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技術狂人

樞密副使王貽永家裡,杜中宵指揮着一衆下人蒸酒,蘇頌在一邊袖手觀看。

一切準備停當,杜中宵與蘇頌一起坐到樹下陰涼裡,看着王家的人忙碌,說些閒話。

蘇頌道:“我聽人講,與你一起從許州來的那個吳克久,這幾天也幫着朝中大臣蒸酒。這個人做事甚是乖巧,不知託了什麼人,過幾天要去呂相公府裡去,見人就說呢。”

杜中宵淡淡地道:“由着他去吧。這難道是什麼好差事了?我們讀書人,不好好讀書,幫着大戶人家做這些雜事,平白耽誤正事。雖說家家都有謝儀,但我到京城來,豈是賺這個錢的?”

蘇頌道:“聽杜兄的意思,這事做得煩了。也是,有的人家還好,能夠指點文章,拓寬門路,有的富貴人家就只是給些銀錢,便就沒有多大意思。”

杜中宵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來,遞給蘇頌:“如何從酒糟中蒸酒,我寫了一本冊子,過些日子獻與朝廷,此事一了百了。以後朝廷自收各家酒糟,官家制酒,便就不需我來弄了。此次來京,本就是遊學長些見識,順便買些州縣難以見到的書籍。這些日子我住在大相國寺,能買的書買得差不多了,說得話來的讀書人,也不過蘇兄了了數人,京城再待下去沒大意思。”

蘇頌點了點頭,拿了杜中宵遞過來的冊子看。他自小家學淵源,不只是經史子集,各種雜學無所不包。杜中宵蒸酒的器具是不斷改良的,裡面很多東西很有意思,蘇頌對技術感興趣,兩人便走到一起。

冊子翻了一會,蘇頌道:“這裡面特意提到,甑的上面要空,引酒的竹管要細,裹住竹管的溼布要不住更換。我看你最初蒸酒時並不如此,不知因何改成這樣?”

“在鍋裡,酒與水混在一起,等到加熱,便就成了水汽。此水汽有酒有水,站的地方大,是以甑的上面要空,讓酒水充公混合。竹管要細,則水汽從甑出來,到了竹管裡變得密實,便容易凝成酒。水汽要凝成酒,一是要密實,再一個要涼爽,是故裹住竹管的溼布要時時更換,纔有用處。”

出酒實際上是蒸汽冷凝的過程,冷卻是一方面,體積壓縮是另一個方面。所以蒸汽從甑裡出來,迅速進入變細的竹管裡,加上溼布的冷卻作用,使出酒的效率大大提高。這是杜中宵前世思維的慣性,不斷地做這件事,便習慣性地不斷改進。所以吳克久學了杜中宵蒸酒的方法,效率和品質卻一直差得很遠。

不過此事沒什麼大意思,杜中宵做了半個多月,便就不想做了。每給一家蒸酒,都會給謝禮,很是不菲。但杜中宵到京城來不是賺錢的,爲的是遊學,天天做這種事怎麼行。

吳克久卻見了眼饞,特別是可以借這個機會認識不少朝中官員,終究忍不住,毛遂自薦去替別人蒸酒。杜中宵沒必要讓吳克久拿着自己的技術做好人,乾脆把技術寫成冊子,等到合適時機獻上去。按照這個時候的習慣,獻這種技術,杜家最少在許州一帶的壟斷地位牢不可破。有酒樓做基業,杜中宵這一世衣食不愁,可以把心力全部用在自己的前途上。

這個年代做大商人是沒出息的,先不說賺了錢能不能保得住,日常生意就很難做。此時的商業並不是以商人爲中心,而是以牙人爲中心。類比杜中宵前世,最像的是租房之類的市場,真正掌握行業命脈的是中介,而不是有房和租房的人。牙人身份特殊,跟官府聯繫緊密,杜中宵前世的商業經驗基本無用。

想在這個年代打造一個工商業帝國,最少現在不行,現實和法律都不允許。所以家業粗安,杜中宵便一門心思考進士,因爲這是這個年代唯一的出路。

蘇頌對技術有天然的興趣,一邊翻着杜中宵的小冊子,一邊問着技術細節。杜中宵耐心解釋,並沒有不耐煩。這是個在後世留名的大科學家,理難得的是,出身官宦世家,結交了有無窮好處。

