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慶功宴

劉永年看着手中的水杯,潔白如瓷,卻又輕便靈巧,敲之有聲,好似銅鐵。看了好一會,才問停下來的杜中宵:“運判,這杯子是用什麼制的?看着似瓷,卻又不是。”

杜中宵道:“衙內,這叫做搪瓷。以鐵爲胚,外面施釉,如瓷器一般燒製。既如瓷器一般光滑,又如銅鐵之器一般輕便,而且經久耐用,不會鏽蝕。”

“哦——”劉永年點了點頭,對身邊的鄧保吉道:“原來是叫搪瓷。裡面有鐵胚,怪不得會這樣輕薄而又結實。只是不知在哪裡燒製,搪瓷——沒聽說過這個窯口。”

鄧保吉跟着點頭。他雖然任州都監,卻是內侍,以前在宮中的時候,就跟劉永年熟識。

搪是以鐵或鋼爲胚體,外面塗釉燒製而成,鋼鐵製品和瓷器的合二爲一,吸收了兩方面的優點。歷史上從琺琅發展而來,歷史悠久。但真正實用的搪瓷製品,卻是很晚出現,工業時代的產物。

此時已有琺琅工藝,杜中宵偶然見到,便就想起了唐瓷製品。有幾十年的時間,一個或者白色或者綠色的搪瓷杯子,拿在手裡泡着濃茶,是時代的風景。一些大的工程,甚至有的機構,會發定製的搪瓷杯子,非常流行。離着葉縣不遠,便就是著名的汝窯燒造地,汝州是此時瓷器的中心。有這麼好的條件,杜中宵試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燒出了實用的搪瓷製品。

隨着春天到來,鐵路已經鋪設完畢,杜中宵便讓鐵監燒造了一批杯和盆,上面一樣寫了鐵路留念幾個字,做爲紀念品發給參與修路的人。劉永年和鄧保吉,以及各州來帶人的官員,每人一個搪瓷臉盆、一個搪瓷大碗和一個搪瓷杯子,工頭沒有臉盆,一般的修路人員則就只有搪瓷杯了。

與瓷器相比,搪瓷輕便,而且不怕摔碰,與鐵器銅器相比,則不會鏽蝕,外觀漂亮。東西一發到手裡,人人驚奇不已。這個時候,日常用品非常不方便,小件可以用瓷品,較大的如臉盆,用瓷器太過於笨重而且易碎。稍有錢的人家,臉盆都是銅製,是重要資產,名字就叫銅盆。銅製的盆極爲昂貴,而且沉重不堪,哪裡有搪瓷這樣輕便而且漂亮。

今天是路修完,慶祝的日子,葉縣城一面歡騰。數州的民夫集中在城外,發了紀念品,又發了一套農具,等着吃最後一頓慶祝的飯。

修好的路,從鐵監到葉縣城,再向北到襄城,向南到方城,綿延數百里。鐵監不在主幹道上,葉縣纔是中心。這裡不但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將來也會是鐵監發貨的中心。

孫三郎把玩着發下來的搪瓷杯,對阮五道:“五哥,這個好!如瓷器清潔,又輕便,而且還不怕摔碰,不知怎麼製出這種好物!這一個杯子,出去就要賣不少錢!”

阮五道:“你小心一些,我聽發的人說,這杯子雖然摔不壞,但外面的瓷碰掉了,會生鏽的!”

孫三郎奇道:“怎麼會生鏽?我長這麼大,還沒聽說瓷器還會鏽!”

“你知道什麼!裡面是鐵胚,瓷碰掉了,露出鐵來,可不就會鏽了。”

孫三郎不住地看手中的杯子,哪裡能看出鐵胚來,怎麼也不信阮五的話。

正在這時,吳六叔手中拿了一個杯子,又捧個大碗,對衆人道:“不要鬧了,一會開飯!你們每個人都有一塊肉,兩個饅頭,還有些鹹菜。一會去那邊發飯的人那裡,拿着盆讓他幫你盛了!還有拿好發給你們的杯子,每人一杯酒!”

看見吳六叔手中的搪瓷大碗,孫三郎和阮五都是眼睛一亮,問道:“六叔,哪裡來的大碗!看着好漂亮,我們也去領一個!”

