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坐車

太陽西垂,涼風起來,人羣開始慢慢散去。正是初春天氣,白天陽光明媚,晚上卻寒氣襲人。

杜中宵站起身來,對劉永年和鄧保吉道:“今夜回鐵監去歇息吧,順便乘一乘新制的車。各州把自己的人帶回去,兩位再各回本州。”

劉永年喝得有些醉熏熏的,站起身,口中道:“鋪了幾個月,也不知道什麼車跑在上面。既是路已鋪完,我們不在上面走一遭,豈不可惜!”

鄧保吉道:“衙內說的是。這幾個月我一直納悶,什麼樣的車子,要行在兩條鋼軌上?哪怕是輕便一些,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這樣多的好鐵用來鋪路,匪夷所思!難道跑在上面的車子,像飛一樣快?上面拉車的馬,不用吃草?若非如此,可不划算。這樣多的好鐵鋪在路上,必然要有巡檢巡路,不然還不會被鄉民把鐵拉走。路已價值不菲,再加上巡路的,這花費可大了!”

杜中宵笑道:“不難,前些日子已經制了幾臺車出來,正在試跑呢。兩位也去坐一坐,看哪裡不合適,正好更改。鄧都監說的不錯,這車還真跟飛一樣,而且不用吃草。”

兩人只當杜中宵說笑話,笑嘻嘻地相互攙扶,向前走去。

鐵路鋪起來,自然會有巡路廂軍,防止有人破壞鐵路。主要是怕被偷鋼釘,那東西雖小,但卻是用好鋼打製,多偷一些能賣不少錢。至於鐵軌倒沒有什麼,一根兩百斤重,而且又被螺栓鎖住,一般鄉民既拆不掉,拆掉了也搬不走。目標又大,即使偷回家去,也無處出手,很容易就被抓到。

歷史上鐵路發展的高潮時期,先發的國家不但在本國大修鐵路,還在殖民地修。大宋再差,社會秩序也比那些殖民地強得太多,他們都不怕被拆毀鐵路,大宋更加不成問題。實際上哪怕是晚清民國那樣軍閥林立的時代,鐵路一樣運行良好。能夠拆毀鐵路的都是大勢力,一般武裝都不敢。抗日戰爭時期,以破壞鐵路爲中心任務,八路軍投入大量軍隊,最後打成百團大戰。

實際鐵路會給地方帶來大量利益,除非是戰亂,地方就足以保證鐵路安全。

葉縣車站建在城外,這是杜中宵從前世延續的習慣,留下發展空間。城牆內的縣城很小,車站設在城內太擁擠了,而且不利於貨物運輸。再說穿過城牆,可不是一地主官說了算的。

到了車站,遠遠就看見一條鋼鐵長龍趴在鋪好的軌道上,給人一種凜凜生威的感覺。車頭的蒸汽機是最近制的,比當初杜中宵的制的還要大一些,當然功率增大近十倍,不可同日而語。後面除了一節拉煤的車箱外,還掛了六節車箱,作爲拉客之用。

劉永年停住腳步,看着前面趴着的鋼鐵長龍,愣了好一會,才問杜中宵:“運判,就是這車?”

杜中宵點頭:“不錯,就是這車。這車是燒煤,帶動車輪前行。”

劉永年甩了甩腦袋,道:“燒煤?燒煤也能拉車?運判,你莫不是說笑!”

杜中宵笑笑,吩咐身邊的人,去讓車上的人填煤,準備出發。車已經熱好了,單等加煤,功率升上去之後,便就可以啓動了。

跟劉永年和鄧保吉一起,到了車廂前,杜中宵對劉永年道:“衙內,請上車。”

劉永年何曾經歷過這種事情,乘着酒興,轉身對鄧保吉道:“我也活了近三十年,第一次坐這樣的車,這樣坐車!有趣,有趣!都監,我們便上去看看,這車到底是怎麼跑!”