把冊子看完,蘇頌又起身到蒸酒的地方,仔細看了一遍,把技術細節記在心裡。

杜中宵坐在交椅上,隨手拿起前些日子買的歷次科舉的詩賦,隨手翻看。此時的科舉參考書,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從唐朝開始的真題,每次科舉中舉子詩賦中的優秀作品。另一類則是讀書人的擬作,有的依着歷史題目而擬,有的自己出題目自己作。讀這些文章纔是真正的應試教育,比把經典背得滾瓜爛熟有用多了。科舉中考的經典就那麼幾本,在杜中宵看來,沒必要太過下苦功。

蘇頌看過回來,突然道:“依杜兄所說,水燒得熱了變成水汽,佔的地方變大許多。那麼,如果是密閉起來的鍋,只管加熱,又會如何?難不成還會炸掉?”

杜中宵聽了一愣,繼而笑了起來:“十之八九是會炸掉的。若是有閒,蘇兄可以試一試。”

閉密起來加熱,蒸汽受熱膨脹,只要密封得足夠好,當然會炸掉。而如果一開一閉,就是最原始的蒸汽機了。杜中宵是學工科的,當然知道歷史上的蒸汽機實際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瓦特只是進行了充分的改良,使蒸汽機成爲了通用動力,從而開啓了工業時代。

原始蒸汽機做起來並不難,只是效率太低,實用價值不高罷了。這個年代真正去做,其實也沒有無法克服的困難,只是能做到哪一步說不準。

這件事挺有意思,杜中宵把手中的書放下,閉目想了一會。鍋爐可以鑄造,以這個鑄大鐘的技術大概可以造出來,也可以鍛造,必要時使用釺焊技術。最難的是密封,特別是蒸汽的密封,要耐高溫。不過此時製造黃銅的技術已經成熟,可以使用黃銅製做密封墊,可以承受較高的壓力。

仔細想過,杜中宵覺得手工打造一臺蒸汽機其實是可行的,只是要耗費巨量的時間和精力,當然充足的物力支持更加不可少。有了蒸汽機未必就能開啓工業時代,工業需要整個社會體系的支撐,需要整個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但有了蒸汽機,這個時代的大量難題都應刃而解。

睜開眼睛,杜中宵看着蘇頌,不由笑了起來。眼前此人就是這個時代的技術狂人,自己沒有精力做這件事情,蘇頌卻未必沒有。只要告訴他原理,蘇頌不知道會走到哪一步。左右自己在京城還要待上一段日子,不如便與蘇頌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先把基本原理框架搭建起來。至於什麼時候才能夠開花結果,只有天知道,杜中宵需要在這個世界追逐自己的前程,數年之內是沒有時間的。

再三想過,杜中宵對蘇頌道:“蘇兄提的此事,其實挺有意思。水燒熱了,會變成水汽,便就大了許多。若是封住,便就有了壓力。只要開一個口子,讓水汽按要求出去,能做許多事情。我們這些日子蒸酒氣悶,不如便做這麼個玩意,聊以散心如何?”

第61章 于闐商人第85章 物是人非第88章 何去何從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42章 巧遇第63章 脫胎換骨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7章 出戰第126章 行會第95章 秋收第7章 一拍即合第63章 陰錯陽差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35章 來客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106章 慶功第9章 鑄門炮吧第63章 文臣論兵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85章 四散而逃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37章 熟人第26章 合作第45章 邪教第53章 分兵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42章 旅遊團第99章 奚人降了第11章 決戰第204章 走私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103章 不湊巧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22章 倒黴鬼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226章 霹靂車第79章 破幽州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1章 亂起第90章 等不得了第78章 党項來人第73章 舊人第85章 四散而逃第56章 買書第28章 醉仙釀第55章 玩具第63章 脫胎換骨第9章 培根固本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41章 差強人意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06章 自來火第86章 塵埃落定第7章 一拍即合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271章 韓琦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5章 中招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74章 出乎意料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9章 牙人爲主第85章 四散而逃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57章 避嫌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44章 異人第232章 回頭路第29章 過界第21章 練兵第11章 墾田第111章 石州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54章 投奔第39章 順化渡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0章 愛信不信第26章 突發大案第25章 終究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