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面對

行禮如儀,杜中宵和王凱隨着小黃門,進了崇政殿。

這是杜中宵第三次到這個地方,一切還都是原來的樣子。第一次到這裡是考進士的時候,一切都亂糟糟的。第二次陛辭,氣氛過於沉重,連上面的皇帝長個什麼樣子都沒看清楚。

這一次輕鬆了許多,和王凱上前禮畢,賜了座。

面對不是君臣坐着談心,剛纔都堂問對,就是先演習一遍。皇帝問的問題,大致不出剛纔宰執問的內容,臨場發揮的時候很少。宰執沒有問到的也就罷了,凡是剛纔問過的,杜中宵和王凱的回答必須與在都堂時一致。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到皇帝面前告狀,這官以後也就不用當了。

此時的皇帝趙禎四十歲左右年紀,身軀肥胖,坐在那裡面相莊嚴。

跟在都堂一樣,首先問的是唐龍鎮。契丹人進攻的情況,最後的結局,與契丹談定的,那裡以後是自由貿易之地,是什麼樣的自由之地。

王凱講了當時的戰況,杜中宵跟在都堂一樣,說明了自由貿易是什麼意思。

趙禎道:“要在唐龍鎮賣砂糖,想來是要市馬了,此是好事。只是砂糖價錢不菲,本朝用着尚且不足,賣給外邦,只怕並不容易。”

杜中宵道:“回陛下,無非是價高而已。而且砂糖此物,是從甘蔗裡面榨出來的。能賣錢,可讓川蜀廣南一帶廣種甘蔗。依微臣所知,甘蔗並不難種,只要開墾土地,多用人力即可。種植此物,最好是如營田務一般,由官府組織,招募人手,容易得利。”

趙禎道:“此物與糧食爭地,種得多了,只怕糧食不足。”

杜中宵拱手:“陛下,川蜀向稱富庶,糧食充足,挪些地出來種甘蔗並沒有什麼。微臣聽說,廣南地區最宜此物。那裡地廣人稀,到處都是荒田,如果開闢出來,不知能產多少砂糖。”

趙禎點了點頭:“廣南土地多有,只是沒有人力,此事可以再議。”

歷史上歐洲人開發美洲殖民地,就是從甘蔗開始的,獲利無數。糖的市場廣大,甘蔗種植有着無窮利益。此時不要說嶺南,兩湖都還沒有開發,那一帶地廣人稀,可以開闢出大量甘蔗園。只是現在北方的糖市場還沒有打開,杜中宵不準備細談。將來有了機會,可以在兩廣大量種植甘蔗。

趙禎最關心的是火槍火炮,這種武器變革,會深刻地影響軍隊,這纔是皇帝最關心的。

“昨日城外演武,聽大臣言,火炮火槍極是駭人,以後必然是軍中利器。此物是你製出來,且說一說最要害的是什麼,難在何處,以後要如何使用。”

杜中宵拱手:“回陛下,火炮火槍最要害的,其實是火藥。朝廷雖有都火藥作,但製出來的火藥只能發煙發火,而不能爆炸,不能射彈丸,便就是因爲配方不同。微臣現在用的火藥,其實是三樣配成,而不是現在常用的七八種之多。雖然只有三樣,但多了少了,效果也大打折扣。”

趙禎沉吟了一會,還是問道:“哪三樣?”

“木炭、硫磺、火硝。有這三樣就足夠,其他的不但無用,而且有害。”

趙禎點了點頭,記在心裡。這應該是有司掌握的,皇帝知道了也沒用,他又不可能指導別人製造火藥火器。現在的火藥裡也有這三樣東西,不過配比混亂不堪,所以纔有發煙發火分。當然不同用途的火藥還會加其他東西,一般的配方都有七八種,有的一二十種。

具體的技術細節沒有必要說下去,趙禎道:“火藥如何制,你可申樞密院,交由火藥作制。此物想來配比極是精確,但也不會太難,是火炮火槍的要害麼?”

