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意外之喜

孫三郎坐在鐵杴把上,看着天上紅彤彤的太陽,出了一會神,對身邊的阮五道:“五哥,上次鐵監修這條路,你有沒有來?那次上面不鋪鐵,只是走大車。”

阮五嘆口氣:“哪裡知道鐵監說一日三十文錢,能夠做一天發一天,都是現錢,從不拖欠!我還以爲跟從前一樣,記個賬在那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到手。一時糊塗,沒有來,錯過了賺錢的機會!”

孫三郎道:“我隨着阿爹來了。從那次起,便就知道給鐵監做事,必然有好處。不過,這次不是鐵監和僱來的,聽說沒有錢發。聽別州的民夫說,鐵監只供應糧米,卻不如上次。”

阮五道:“我也聽說了。還聽人說,若是按着鐵監意思,其實還是要發錢的,不過朝廷要幾州的民無幫着修路,三司又不發錢,鐵監也只好不發。不過,我們現在是鐵監治下民戶,總不能虧待了。”

孫三郎道:“是不會虧待,其他州民夫只發糧米,我們這不是有人做飯嗎。每日有米有菜,菜裡最少有豆腐,偶爾還有肉吃,可不是比別州的好。但不發現錢,總覺得不好。”

說到這裡,孫三郎站起身,拍了拍屁股,拿起地上的鐵杴道:“如果做完了,讓我們把用的器具帶回家多好。五哥不知道,上次來都是用的平常鐵杴,那裡覺得沒有什麼。這次來,用鐵監發的器具,如此輕便,不知省了多少力!這杴用過了,鐵監收回去還有什麼用?不如就給我們!”

阮五連連搖頭:“你做的什麼夢!鐵監這是鋼製的,豈是自家用的可比?一把鐵杴,怕不是要幾貫錢,怎麼就能讓你帶回家去!”

鐵製的鐵杴極爲沉重,而且不鋒利,挖土極不方便。當然,再怎麼不好,也比木杴好。沒有比較不覺得,這次築路由鐵監提供工具,全是鋼製,輕便靈巧,在這裡做活的都一下就愛上了。

不要小看一把鐵杴,工業社會鋼不值錢,不覺得有什麼,真用過鐵製的,就知道差別有多大了。如用熟鐵打製的,用得稍久一些,就會這裡彎那裡翹,不成個樣子。這個年代,熟鐵也是難得,更多是生鐵製的,又重又笨,而且不鋒利,遇到石頭還容易崩口。在偏遠一些的地方,連生鐵也難得,很多人家還用木頭制的呢。最明顯的,鋼鐵普及,軍人手中有了一把鋼製的工兵杴,土方作業立即就不一樣了。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不只是火車輪船,普及開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會煥然一新。

這個時代工業沒有發展起來,鋼鐵的用途並不多。農具、兵器和生活用品才用多少鋼鐵?很多還要求不高。鐵監的鋼鐵確實賣不掉,除非能流佈天下。工業纔會大量使用鋼鐵,隨便一臺機器,幾千斤根本就不算什麼。那個時候,斤這麼小的單位就讓人覺得可笑。

便以此時鋪的鐵路來說,用料特別足,杜中宵要求一步百斤,鐵監到襄城的鐵路要一千餘萬斤。這些鋼鐵用來打製兵器,足夠全國用好幾年的。這纔是兩個縣之間的鐵路,要鋪連通全國的幹線,使用的鋼鐵對這個時代來說是天文數字。沒有這個鐵監,根本就沒有人敢想。

正在孫三郎和阮五兩人說得熱鬧的時候,工頭吳六叔過來,口中喊着:“都起來了,再過一盞茶的時間,便就開飯!過時不候,不要拖沓!”

到了跟前,孫三郎問道:“六叔,今天吃些什麼?有沒有肉?”

孫三郎這幾個月一直隨着吳六叔做活,兩人熟得不能再熟。聽了這話,吳六叔罵道:“現在外面肉那麼貴,怎麼吃得起!別說你們,鐵監裡的人,月月有錢糧,一年也不知吃幾次肉!”

孫三郎嘆了口氣:“即豈不是說,我們此次來做活,什麼好處都沒有?”

吳六叔道:“怎麼沒有好處!這是今天做完了活我要說的,先說給你們聽也無妨。鐵監衙門已有榜文,以後凡是治下之民,男丁一年徭役三十個工。如果少了,出錢補上,做得多了,計工發錢。來這裡修路的,凡是鐵治下的,都計入下年徭役裡面。這不就是發錢麼!”

