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去不去?

山路上轉過一彎,唐孔目指着前面半山腰道:“籤判,那邊就是本監炒鋼的地方。兩個大戶陳家和牛家,各有幾座冶爐,專門用來炒鐵。山下面的那個村子,名爲鐵匠爐,全是打製鐵器的鐵匠。因那裡有一座寒潭,用來鍛鐵最是合適。”

杜中宵看着前方,點了點頭。大通監治下冶鐵的地方衆多,但炒鋼和鍛造鐵器的地方,則只有寥寥幾處,這裡便是最大的一處。上面炒鋼的地方旁邊就是煤礦,所用生鐵則從附近冶爐買來。

李規是交城知縣,接待了杜中宵後,便就回到交城去了,留下唐孔目聽候杜中宵使喚。唐孔目是隔壁文水縣人,在大通監做事多年,對這裡熟悉無比。

衆人到了半山腰處炒鋼的地方,只見依着地勢,分成兩處,挖了七八座炒鋼的地爐。每座地爐均不太大,每次出熟鐵幾百斤。爐子不遠,則是一二十個鐵匠,圍着鐵砧打個不停。

炒鋼爐這裡的鐵匠並不打製鐵器,而只是對炒出來的鋼初加工,去除殘渣,打成鋼錠或者規格不一的鋼條。是以這裡的鐵匠不需要什麼手藝,只要有力氣即可。

看見杜中宵一行過來,兩個中年人迎上來,早早拱手行禮:“孔目前來,不知何事?”

唐孔目上前,指着杜中宵道:“這是本州籤判,前來查看大通監。你們是本地炒鋼大戶,是以專門過來,看看你們這裡情形到底如何。”

兩人聽了,急忙對杜中宵行禮。

唐孔目介紹道:“這一位是牛主管,那一位是陳主管,日常都是兩人在這裡看着。”

行禮畢,牛主管和陳主管把杜中宵讓棚子下,吩咐人上了茶水,殷勤伺候。

杜中宵看了看四周,部兩位主管:“你們每家,在這裡有幾座炒鋼爐?每日能出鋼多少斤?”

陳主管道:“回官人,小的家裡有五座,牛主管家四座。現在生意不好,我家開了三座,牛主管家開了兩座,每天能出兩三百斤鋼,聊以餬口。”

“不錯,不少了!”杜中宵點了點頭。“這裡出的鋼好麼?裡面的殘渣多也不多?”

陳主管道:“小的們都是數代在這裡炒鋼,格外用心,出的鋼自是極好的。除了下面鐵匠爐的匠人使用,還有不少賣到山外。不是小的吹噓,附近數縣農具,都是小的們的鋼鐵打製。”

杜中宵笑着點了點頭,轉身看旁邊打鐵的那裡,火花四濺。十幾個壯漢赤着上身,揮舞大錘,打着鐵砧上的鐵錠。燒紅的鐵塊看得清楚,殘渣着實不少,打製不易。

見杜中宵不說話,陳主管和牛主管都心中忐忑,低聲商量一會,陳主管才上前道:“官人,今年生意不好,小的兩家就只開了半數的爐子,產鋼不多。上交的鐵課,着實只有這麼多。”

杜中宵轉身看了看兩人,笑着搖了搖頭:“放心,我不是來催你們租課的。現在監裡鐵積出山,收了你們的鐵也無處存放。今天來,是看看你們這裡的人手足不足,我有些事情要做。”

陳主管鬆了一口氣,拱手道:“不瞞官人,新年剛過,不是繁忙季節,還有不少傭工未到,人手有些不足。若等上個把月,人到得齊了,任憑官人使喚。”

杜中宵道:“我如何等得了一個月?幷州城裡,我不知還有多少事情要做,在大通監待不了多少日子。放心,我不是差人打鐵,而是找幾個熟手,幫着我在監裡建幾座炒鋼爐。”

陳主管怔了一下,急忙問道:“敢問官人,因何要在監裡建炒鋼爐?”

