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買書

夕陽西下,涼風習習,杜中宵與蘇頌走在大相國寺前汴河邊的大道上,悠閒而懶散。

八大王府裡的酒糟已經蒸得差不多了,杜中宵不想再在京城裡待下去,正抓緊完善自己制酒的小冊子,請蘇頌幫忙審稿。遊學的一大目的是士人交流,跟同樣的讀書人談論學問,再就是增長見識。可杜中宵的運氣太好,有李兌這種高官引薦,來往的多是館閣裡的優秀之士。他們飽讀詩書,大多又有一副憂國憂民的熱心腸,談天說地,偏偏杜中宵最需要的科舉經驗談得少。這些離杜中宵還過於遙遠,再跟這些人混下去,沒有大太意思了,不如回鄉安心準備科舉。

蘇頌對技術有興趣,反而跟杜中宵談得來。兩人都是要參加本屆科舉的,議論起學問,比館閣官員實際得多。怎麼才能夠入考官法眼,比繼承聖賢衣鉢實用得多。

看了看天色,杜中宵道:“乘天色還早,我們到相國寺後面賣書的地方看一看。過些日子我就要回許州去了,若有合適書籍,多帶一些回去。”

蘇頌自然答允,與杜中宵一起,穿過熱鬧的待道,向北行去。

走不多遠,卻見迎面而來一個大和尚和兩個青衫讀書人,遠遠拱手:“杜小兄弟,這是哪裡去?”

杜中宵回禮:“左右無事,到後面賣書的攤子去看一看。三位哥哥這是從哪裡來?”

一個讀書人道:“去衙門裡有些雜事,卻纔辦好回來。兄弟若是無事,晚上一起飲酒。”

杜中宵答應着,與三人拱手而別。

看着三人離去,蘇頌問道:“這三個是什麼人?聽他們口音,好似來自西北。”

“正是西北來的。那兩個青衫讀書人,是永興軍進士,一個名楊著,一個名盧凱。西北戰起,他們自覺胸中有些才學,上書朝廷,冀望搏個一官半職,爲國效力。那個大和尚法號道信,一身好本事,馬上馬下都是一把好手,同樣是來京城搏前程的。與我一樣在大相國寺這裡居住,偶然相識,閒時在一起喝酒談天。聽他們話裡的意思,事情都有些眉目了。”

這個年代的官跟後世不同,很多低級事務官員職權不大,就是份養家餬口的工作,用起人來比較隨意。特別是西北因爲戰爭,正是用人的時候,只要有一技之長便可毛遂自薦。楊著和盧凱兩人都是永興軍的鄉貢進士,自覺科舉考上正榜進士的希望不大,便來京城求官。道信是個僧人,孔武有力,是來京城試武藝的。這些事情都有專門衙門受理,只看自己運氣。

大相國寺這裡魚龍混雜,熱鬧非凡。杜中宵貪這裡消息靈通,賣書的店鋪多,住在這裡,閒時便到書鋪裡逛逛,這些日子淘到不少好書。從唐至宋,二百多年間科舉進士優秀的詩賦,都快要收集齊了。若論科舉真題收集之多,杜中宵是這個年代最頂尖的人物之一。此時科舉命題,經常用唐時考過的題目,不過是唐人考詩,此時改賦,諸如此類,真題有其獨特價值。只是讀書人看重的一些經典名著,他這裡反而很少。杜中宵現在讀書就是爲了考進士,與此無關的,本就沒多大興趣。

到了書鋪,隨便看了一圈,杜中宵對掌櫃道:“主人家,最近可有什麼好的科舉書籍?”

程掌櫃笑着拱手:“我這裡的書,小官人看上眼的都已買了,新書卻是不多。前些日子得了一套今人省試殿試的擬題,雖不十分好,也還過得去,小官人要不要看看?”

