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國情不同

從東勝州到唐龍鎮,過了黃河不久便就進入山地,或沿山谷,或沿山樑,一路南行。這是自古就有的道路,哪裡有水泉應該安歇,哪裡有村鎮可以補充糧草,經常來往的商人都一清二楚。可這次與以前不同,從東勝州來的行商,帶了大量牲畜,路上的補給非常困難。

這條路不能通行大車,貨物全靠駱駝和馬匹馱運。浩浩蕩蕩的商隊,有牲畜數千,一路上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正是因爲牲畜太多,耶律不花等人塞進來的千匹好馬,才能渾手摸魚。他們又不是軍隊,無力從附近的蕃部徵調糧草,一些小商人叫苦不迭。

三天之後,隊伍便就越拉越長,帶的補給不足的商隊落到後面,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放牧了。

一座小山上面,一個番胡打扮的年輕人暴躁如雷,罵個不休。他身邊一個商人小聲勸說,滿面都是無奈之色。直到那年輕人罵得累了,商人才嘆着氣離開。

到了休息的地方,另一個商人問道:“哥哥,那個小王子剛纔罵些什麼?”

先前的商人道:“剛纔我到那邊大商隊買些精料,不想幾天時間,他們的價錢就漲了三倍。我們帶了兩百多匹馬,如何買得起?小王子聽了,在那裡罵個不休。他帶的都是好馬,要在唐龍鎮賣好價錢,一定要喂精料,這錢花得如何不防疼!”

兩個人一邊說着,一邊嘆氣。他們是西域商人,祖上是流落那裡的漢人,多年沿着北方大草原的商路,在西域和西京大同府之間經商,跟草原部族熟悉。此時的西域商路一南一北,南路經吐蕃之地入宋朝的秦州,與中原貿易。北路則沿着陰山以北,經陰山白道南下入豐州,再到西京大同府,與契丹貿易。

自歸義軍陷落,西域徹底與中原隔絕,那裡一直流傳着錦繡中原的傳說。商路上的商人,最大的願望是能夠直接與中原貿易。唐龍鎮作爲一處貿易之地,向北路的西域商人打開了一個窗口。此次商隊有這麼大的規模,這些觀測風向的西域商人功不可沒。

小王子是陰山附近党項藏才族首領的兒子,被這些商人攛掇,帶着馬匹來唐龍鎮。唐龍鎮周圍本就是藏才族的一處聚居中心,小王子自認自己來這裡走親戚,心氣很高。卻不想在東勝州的時候,便就被契丹人瞧不起,好不容易到山裡了,又碰上這些坐地起價的奸商,鬱悶無比。

自唐龍鎮以北,一直到陰山,党項族人口占多數,分爲許多部族。再向北,纔是韃靼人地盤,因爲歷史上蒙古人忌諱,後世被稱爲阻卜。此次前來唐龍鎮的蕃部,以党項人爲主。自契丹征服這裡,他們就叛服不常,獨立性比較強。這些党項部族,因爲歷史的關係,跟建立夏國的拓跋部多爲世仇,元昊雖然百般招納,歸附的並不多。倒是數十年前,宋朝使節經過他們那裡,就有七萬帳歸宋。這些党項部族,感情上跟麟豐府三州的党項人親近,唐龍鎮放開商業,最感興趣的是他們。

最前面的商隊進入唐龍鎮的時候,最後面的還在百里之外,由於缺乏糧草,叫苦不迭。

名義上的唐龍鎮之主來中平帶了手下,迎在城門。他梳着漢人髮髻,穿着党項服飾,頻頻拱手。

一個髠發胡服的大漢走在商隊前面,大搖大擺,到了城門處,與來中平唱了個諾,招眼望天,高聲道:“灑家白渙,是東勝州管糧草耶律太尉管下,來這裡交易。城裡有管事的人,帶我去見。”

來中平陪着笑道:“在下來中平,世守唐龍鎮——”

白渙不耐煩地道:“又如何?自西賊擄了來守順去,這裡還歸你來家管麼?來時太尉說,這裡一切都是火山軍杜知軍做主,想來在城裡,快快帶我去見!”

來中原轉身看着一個漢人官員,滿臉無奈。那人點了點頭,來中平當先引路,帶着白渙入城。

杜中宵跟張岊坐在官廳裡,聽了士卒的稟報,先是一愣,繼而對張岊笑道:“原與契丹談定,這裡是貿易之城。到了這裡,就是商人做主,官府不插手了。怎麼聽契丹人的意思,他們是官商麼?”

