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夫妻團聚

杜中宵和王凱坐在二樓的小閣子裡,相對飲酒。看着窗外春暖花開,出城踏春的百姓人流如織,杜中宵有些心煩意亂。本以爲此次進京是一個表現自己的好機會,可一切都平淡無奇,將來路在何方,還是很迷茫。本官升了一階,轉太常博士,河東路經略司判官的職權大了一些,可以臨機處理一些不重要的邊境事務,僅此而已。認真說起來,職權跟以前並沒有多少變化。

爲官五年,在每一任上都做得出色,但也僅是出色而已,並沒有讓朝野震動的大功。對於一個普通進士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同年中的狀元楊寘未赴任就丁母憂,悲慟過度,英年早逝。接下來的韓絳和王珪都已經入館閣,在京城任職,進入了官職晉升的快車道。王安石也被召試,卻堅辭不就,到鄞縣任知縣。自己的官職比王安石高,但文詞不行,很難有召試帶館職的機會。官員不帶館職,哪怕次次晉升,升官的速度也太慢。特別是一直在外地任職,朝廷中沒有人脈,皇帝那裡沒有印象,升官太難了。

第一次廷對,戰戰兢兢,連皇帝長個什麼樣子都沒有看清。第二次廷對,好不容易有座位了,又是公事公辦走了個過場,君臣都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嘆了口氣,杜中宵仰頭飲了一杯酒。

王凱道:“知軍莫不是心中有事?只管一個人喝悶酒。”

杜中宵道:“依朝廷宣命,三日後我們就要回歸河東路,不得停留。我家在許州,離着京城幾百里路,不知道能不能趕來。好不容易回京一次,仕途無大進展,好歹見家人一面。”

王凱笑道:“原來是思念家人了。不必憂心,只要知軍的家人趕得急一些,能來得及。”

“借鈐轄吉言。”杜中宵舉杯,與王凱喝了一杯。

西北元昊初反的時候,王凱還只是一個小使臣,七八年間,依戰功而升團練使,一方主將,建節指日可待。他還是升官速度一般的,誇張的如狄青,十年時間,從一個小小指揮使,升到防禦史、殿前都虞侯、真定路副都部署,差一步就到武將頂峰。有時候,杜中宵想自己乾脆轉武職算了,只要有仗打,官職升得飛快。依狄青的年紀推算,過不了幾年,就該到西南儂智高造反的時候了。自己有槍有炮,對付儂智高有十足的把握。了不起如夏竦、明鎬等人一般,官升上去了再轉回文職。

杜中宵覺得迷茫,是在做官的過程中,實在不知道該幹些什麼。可以忙忙碌碌,按照生產力發展必然帶來生產關係改變的觀點,一直注重於發展生產力,等待一個變革時刻的到來。可做到了知軍,僅僅靠經濟發展,並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此次入京也看得出來,哪怕制了火槍火炮出來,從皇帝到百官雖然非常重視,但也僅是重視,並沒有認識到這是一場對於軍事的革命。他們對於火器的認識,還侷限在是一種厲害的新式武器,便如神臂弓一般,對於現有的軍隊是一種補充。

想到這裡,杜中宵有些無奈。自己雖然是進士,卻是進士中文不成武不就的一類。進士文章寫得好是有大用的,可以從館閣而知制誥,再到翰林學士,幾年時間就到宰執大臣。如翰林學士錢明逸和御史中丞楊察,便是走的這條路子。可惜自己的進士是死記硬背出來的,沒有草擬製詞的文采,這條路無論如何走不通。老實做文官,就只能依資歷晉升,前途實在不怎麼光明。

別看現在杜中宵的官比王安石還高一點,只要王安石腦子開了竅,願意入館閣,走詞臣知制誥這一條路,坐着火箭幾步就升上去,杜中宵在後面連尾巴都看不到。

要想官場上有出息,杜中宵需要的是軍功,這是惟一有可能走的道路。可按現在的戰爭模式,戰陣上出頭的是猛將,狄青、王凱、張岊等人,每人都能開硬弓,帶軍衝陣的本事。杜中宵沒有這個本事,還要做一方主帥,才能按自己心意進行戰爭,轉武將不定是個什麼結果。

