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許看

看着匠人從出鋼口取炒好的鋼出來,幾乎完全是液態,孫承平吸了一口涼氣,對兒子道:“我們那裡炒鋼,出來的都如豆渣一般,裡面雜質極多。沒想到這爐子裡竟然出來的是鋼水,僅此一項,就比我們強得多了。不需說了,今天你們一定打起精神,不可少看了一點。等到事情結束,立即把我們的爐子換成這一種。到這裡做幾天工,賺三貫五貫錢不算什麼,學到這個,就終身受用了!”

三個兒子一起稱是,各自分工,每人學幾個崗位。

杜中宵並沒有阻止,這種技術本就要擴散出去,惠及民間。這是官方產業,又不是自己家裡,杜中宵沒有必要搞什麼技術封鎖。整個產業發展起來了,於國於民都有好處。

從爐裡出了鋼水,倒到早已備好的範裡,分別凝結成鋼錠、鋼條。由於出來的鋼質純淨,按照這一帶炒鋼的標準,其實已經可以出售了。不過那邊有備好的鍛錘,等到鋼水凝結,依然通紅的時候,便就被匠人鉗到鐵砧上。陶十七去把水力鍛錘的銷子去了,巨大的鍛錘便就開動起來。

看着鐵砧上火花四濺,陶十七對身邊的大兒子道:“這一點就是我們做絕計不到的了。這裡的一副鍛錘,抵得上幾十人一起勞作,極是厲害。可惜,我們一般民戶,卻不可築壩攔水。”

孫大郎也可惜地搖了搖頭。官方對河流水庫控制很嚴,嚴禁民戶築壩。

杜中宵到鍛錘邊上,看着通紅的鐵塊被慢慢拍扁,又拍方,顏色慢慢變暗。在這個過程中,裡面的雜質被擠出,化爲殘渣落到地上。如此加工過後,竟然不必二次加熱,多次加工,效裡極好。

在另一邊,幾個匠人夾着範裡的鋼條,圍着一座水力鍛錘,有條不紊,一點點地拍薄,慢慢加工成一條條鋼帶。在變薄的過程中,裡面的雜質去除。紅色漸褪,變成青黑色。

陶十七道:“官人,這制好的鋼帶,不知直接拿去制刀會出何?形制規整,少了許多功夫。”

杜中宵笑道:“爐裡出來的是熟鐵,怎麼制刀劍?要制刀劍,還要數煉,才能淬火。”

現在的知識基礎,杜中宵也講不清楚熟鐵是低碳鋼,無法淬硬。要製成刀劍,哪怕鐵再純淨,也要數次火煉,再次滲碳,讓刃部變成中高碳鋼,纔可淬火,達到需要的硬度。

熟鐵由於太軟,其實用處不多。而且由於碳含量不足,無法淬硬,不管是制刀劍,還是制農具都不合格。要對其表面滲碳,現在的辦法是在炭火中燒紅,進行鍛打,最後進行淬火。這個過程中,會有大量的鐵被消耗。對不瞭解其中原理的人來說,常會誤以爲裡面有什麼鐵精,或者真鐵假鐵之類。其實越是純淨的鐵,製成工具後續加工越複雜,單純的表面滲碳效率越低,裡面既沒有鐵精也沒有鋼精。

這個時候,就顯出坩堝制鋼法的好處了。直接使用生鐵,跟這些純淨的熟鐵一起,製成中高碳鋼的工具鋼,消耗極少。所以坩堝制鋼雖然成本較高,但與一般的加工方法比起來,還是有利可圖。

現在最流行的,其實是灌鋼。就是利用生鐵的熔點比熟鐵低,密封后加熱,生鐵先化,滲進熟鐵裡面,從而達到提高碳含時的目的。鋼本就是碳含量介於生鐵和熟鐵之間的鐵,生鐵熟鐵兩者結合,剛好能夠煉成鋼。這是最盛行的方法,軍中的刀劍,多是用此法制成。

杜中宵在永城的時候,還試過另一種方法。就是用熟鐵打製成農具,而後熔化生鐵,淋在製成的農具上,而後淬火。這種方法簡便易行,而且用得久了,刃部的鋼被磨掉之後,可以很容易地修補。用淋生鐵的方法制成鋼刃口,是成本最低、也是最簡單的方法。

