20章 結冰了第153章 外戚第163章 夜議第6章 兩軍對壘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154章 降不降?第128章 夜談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62章 援軍第232章 回頭路第92章 杖責第183章 收網第119章 臨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