樞密院提議改任相州知州,說明自己邁過了一個關鍵的坎,即由幕僚知縣到知州的跨越。本來中間還有一級通判,因爲在火山軍表現突出,算是跳過去了。對於大部分的進士,這就是仕途的頂峰,能再進一步的都是傑出人物。再向前,對杜中宵來說就是漫漫官路了。

心情不好,飲酒便容易醉。過不多久,杜中宵便就醉熏熏,被王凱扶了回去。

華燈初上,杜中宵覺得口渴,猛地醒來。卻見牀邊坐了一個人,正在低頭整理雜物。定睛一看,正是妻子韓幼娘。兩年不見,韓幼娘已經完全脫去了少女的青澀,比之前成熟了許多。

輕輕出了一口氣,杜中宵抓住韓幼孃的手,輕聲道:“沒想到你今日便就趕到了。”

韓幼娘見杜中宵醒來,笑着道:“這兩年我在家裡學會了騎馬,一路急行,這纔來得及。你可不知道,路上的人見我一個女子騎馬,不知道看瞎了多少人的眼睛。”

杜中宵道:“女子怎麼就騎不得馬?任他們眼瞎去!”

見杜中宵要起身,韓幼娘道:“你喝得醉了,睡了大半天,再歇一歇吧。口渴不渴?我給你倒碗茶來。爹孃在後面,還要一兩日纔到,不需着急。”

杜中宵重要躺下,口中道:“確實晃得厲害,見你在這裡就忘了,你一提又害起渴來。”

韓幼娘倒了茶來,杜中宵喝了。又問她:“兩年不見,兒子也該長得大了,有沒有帶過來?”

韓幼娘嘆了口氣:“大郎前些日子生了病,路上受不得顛簸,留在家裡。”

杜中宵有些失望:“好不容易回中原一趟,卻不想連兒子都見不到。”

韓幼娘道:“沒有什麼,等到大郎身子好了,讓家人帶着去那什麼火山軍,跟你住上些日子。朝廷不許家眷隨軍,還不許親人探視麼?現在家裡無事,爹爹一直嚷着要出去走走。”

日常通信,杜中宵知道家裡的情況。羅景依據在永城營田務的經驗,在家鄉買了不少地,比着建起了莊園。有莊園的收入,又有三州賣酒的錢,現在杜家是臨穎縣首屈一指的財主。杜循日子過得好了,靜極思動,一直想到處走走。兒子當官的地方,是首選的目標。他是舉人,有個遊學的名頭,天下各地都能去得。兒子做了官,徹底放下舉業,杜循現在是個純粹的商人,遊歷各地也好發現賺錢的機會。

杜中宵想了想,點頭道:“如此最好。我一個人在外爲官,多年不與家人見面,着實想念得緊。”

邊地做官,一般不許帶家眷。喝酒的時候,杜中宵還想着建功立業呢,以後在中原做官的機會只怕不多。趁着年輕,努力打拼幾年,不能蹉跎了歲月。想到這裡,杜中宵又想起幾年之後叛亂的儂智高。按時間來算,他作亂也沒有多少年了,自己以後要格外注意西南的動靜,爭取抓住機會。

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2章 託付第38章 如何治理?第205章 抓人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86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會師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3章 破飛狐第51章 猜題第87章 大同來使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38章 峰迴路轉第24章 晴天霹靂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248章 北上第3章 同年重逢第60章 無商不富第2章 城狐社鼠第84章 生活問題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29章 再次自薦第69章 南線出兵第62章 盡心而已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57章 拿人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43章 自有人買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77章 先關起來第9章 培根固本第3章 比不得第52章 分岐第71章 錯位第107章 商機第90章 月餅第1章 面君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6章 兩軍對壘第23章 割韭菜第44章 新與舊第21章 員外請客第200章 捕虎第90章 月餅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50章 如釋重負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84章 生活問題第186章 刺刀戰第95章 特區第18章 審案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10章 工廠傳聞第195章 使節第122章 見面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25章 地斤澤第59章 兩軍會師第16章 佈置第155章 販魚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66章 反殺第102章 投降第61章 水車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33章 舊人重逢第98章 必死之局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6章 好大的雪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60章 無商不富第41章 爲考而學第142章 巧遇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6章 再回相州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14章 獻城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78章 期貨第47章 隨你喜歡第94章 樞密副使第44章 吾鄉有人第154章 降不降?第189章 被圍第260章 內亂第180章 戰於龜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