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經銷商

在大鍋裡面把魚炸得酥脆,盛到大盤裡,淋了芡汁上去,聶茂端到桌上。杜中宵很喜歡這道松鼠桂魚,每到一地,必然會推廣開。這魚做好了外酥裡嫩,澆的芡汁酸酸甜甜,非常和這個時代的口味,總能夠迅速推廣開來。當然,這個年代油不便宜,油炸食品價格較高,也是原因之一。

在桌邊坐下,聶茂給哥哥倒了一杯酒,道:“這是剛捕的大魚,肉味極是鮮美,哥哥嘗一嘗。”

聶盛看着桌上的四個菜,笑道:“三弟出來沒多少日子,竟然學會做菜了,着實沒有想到。不過廚房終究是女人待的地方,偶一爲之即可,三弟不要在這上面花心,有時間還是花心思在正事上。”

一邊做陪的童安路道:“哥哥有所不知,我們這裡比不得外面。按時上工,到時便就回家休息,哪裡有許多事做?天天在食堂裡吃飯,再是好吃,也吃得膩了。到外面去,一是路遠,再一個也不容易碰到想吃的東西。沒有成親的人,哪個都會做幾道菜。”

聶盛道:“鐵監這裡確實事事與其他地方不一樣,我也不多說。只要三弟在這裡過得快活,就一切都好。聽說鐵監這裡娶妻不易,這次回去,我託家裡人幫你操辦。”

一邊的童安路聽了這話,急忙湊上前來道:“哥哥,若是方便,也幫我打聽個人家。”

聶盛聽了就笑,口中連連道好。鐵監裡工人的待遇本來就比外面的農民強得多,童安路又是個技術人員,發的薪水高,各方面條件也好,娶妻還不容易。鐵監女人太少,不太容易,河南府可簡單多了。

現在已是臘月,鐵監製了大量的農具,最近正在各州尋找代賣的商人,建立銷售網絡。聶茂在鐵監做得好,聶家便就動了這心思,由二哥聶盛前來,剛剛談定。

鐵監出貨物,聶家出店鋪,合作在西京河南府建一個賣鐵器的商會。需要的流動資金,由鐵監和聶家分攤,聶家作爲鐵監在河南府的銷售代表。有本地商戶願意入會的,參照同樣的模式,以店鋪入股,流動資金與商會分攤,如此層層合股,不斷向縣鄉下沉。

此時的商業模式,除了獨立經營的店鋪,便是以會社的形式合股。會側重於商業和金融,脫胎於城鎮的商會,社則側重於農業和商業,脫胎於鄉間的村社。會偏重於賺錢,社則有互助的性質,稍有區別。

此時的會社與後世的工商企業既相似又不同,有股本,有分紅,但責任不太清晰。很多會社會請專門的主管,類似於後世的職業經理人,做爲第三方牽制。

鐵監是官營,與地方的合作其實有官私合營的性質。不過這個年代,那些分得沒有那麼清楚,只要注意迴避與自己有關係的親戚朋友,別人也說不出什麼。

聶茂已經過了學習階段,成了鐵監的正式員工,同樣分了住處。聶盛此次來,就住在他這裡。

飲了杯酒,聶盛道:“我看了鐵監製的鐵器,用的都是上好鋼材,不是地方土產鐵器能比。鐵監定的價錢又不高,回去必然好賣。惟一不好的,是鐵監規矩太多,上手卻不容易。我學了一些,時間短了只能粗知皮毛。三弟在這裡學得好,等到過些日子,家裡派了人來,你照顧一番,順便教教他們。”

聶茂並不知道鐵監的銷售政策,哥哥來了這些日子,也沒有具體問過。聽了這話,問道:“我們家是代賣鐵器,無非是這邊進貨,那邊賣貨收錢,賺了錢與鐵監均分,有什麼好學的?”

聶盛道:“哪裡是這樣容易。第一記賬的法子就與從前不同,格外仔細,不學還行?聽說鐵監三個月一次,會有人去查賬,平時還偶有暗訪。做得不好,這生意就不成了。還有,鐵監賣出去的鐵器,地方必須有人會修。每個地方都要派人來,到這裡學了,回去修理。一般的小毛病,要求縣裡能修,大一點的則到州里。州縣修不了的,則送到鐵監來。到鐵監,可就要另外收錢了。你想一想,爲了多賺些錢,家裡找來的鐵匠當然學得越全越好,什麼都自己修了,這錢就自己賺了。”

童安路笑道:“這卻沒有聽說,賣出去貨物還管修的。如此一來,誰還愛惜貨物?”