“這些年來,大通監收的多是生鐵,既不好賣,也難以打製刀劍農具。炒成鋼,到都作院打製刀劍也好,制農具也好,總好過放在那裡生鏽。”

牛主管見陳主管不說話,心裡有些着急,上前拱手:“官人,你們看我們這裡,人手不足,實在抽不出人手幫官人做活。炒鋼這種活計,從爐裡出來必須及時鍛打,不然就成廢鐵。若是官人抽人去,我們就要停下幾座爐子。不說一家老小生計,現在製出來的鋼,都是外地客商交過訂金的,耽誤不得。”

杜中宵看着牛主管,點了點頭,也不理他,轉身對陳主管道:“並不需要多少人,只要你們找幾個會壘炒鋼爐的,隨着我去就好。大通監自有廂軍,可以做事。”

陳主管看了看牛主管,低下頭不說話,顯然心裡一樣不願。

杜中宵笑着搖頭:“我看了你們這裡的爐子,雖然形制整齊,修的時候用了心思。恕我直言,其實還不夠好。一是炒的鋼不好,再者費炭太多。你看附近的山林,因爲常年冶鐵,十里之內都沒有大樹。你們伐樹燒炭用來炒鋼,不說炭價昂貴,這些山上沒了樹木,也難保水土啊。”

陳主管忙道:“官人,這裡自古以來冶鐵,可不就把樹伐光了。現在山裡冶鐵的人家,其實多用石炭,用木炭的極少,伐樹的人不多。我們炒鋼不能用石炭,不過爐子小,又能砍得了多少樹木?”

杜中宵嘆口氣:“雖然你們用得少,奈何樹木存量已經不多,伐不得了。你們抽你去幫着我制炒鋼的爐子,我教你們的個法子,用石炭炒鋼。這法子中原地區用的不少,反是你們這裡沒人使用。”

牛主管連連搖頭:“用石炭冶鐵倒也罷了,從來沒聽說過還能炒鋼。官人,我做這活計幾十年,豈能不知道這個道理?石炭入了炒爐,就難有鋼水出來——”

看着牛主管自負的樣子,杜中宵笑着不說話。

這裡用來炒鋼的是小地爐,木炭跟生鐵一起加進炒鋼鍋裡,待生鐵化成豆渣一樣的半液體,使勁攪拌,使鐵水中的氧與炭結合,成爲熟鐵。這是一種直接加熱的方法,一是溫度不夠,二是炭同時作爲燃料和還原劑會消耗氧氣,要求很高,必須要用好炭。別說是用煤,就連一般烤火的炭都不行。這兩家在這裡炒鋼,早已把周圍幾個山頭的大樹都砍光了,只能從遠處買炭。

依着前世的知識,杜中宵對炒鋼的化學反應瞭解個大概。這個過程本就是要消耗生鐵中的碳,跟炭接觸本就不對,最好是隔離開來,便是反射爐。這倒不是超越時代的知識,中原地區就用反射爐,只是沒有傳到這裡來罷了。當然杜中宵在永城縣的時候已經對炒鋼爐進了改進,提高了溫度,也提高了效率。

從這裡徵人去幫着自己建炒鋼爐,當然是徵用他們的人力,但也是向他們傳播知識。到這裡來找這兩家大戶,杜中宵完全是出於好心,就看他們識不識擡舉了。

第258章 出首第70章 試探第97章 重任第60章 聞風而至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82章 霹靂車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71章 錯位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10章 不賣給你第81章 親征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56章 兩說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102章 拿人第182章 細作第55章 玩具第130章 交接第23章 物是人非第71章 錯位第57章 掛麪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9章 培根固本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42章 疑惑第78章 重炮第94章 針鋒相對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92章 鄭重其事第263章 初勝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8章 買空賣空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79章 由遠及近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80章 新婚第11章 亂起第59章 重騎立功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02章 坐車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31章 兩手準備第23章 物是人非第118章 投降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51章 進城第86章 地方龍蛇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90章 月餅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268章 備戰第119章 使節第91章 沒有出路第70章 商場開業第38章 峰迴路轉第249章 內賊第104章 海商第2章 連夜攻城第104章 海商第58章 糧草到了第90章 狼狽爲奸第23章 意興闌珊第21章 眼見爲實第34章 新錢第204章 走私第209章 編制第100章 入城難第97章 公事私事第93章 死路一條第64章 寶地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00章 入城難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80章 柳暗花明第41章 爲考而學第49章 圍殲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39章 壟斷漲價第95章 特區第5章 生意人家第30章 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