張岊也笑:“現在城裡貨物,最大的貨主就是火山軍衙門,我們不一樣是官商。”

杜中宵想了想,搖了搖頭:“說的是也是。不過我們避嫌,不由官府出面,僱的人商人,跟做生意的在商言商。契丹人怎麼這麼曉事,連門面功夫都不做。”

火山軍開在唐龍鎮的商號,全部都用私人的名義,表面上看上去與官府無關。如果還是官方跟官方做生意,不過是另一處榷場,何談自由貿易之城?不過杜中宵沒有想到,來的契丹商人中,並沒有人跟契丹的官方有關係,全是私人貿易,他們只是借用契丹官方的名義而已。

知道自己不出面,來中平必然擺不平,杜中宵告別張岊,到了旁邊的偏廳裡。

到了衙門口,自有兵士通稟,帶着白渙等人進去,來中平依然到城門那裡迎接商隊。

到了偏廳,白渙見主位上坐着一個少官人,穿着便服,想來就是杜中宵了,上前唱諾。

杜中宵吩咐賜座,對白渙道:“員外遠來辛苦。不知如何稱呼?”

白渙道:“小的名白渙,是東勝州主管大軍糧草的耶律太尉的主管,此次奉太尉之命,到唐龍鎮這裡做些生意。太尉對此次貿易極是看重,不敢有絲毫閃失,還望知軍成全。”

杜中宵道:“唐龍鎮裡公平買賣,有人賣,有人買,各自獲利,不知你家太尉要我幫些什麼?”

白渙道:“交易的事,小的自會去做。惟有此次商隊裡帶了不少馬匹,是太尉出了本錢的,望知軍照看一下。馬匹必然是賣給南國,哪個賣了,賣了多少,價錢如何,知軍一一記下。回去之後小的要向太尉稟報,不能有絲毫錯漏。此事緊要,拜託知軍。”

杜中宵面色不悅:“已經說過唐龍鎮是自由貿易之城,不收商稅,各自交易,我如何去記下你說的那些?若是查得這樣仔細,以後哪裡還有商人到這裡?”

白渙不以爲然地道:“知軍莫要誑我沒有見識,馬匹貴重之物,必然是軍中收買——”

杜中宵擺手:“即使是軍中收買,也是派商人前來,回去之後另行結算。在城裡,商人買賣,官府是不管的。——主管,這是第一次交易,我賣太尉個面子。你那裡派幾個人,我命城裡的人幫着,四處去看馬的情形。到底如何,你們自己記錄,與我不相干。”

白渙聽了不死心,問道:“難道知軍就不在城裡做生意?”

杜中宵道:“本朝律法,不許如此,我在城中並沒有生意。”

白渙想了想,又問道:“知軍沒有生意,難道官府也沒有?”

“城中商戶,俱是商人,這是城中規矩。”

聽了這話,白渙不由愣住,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按契丹的規矩,做這種事情,自己不參與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如行軍打仗,契丹貴族搶奪戰利品,甚至奴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好處,費心費力爲了什麼?

這就是國情不同,宋朝官員的俸祿比契丹的優厚,相應的約束也多。官員想不想給自己撈好處?當然也想。不過對於宋朝官員來說,不會如此露骨,手段要隱蔽得多。就是杜中宵,也想着等過幾月父親來了,從唐龍鎮的貿易中自家也賺些錢,不會跟白渙這樣就是了。

大權在手,賺錢的辦法有很多,直接下場,這吃相太難看了。在幷州的時候,杜中宵建毛皮貨場還賺了一筆錢呢,卻沒有經商,他自然有其他的辦法。

第5章 往何處去?第79章 剪羊毛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37章 熟人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60章 甲骨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6章 用刑第99章 鐵路留念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3章 破飛狐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113章 虧了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113章 虧了第126章 輸不起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206章 不自知第213章 新與舊第168章 使節第203章 給錢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41章 爲考而學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90章 別有任用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14章 富弼第42章 債券第92章 舊人去向第113章 迎接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0章 攻守易勢第204章 走私第20章 農民舉人第64章 聖心難測第24章 劫富濟貧第62章 看看火車第62章 追查第216章 三策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13章 虧了第118章 投降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85章 大比武第59章 巧遇第29章 再次自薦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73章 出門難第143章 包車第27章 冤家路窄第49章 党項軍略第213章 新與舊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2章 入宮第5章 生意人家第69章 打出去第11章 未雨綢繆第89章 內亂第10章 馬大官人第87章 先利其器第98章 只取朔州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67章 帶你看炮第98章 鋼如泥土第126章 細作第21章 眼見爲實第87章 末路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76章 靈州城第100章 入城難第101章 好心第4章 包龍圖第203章 給錢第197章 鴉兒看第93章 死路一條第53章 推而廣之第23章 全力應戰第32章 收網第74章 挑撥第98章 鋼如泥土第51章 進逼甘州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111章 都是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