“領什麼!我們管事的人,纔有這樣一個大碗!人人都有,鐵監可沒那麼多錢!”

聽了這話,大家泄氣。看看吳六叔手中漂亮的大碗,再看看自己手中的瓦盆,俱都羨慕。那也是搪瓷制的,裡面是鐵胚,摔不壞的,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鐵飯碗?

吳六叔一路吩咐過去,拿着手中大碗,感覺着衆人的目光,胸膛不由自主就挺了起來。

城門不遠處,杜中宵帶着衆人入席,吩咐開始上菜。鐵路開通,以後財源滾滾,今天的飯菜特別豐盛。鐵監的鐵製品只要能賣出去,便就會有無數的錢涌進來,跟以前大大不同了。

這段修好的路,到襄城其實沒有到方城重要。向北本有大路,而且河網密集,運輸方便,向南則就大大不同了。到了方城就可入堵水,順流而下,進入漢水,連通發達的長江水路。南方此時還沒開發,對於鐵器的需求量也比北方大許多。順着這條路,與鐵器一起,相信會有很多人進入荊湖,開發那裡。

相州是天下的冶鐵中心,哪怕鋼鐵的質量不如柏亭監,到底有地利,運費便宜許多。柏亭監的鐵器賣到河東、河北和開封府,低端應用是競爭不過相州鐵的。而京東路有萊蕪監和徐州利國監,除非以後鋪開鐵路網,不然這些地方都不是柏亭監的大市場。

只有進入長江水路,廣闊的荊湖、兩浙和江南,纔是柏亭監大發神威的地方。杜中宵規劃,等到夏天農閒的時候,再組織人手,向南修到唐州。方城在堵水上游,行不大船,唐州才勉強。用一兩年的時間修到襄州,到了漢水邊上,交通網絡纔算完整形成。

劉永年看士座端了酒來,把手中的搪瓷杯子拍在桌上,道:“不耐煩用小杯喝,今日便就用這大杯好了!聽說這一帶釀得好酒,今日喝個痛快!”

杜中宵看着那個杯子,愣了好一會,才道:“那便如此。不過,這杯子與酒杯不同,上下是一般粗細,酒量差一些的,注意着不要喝醉了。”

劉永年的這個動作,讓杜中宵想起了一些場面。在困難的年代,軍人的物品也很簡單,一個這樣的搪瓷杯子,一個搪瓷飯碗,還有一個水壺。軍中偶爾喝酒,就是這樣用搪瓷杯,特別有感覺。

搪瓷製品自然不怕賣不出去,但鐵監吃虧在沒有完善的銷售網絡,要想上量不容易。如果,自己能說到軍中,大量裝備搪瓷杯,甚至包括搪瓷碗,就是一個大市場。只是不知道,軍中會不會給錢。

工業不發達,單純鍊鋼鐵,鐵監的產品終究會面監市場不足的問題。必須要自己發展工業,不是向外賣鋼錠鐵錠,而是賣工業製成品,才真正有前途。

第15章 朝爭第27章 回城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0章 攻守易勢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43章 自有人買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34章 似是而非第49章 諸多不足第85章 四散而逃第67章 意外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73章 生財之道第43章 不同待遇第66章 給錢第68章 有好酒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70章 建房築路第83章 千里投奔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06章 慶功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79章 由遠及近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49章 內賊第93章 死路一條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81章 出鐵第59章 重騎立功第92章 不買別動第142章 旅遊團第3章 破城第14章 陣前殺將第87章 進城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64章 謀劃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19章 使節第10章 不賣給你第268章 備戰第91章 攜手致富第65章 生事第248章 北上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29章 提拔第49章 草棉第207章 慶賀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48章 邀賞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58章 臨行之言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176章 錢荒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22章 分別對待第224章 回鄉第62章 援軍第2章 夜襲第59章 要學好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5章 生意人家第52章 一敗再敗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7章 自尋出路第63章 葉縣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225章 新與舊第46章 人心惶惶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73章 形勢突變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41章 張馳有度第89章 知州門客第18章 遊騎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16章 生意興隆第15章 初具規模第31章 良好兵源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83章 攻城受挫第73章 內部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