孫三郎聽了,想想也是。以前朝廷興工征夫,並沒有確切的徭役數目,但不管怎樣,三十天總是少不了的。哪怕沒有工程,平時也要被耆長點差,作爲壯丁維持地方治安。三十個工,不知道包不包括做壯丁。如果包括,那可就賺得大了。

農民一年總有數月的農閒時間,一年三十個工的徭役並不多。沒有徵夫的權力,地方官在地方上就沒法做了。此時三司掌控財權,根本就不給地方留錢,州縣治理地方最大的倚仗,就是征夫。其實在新中國的九十年代,農民的義務工遠不止此數,少則一年六十,多的過百也有。

鐵監是以工業爲主,不比一般州縣,定下的征夫定額較少,算是工業反哺農業。

想想還是沒錢,孫三郎嘆了口氣:“雖然頂了下年的役,沒有現錢到手,總是讓人不暢快!”

吳六叔道:“除此之外,等到路修完了,還會給每人發一套農具。我已經看過了,是杴一張,鋤一張,钁頭一把,鐮刀一把。都是好物,不比你們現在手的差了。”

聽了這話,阮五從地上猛地蹦了起來:“六叔,此話當真?”

吳六叔看着阮五,皺眉道:“我帶着你們做活,何曾過假話!”

阮五一拍手:“太好了!我原先想着,如果來修了這次路,能有錢回家換套農具,就是極好!萬萬沒想到,鐵監會發給我們!他們賣的農具我看過了,輕便好用,比以前我們用的不知強了多少!”

吳六叔笑道:“那是自然。這次用了新制的農具,我們修路比上次快了一倍不止。若不是如此,哪裡還容你們一天歇息幾次。用心做活吧,衙門總不會虧待了你們。”

說完,繼續向前走去,招呼手下的民夫準備吃飯。

葉縣劃歸鐵監,治下的百姓雖然沒有鐵監裡做工的人那麼好待遇,還是有不少好處。鐵監是靠着冶鐵賺錢,不必刻剝百姓,負擔明顯減輕。除了錢糧不減,各種苛捐雜稅已經免得差不多。

前些日子,杜中宵明定條例,以後鐵監的治下,百姓負擔合併成三種,分別是錢、糧、工。錢糧不變,工一年一丁三十個。原則上,官府必須按照治下丁口組織工程,以這個數目爲準。工程多了,凡是超出的,全部給錢。如果不足,則是官府失職。除此之外,錢糧運輸不再隨意,明定裡數。一般是百姓交到縣裡面,由縣出具文書。向外州運輸,只到臨縣,遠了則由官府和僱。

這些地方法規,此時稱爲一州一縣條例。同樣要彙編成冊,交到中書和三司。州縣條例以全國條例爲準,依據地方實際或刪或增,實際是整個法律體系的一部分。

鐵監不只是鍊鋼鐵,還是一級行政區。杜中宵除了要理清工業的管理制度之外,還要依據實際改革地方治理。這兩項直接與百姓相關的,稱爲《役法》和《般輸法》,就是第一批出來的。

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49章 諸多不足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41章 新奇吃法第112章 大生意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58章 臨行之言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05章 寶貨第87章 大同來使第21章 逃出生天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114章 獻城第68章 有好酒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43章 包車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64章 謀劃第132章 離別第81章 故人來第103章 杖斃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47章 探礦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60章 交鋒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28章 夜談第111章 首告第110章 要好處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99章 軍校第67章 生意第98章 無事生非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10章 要好處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44章 先玩吧第95章 特區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232章 回頭路第51章 猜題第138章 佈置第14章 交涉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61章 兩輸戶第258章 出首第104章 海商第5章 生意人家第41章 新奇吃法第20章 威力盡顯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12章 慶功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86章 刺刀戰第63章 脫胎換骨第61章 真真假假第25章 地斤澤第181章 焉耆第188章 妙計第50章 煉焦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55章 傳頌天下第83章 千里投奔第74章 兩個拳頭第73章 舊人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29章 去不去?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45章 各有前程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42章 故人屬下第5章 生意人家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202章 離去第72章 數字嚇人第36章 集議第181章 開店第226章 霹靂車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79章 得償所願第185章 張網第18章 買空賣空第72章 一路向西第34章 青臺鎮第71章 試槍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61章 兩輸戶第140章 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