說完,當先一步,踏了上去。劉永年雖然長在深宮,自小讀書,又雅擅丹青,畫得一手好畫,卻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他自小神力驚人,弓馬嫺熟。前些年出使契丹,契丹使節因爲要求繪宋朝皇帝的像未被允許,晚上用大石堵住了門,劉永年搬起便就扔了出去,在北地以力大聞名。

鄧保吉隨在劉永年身後,一樣上了車。等到杜中宵上來,兩人好奇地打量。

杜中宵道:“這是車箱連接的地方,跑起來搖晃地厲害,我們到那邊車廂裡。”

說完,當先而行,帶着兩人進了旁邊的車廂。

車廂裡一張大桌,兩邊放了椅子,還擺了茶水瓜果,倒似聊天的茶鋪。由於昏暗,車廂裡點了幾根大燭,燈火通明,有種神秘的氣氛。

到了桌邊落座,劉永年四周看完,對杜中宵道:“運判,若不是你非說這是車,我只以爲到了什麼茶鋪裡。不瞞你說,我在宮裡的時候,聖上的輅車也曾見過,也沒有這樣寬敞。”

杜中宵道:“我們鋪的鐵軌那樣寬,車行在鐵軌上面,必然要這樣寬的。”

說完,杜中宵看着旁邊的大燭,暗暗嘆了口氣。自己千算萬算,還是漏算了一樣。這麼多年了,怎麼就沒想起燒玻璃呢?沒有玻璃,就不能開窗,車廂裡又黑又悶,實在不夠氣派。此次回去之後,不做別的,也要把玻璃燒出來。不然,火車平降了檔次。

鄧保吉摸了摸旁邊的車廂,吸一口氣道:“這竟然是鐵製的?知道鐵監產鐵,卻不知竟然多到這個樣子,連車也用鐵製!人說鐵監鋼鐵如泥土,誠哉斯言!”

杜中宵道:“這幾節車廂,特意用鐵製成,以後可以迎送官員。”

好不容易做了官,管着鐵監,杜中宵也要排場一把。這幾節車廂,不但是用鐵製的,而且用的鐵板還很厚,正兒八經地防彈——這個年代應該叫防箭車廂。這車開出去,一般盜賊根本無可奈何。

正在鄧保吉和劉永年東摸西摸的時候,突然響起一聲汽笛,把兩人嚇了一跳。

杜中宵道:“這車開起來,前面有擋路的都蹍爲齏粉,而且路上有人開車的也看不見。所以要鳴一聲汽笛,讓行人躲避。汽笛響了,說明車要開了。”

劉永年點了點頭,不等說話,覺得身子向前一傾,閃了一下。用手扶住桌子,感覺得出來,車子在慢慢前行。蒸汽機加速較慢,初時並不快,感覺並不強烈。

坐了一會,劉永年笑道:“這車也並不快。不過,這樣大車,能跑起來已是驚人!”

杜中宵覺得有些無聊,轉身打開旁邊的窗子,道:“緊閉窗子,着實氣悶,開窗透一透氣。現在天氣寒冷,有風進來,兩位擔待一下。”

窗子一開,新鮮的空氣吹進來,讓人精神一爽。此時車速不快,兩邊的樹木緩緩向後退去,遼闊的大地映入眼簾,給人一種奇異的感覺。這跟坐馬車完全不一樣,不只是速度,坐在馬車上,總感覺人跟環境是一體的。而在這車上,卻覺得自己突然與世界隔開了,是另一種風景。

劉永年和鄧保吉兩人乘着酒興,一起看着窗外,興致勃勃。

走了也不知多少時間,鄧保吉突然道:“不對,現在走得越來越快了!啊呀,看外面的樹木,雙奔馬還要快!運判,這車燒得什麼煤,能這樣奔跑!”

隨着速度變快,車廂裡的溫度降下來,杜中宵縮了縮脖子,道:“只要是煤,就能夠用。不過用的煤好,跑得快一些,而且不會壞機器。”

第10章 血濺五步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83章 千里投奔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41章 北進第32章 世交第81章 出鐵第95章 賭東道第83章 衆官請客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45章 邪教第202章 離去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43章 兄弟之爭第68章 稀罕物第29章 夜戰第231章 細作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30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63章 夜議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89章 被圍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66章 屬官第38章 如何治理?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81章 新知州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62章 援軍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91章 同年閒談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債券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30章 商路第39章 壟斷漲價第77章 無可奈何第36章 獻城第12章 已陷死地第121章 迴歸第24章 大軍集結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148章 楊家將第58章 臨行之言第75章 小人書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24章 抓人第161章 兩輸戶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2章 打就大打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54章 降不降?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70章 各有怨言第84章 接駕第208章 奇才第42章 聚飲第44章 閒情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2章 已陷死地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48章 雙刃劍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10章 工廠傳聞第191章 合圍第22章 大勝?第44章 閒情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213章 新與舊第68章 有好酒第9章 葉縣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35章 這是掛麪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74章 壓力第80章 各有前程第105章 突破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39章 壟斷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