聶盛道:“不是修什麼都不要錢。鐵監發的有冊子,什麼樣的是貨物不行,要修要換,什麼樣的毛病與貨物無關,修換要錢。我們只是照着冊子做事。”

童安路和聶盛聽了都好奇,從來沒有聽過這樣做生意的,一邊喝酒,一邊問東問西。

這個時代也有售後服務,不過都是在開封府這種大城市,而且數量不多。杜中宵給鐵監製定了詳細的售後服務制度,並沒有搶佔市場的意思,鐵監根本就沒有競爭對手。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建立品牌,鞏固市場,再一個,也是給時代樹個標杆,推動社會進步。

官營鐵監,技術和管理遠遠領先於時代,只想着賺錢就自己都覺得太過了於低級。更應該做的,是從方方面面,推動社會的進步。這些細節,纔是別人難以模仿的地方。

鐵監的生產規模已經非常龐大,市場卻還沒有培育出來,最好賣的,還是各種小鐵器。趁着冬天農閒的時節,杜中宵利用自己轉運判官的職權,行文州縣,在京西路大規模招商。鐵監生產的農具以鋼製爲主,價錢與鐵製的基本一樣,此時根本沒有競爭對手。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對本路鋼鐵行業降維打擊。除了常見的農具,還有如壓水井、煤球爐等新制器具。以及刀、剪、鑷子、針等日常用具。

一戶農家,如果把常用的農具,如犁、鋤、鐮刀、鐵杴、钁頭、耙等配齊,也要二三十貫,市場並不小。這些農具中除了犁部分零件必須使用耐磨的鑄鐵外,鐵監生產的農具全部爲鋼製,耐久好用。鋼製器具一眼就能分辨,不用怕農人不識貨。

這樣一家店鋪,僅是備貨就需要大筆資金。但鐵監的銷售網絡,刻意與行會脫鉤,保持自主性,主要以小商人爲主。所以採取合股的形式,鐵監用第一批貨入股,與經銷戶一起分享利潤。

聶家是河南府牽頭的,並不只有他一家。他家又不是什麼大商人,第一批貨同等的本金,也是拿不出來的。聶茂在鐵監做事,起了很多大作用。許多參會的人家,對鐵監根本沒有概念,裡面有個人,時時可以詢問指點,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鐵監五十萬貫本錢,已經花了二十多萬貫,還有近三十萬貫存在那裡。現在賣鋼鐵的貨款,基本能夠維持運轉,但擴張不易。建立起市場來,銷售量上去,纔能有利潤。

吃飲喝足,看看天色不早,聶盛站起身道:“今日我便不住在這裡了,要到客棧去,跟其他幾家會合。他們在這裡住了半個月,該看的看了,該學的也學了,都急着回家,趕緊開起鋪子。一到春天,農具必然好賣,着實一天都耽擱不得。這生意做起來,我會常來看你。”

第89章 各有側重第138章 查糧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84章 議降第55章 西壽軍司第85章 物是人非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章 驚天大案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54章 避風驛第34章 大勢第131章 放手第122章 見面第95章 經銷商第45章 乾寧軍第58章 百年計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34章 青臺鎮第150章 爲什麼第16章 好大的雪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51章 三本冊子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08章 賞功第37章 熟人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40章 派兵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33章 各個突破第213章 演練第89章 內亂第99章 奚人降了第113章 虧了第143章 亂起第175章 逃跑第249章 內賊第18章 遊騎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53章 推而廣之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48章 楊家將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206章 不自知第29章 再次自薦第110章 要好處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26章 圍堵第5章 召試中書第136章 初戰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96章 貨物有別第63章 獵物第5章 往何處去?第107章 商機第215章 軍校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23章 物是人非第47章 隨你喜歡第10章 不賣給你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60章 無商不富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82章 鍊鋼第59章 要學好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6章 佈置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40章 兩軍對峙第82章 亂起第17章 出戰第271章 韓琦第132章 離別第273章 封賞第96章 好土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263章 初勝第87章 進城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151章 進城第21章 嚇了一跳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71章 主戰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49章 農事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章 平安是福第35章 風雨欲來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154章 降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