坩堝鋼製成高等的工具鋼,灌鋼則是大批量刀劍使用的中等鋼,熟鐵刃口淋生鐵,則制農具等價廉的鐵製品。對於大通監所產的鐵,杜中宵早已經規劃好了用途,只是推廣還要時間。

杜中宵吩咐匠人,把制好的鋼帶放到爐火上,重新燒得暗紅,而後開動一邊的鋼輥,一片一片放了進去。鋼帶被鋼輥帶動,緩緩前進,依照鋼輥之間的縫隙,慢慢被軋成厚度均勻的鋼板。

陶十七跟在杜中宵身邊,看着鋼板成形,笑道:“真是神奇!這麼一會功夫,那邊的生鐵便就成了這一塊一塊的鋼板。不過,官人,這些鋼板要來何用?若是打製鋤頭、鐵杴,鋼條就足夠了。”

杜中宵笑道:“一個簡單的用處,可以用來製作盔甲。對了,這幾日怎麼不見十三郎?他的身軀長大,又一把好力氣,打一副鋼甲穿着,必然威猛。”

陶十七道:“自到了大通監,便依官人吩咐,與陳勤一起四處查看。這裡羣山聯綿,好多冶戶都在山裡,這麼多日子都沒有查完。——官人,若是這能制鋼甲,給我也制一副。”

杜中宵聽了就笑:“你的身板,穿得起來麼。”

這些鋼板厚度均勻,已經可以利用那邊的水利鍛錘,製作鋼甲了。若是有心,就是製成杜中宵前世電影中看見的,西歐後期的那種全身板甲也是不難。不過宋朝的對外戰爭規模,和軍中戰馬情況,沒有必要就是了。性價比遠不如部分鋼甲,加上大量裝備來得划算。兩軍對陣,三千精銳騎兵,可比三百板甲騎兵有用得多了。宋朝對契丹和党項,都是大規模戰爭,槍炮比板甲重要多了。

看着一塊一塊鋼板成形,杜中宵出了口氣:“有了這些鋼板,大通監的鐵便就有了出路。天下事無錢不行,有了錢,其他產業才能興旺發達。現在河東路,最缺的就是錢啊——”

陶十七不在其位,也不關心那些,只是看着這副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心中欣喜。跟在杜中宵身邊數年,已經習慣了見他化腐朽爲神奇。大通監的鐵人人發愁,杜中宵來了不多日子,便就看見了出路。

孫承平帶着三個兒子,到鍛鐵的這邊略看了看,便就回到炒鋼爐那邊。鍛造對他們來說,太過了高端了些,以自家實力,還接觸不到。孫承平做人實際得很,沒用的東西,看了白看。

正在這時,那邊山上轉下來陳主管和牛主管兩人。他們聽說了這邊自己炒鋼,並不介意。不過到底是同行,聽說今日開爐,相約了一起過來看看。這是附近常有的事,倒不是有意來看。

一過了河,看見趴在地上的三座炒鋼爐,牛主管道:“作怪,這裡的爐子怎麼跟我們的不同?”

陳主管也覺得奇怪,急忙拉住牛主管的袖子,道:“走,我們趕緊過去看一看!”

孫承平正彎着腰,看匠人從出鐵口取鐵水出來,一邊的大郎猛地位他衣角:“阿爹,那邊陳主管和牛主管來了!我們許多辛苦,這爐子可不能被他們看了去!”

孫承平猛地警醒過來,直起身道:“可不是,被他們看去,我們不是白辛苦了!我去截住他們!”

第18章 審案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144章 異人第1章 蒸汽車船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36章 各奔東西第163章 夜議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92章 杖責第15章 攻城第39章 兩難第13章 關鍵證人第4章 新的形勢第10章 愛信不信第76章 人心惶惶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57章 拿人第148章 楊家將第91章 菜地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30章 京西營田第36章 帥司所在第94章 誰不缺油?第122章 倒黴鬼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22章 難題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219章 打獵第92章 大戰將起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75章 進擊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204章 赴考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24章 劫富濟貧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56章 依山而陣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70章 地震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68章 使節第66章 屬官第176章 錢荒第50章 糧草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37章 熟人第72章 數字嚇人第3章 新家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62章 追查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32章 火炮對決第7章 審案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70章 各有怨言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128章 剛剛好第81章 合議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82章 細作第112章 大生意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241章 保值第240章 錢與物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21章 眼見爲實第14章 陣前殺將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23章 全力應戰第94章 樞密副使第14章 交涉第107章 商機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53章 外戚第123章 新家第58章 真香第6章 糟民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89章 必須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