“既然有,那便拿來看。”對杜中宵來說,這類書籍越多越好,反正價錢又不貴。

程掌櫃從櫃上取了一個木匣,打開來交予杜中宵:“這是一個江南來的士人,身上沒了盤纏,賣在我這裡的。說是家裡長輩所作,題目極是靈驗,沒奈何了纔拿出來賣。”

杜中宵取出書來,見是一冊手抄本,極是工整,並不是印的。翻看內容,是按着省試和殿試,自己擬了題目自己作,看來真是家裡教自己子弟的教材。此時文化最發達的,除了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便數江南西路和福建路最發達。特別是科舉,那裡有很多家族,從唐時一直延續下來,經驗特別豐富,是其他地方所比不了的。這種擬題便就是內容之一,非是科舉世家做不來。這些家族的子弟自小便做這種題目,學這種文章,在科舉上的底蘊這杜中宵這種小門小戶遠遠不能比的。

隨便翻了翻,裡面的文章卻是平常,並不比杜中宵自己強到哪裡。

蘇頌也拿起其他幾冊,略翻了翻道:“這擬作太過平庸了些,怕是哪個鄉下秀才,作了來教自己子弟的。在江南福建,這文章連過發解試都不能夠,學來何用。”

杜中宵笑道:“福建和江南那裡的發解試,據說比省試還要難一些,你當然看不在眼裡。但在我們中原州軍,似這種文章,發解來京城已經足夠了。”

把書放下,杜中宵道:“這書看來是近一兩年所作,賦論題目戎祀國之大事賦,正扣西北。而順德者昌論,又連着上次殿試,看來做這擬作的是個有心人。主人家,多少錢,與我包起來。”

蘇頌搖頭:“這書裡的文章着實平庸了些,杜兄沒必要花這個冤枉錢。”

“蘇兄話不能這麼說。單看這裡面似的考題,就能看出花了心思的,文章平庸一些又何妨。”

科舉也有猜題,裡面的文章不一定學,仔細揣摩一翻人家的出題思路,買書就不虧。而且文章再是平庸,思想上也會有一些閃光點,可以開闊思路。杜中宵的想法跟蘇頌不同,蘇頌基本功紮實,隨便出什麼題目,只要不是太過古怪,都不影響他的發揮。而杜中宵則希望開拓視野,最好一見題目,自己心中就有一個大致框架,再填些閃光的句子進去,一場考試就十拿九穩了。

這書蘇頌看不上,杜中宵卻覺得值得買,因爲裡面的題目大多有新意。杜中宵又沒有大家族可依靠,從小就有許多這種書看着當作業。

付過了錢,杜中宵抱着木匣出了書鋪,對蘇頌道:“左右回家無事,蘇兄便多待一會,一起飲兩杯如何?聽聽那幾個西北來的人說說邊疆戰事也是好的。等到明日,我們把那個燒水的扇子做好,幾件大事也就做完了。蘇兄看過蒸酒的冊子無甚不妥,我便獻上朝廷,準備回鄉了。”

蘇頌點頭稱是。這些日他兩人閒時便鼓搗那個原始的蒸汽機,已經能夠初步工作。蘇頌在這些事情上既有天賦,又有興趣,對這東西很是着迷。杜中宵只是要制個演示原理的樣機出來,說起來還沒有蘇頌熱心。

第33章 家事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38章 峰迴路轉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22章 紙上談兵第88章 和爲貴第160章 甲骨第56章 人多糧少第55章 傳頌天下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24章 密商第21章 逃出生天第13章 殺良冒功第63章 欠債還錢第4章 應對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57章 靜候時機第43章 兄弟之爭第61章 物是人非第16章 一燒了之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62章 新奇第102章 投降第156章 兩說第111章 石州第97章 各取所需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63章 獵物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5章 攻城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12章 打就大打第6章 御史之論第104章 安排第73章 舊人第99章 輕重緩急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46章 民亂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93章 會員制第154章 降不降?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6章 生意興隆第70章 商場開業第36章 收錢第7章 堵第103章 杖斃第75章 小人書第37章 不同看法第44章 新與舊第60章 交鋒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46章 遊學第67章 意外第9章 上元觀燈第81章 出鐵第266章 清洗第38章 進山第3章 比不得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44章 背後勢力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208章 奇才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97章 大刀闊斧第46章 民亂第172章 擔憂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5章 攻城第273章 封賞第65章 提前反攻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95章 賭東道第62章 盡心而已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61章 水車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99章 破靈州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98章 定調第235章 突破口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186章 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