杜中宵道:“其實也算不上,只要知道了配方,制起來也不難。火炮火槍最要害的,其實還是價錢不菲。先說火炮,如微臣這樣,製得小了,也可以用鐵鍛造。如果要制大炮,鐵裡殘渣難除,最好使用銅炮。銅價昂貴,非是大國,只怕負擔不起。再一個火槍,槍管鍛造不易,價格高昂,一樣的道理。用的彈丸又是鉛製,射出去後回收不易,都是要燒錢的。”

趙禎道:“殺人利器,哪裡有便宜的。現在軍中用的刀槍,價錢也貴。更不要說如箭矢之類,一枝幾十文,一戰動輒數十萬枝,並不比火槍便宜。火槍再貴,一枝也貴不過硬弩。”

杜中宵點頭,這倒是實情。火槍火炮雖貴,並不會比現在用的武器貴到哪裡去。一枝箭三十文到五十文,比火槍用的鉛丸還貴。銅鑄火炮纔是真正貴的,但與類似的牀弩比起來,其實也沒有貴到哪裡。這樣一想,軍隊全部使用火器,其實也不是不能接受。

想了想,杜中宵道:“其實用火槍火炮,最大的同就是打仗跟以前用刀槍不同了。火槍和火炮如果配合得當,既能及遠,又能近戰,以前很多戰法就沒了用處。火器能夠透甲,不會再有猛將帶少量精兵衝殺敵陣,對戰機的把握更加重要。火槍火炮的戰陣面前,騎兵用處大減,此是對我朝最有用的。騎兵奔襲就帶不了大炮,不帶大炮,便很難衝破有大炮佈防的軍陣。”

說到這裡,杜中宵拱手道:“陛下,火炮火槍是新出之物,到底軍中如何使用,微臣能夠想到的只有這麼多。還是要樞府會同三衙,讓官兵們一點一點去試,才知如何用最好。”

新武器,新戰法,杜中宵又不是軍人,見識不足以描繪出全局性的戰爭變化。

趙禎點了點頭:“樞府上奏,欲在相州制火槍火炮。你此番回去,詳畫圖形,精選工匠,到相州聽用。火山軍邊陲之地,又不產鐵,制火槍火包多有不便。”

杜中宵拱手聽命。相州是此時冶鐵業的中心,產量佔了全國一半以上。其實樞密院考慮過讓杜中宵離開火山軍,到相州任知州,專管鑄槍鑄炮。一來中書不同意,再一個火山軍面臨新形勢,一切都是因杜中宵而起,確實離不開,最終作罷。

問過了杜中宵,趙禎問王凱年前的戰事,比剛纔詳細得多了。有哪些人蔘戰,多少人立功,都頭以上官員的名字,甚至這些人的家世,都問得清清楚楚。戰後這些人得了什麼賞賜,多少人升官,一一與王凱覈對。其中有幾個幸運的,趙禎當面要求升官。

這是大宋的慣例,杜中宵的事務,大多受制於兩府,皇帝並不會過多插手,問的也不多。軍隊則在皇帝全權管理之下,包括中下層官員的晉升,無事不管。(今天病了,只有一章,見諒。)

第81章 故人來第56章 身邊人第69章 打出去第93章 工農並舉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54章 降不降?第68章 稀罕物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44章 閒情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36章 各奔東西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186章 刺刀戰第39章 雜談第28章 當要大變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11章 亂起第161章 兩輸戶第1章 蒸汽車船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83章 晴天霹靂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40章 壟斷經營第218章 開花彈第81章 出鐵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93章 恩威並施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89章 內亂第53章 技術狂人第14章 交涉第175章 逃跑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61章 水車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4章 新的形勢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144章 先玩吧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21章 逃出生天第92章 不買別動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121章 家事第204章 走私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44章 貴人?第5章 召試中書第218章 開花彈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03章 杖斃第34章 新錢第56章 買書第59章 要學好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33章 臣願出征第24章 追與逃第12章 施粥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21章 一起抓走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25章 栽培第9章 葉縣第33章 舊人重逢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0章 試炮第140章 反常第84章 兄弟相見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129章 慢用第68章 稀罕物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7章 審案第129章 慢用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51章 大敗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65章 生事第35章 防守反擊第50章 煉焦第39章 大軍出動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7章 堵第10章 愛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