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炒鋼

看着爐裡火光熊熊,陶十七眯着眼睛,讓人蓋上了爐蓋。

一從爐上下來,孫大郎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問陶十七:“這爐子蓋得好麼?可以放鐵了麼?”

陶十七搖了搖頭:“急什麼,這蓋好爐子,這才燒了一夜,還沒有幹呢。要等到爐內幹了,爐壁不會燒裂,纔會投料。你看那邊,已經備好生鐵,等一個多時辰,就可以進爐了。”

孫大郎搓着手道:“投料好多!這一座爐子,就足以當那邊山上的一家大戶。”

“那是自然。這種爐子炒鋼,可不是你們以前的小鐵爐可比,不只是投得料多,出鋼也快。”陶十七有些自豪。跟在杜中宵身邊幾年,他成了合格的技術人才了。

孫承平跟在杜中宵的身後,查看各處。

爐子旁邊是幾處工棚,三座巨大的鍛錘,都是用的旁邊河水做動力。孫承平雖然是第一次見,卻可以想象得到,這東西一旦開起來,鍛的效率不知道比人工強多少。這一座鍛錘,便可以趕得上幾十個掄錘工人。而且由於力氣巨大,錘制的鐵塊更大,質量更好。

旁邊還有兩座小的鐵砧,是用來打製刀劍等鐵器的。緊挨着,是一排數座,縫隙不同的鋼輥。

其它的設施孫承平都能想得出來是幹什麼用的,惟有這一排鋼輥,怎麼也想不明白。見杜中宵今日心情不錯,實在忍不住,指着鋼輥問道:“官人,不知那些是做什麼用的。”

杜中宵看了看,隨口道:“那是用來制鋼板的。我這裡的鐵不只是要制鐵錠,還要製成鋼板,有許多用處。——不必看了,這種東西你們用不到,只要知道如何制鐵錠就行。”

孫承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這裡的東西是好,可於自己卻沒有用處。一是財力不足,建不起來。就是建起來,也找不到這麼多來做事的人。大通監現在沒落了,還是與縣平級,現在人力充足,可不是民間力量能夠相比的。逼得急了,杜中宵還可以讓附近冶戶到這裡來當差。

杜中宵走了一圈,最後回到制鋼板的鋼輥面前站住。這也是利用的水力,帶動巨大的鏈條,讓這些鋼輥轉動。這種粗糙的傳動,鏈條結構簡單,是最容易製造的環形鏈,其實就是前世最常見的鐵鏈。至於前世常見的滾子鏈,杜中宵也想用,只是做不出來。

這一套裝備,肯定是能夠製造鋼板的。杜中宵不能確定的,是炒出來的鋼,準確說應該是熟鐵,合不合格。如果裡面的雜質太多,這樣拉制鋼板容易崩裂。

鋼板的用處很大,軍事上可以製做盔甲。冷鍛之後,由於冷作硬化,即使是熟鐵,也會有很高的硬度。雖然沒有必要製造板甲,用來製造關鍵部位也省時省力。當然,杜中宵現在不準備用鋼板制盔甲,他還有更重要的用途,鑄錢。

鐵製的錢,民間盜鑄容易,因爲鑄造不需要特別的設備。鐵錢一旦改爲衝制,再想私造就難了。能夠對厚鋼板進行衝壓的設備一是昂貴,一般民戶買不起。二是巨大,只要有心查,很難藏匿。

河東路之所以銅錢鐵錢並行,一是因爲銅錢不足,再一個與契丹和党項交界,爲了防止銅錢流到境外。現在用鐵錢,契丹那邊就有劣質鐵錢走私到宋境,也不知道是民間盜鑄,還是官方行爲。

這一帶鐵錢是有實際需求的,除非用紙幣,銅錢是不合適的。

大通監儲存的這幾十萬斤鐵,還是鑄造鐵錢合適,其他的都可以等到以後做。如果能夠製造出精美且難以仿製的鐵錢,價值還要超過幷州的毛皮市場。

看了看諸般齊備,杜中宵到了炒鋼爐前,對陶十七道:“怎麼樣了,什麼時候可以下料?”

陶十七飛快地爬上爐口,看了看火焰,高聲道:“差不多了!且稍待,我去看一看進料的地方。”

下了爐子,跑到一邊進料口看了看,見爐壁已經徹底乾燥,熱氣逼人,大喜道:“稟官人,這爐子已成了!現在下料,下午就可以炒鋼出來!”

等陶十七回來,杜中宵對一邊的唐孔目道:“吩咐下去,凡是定好在這裡的工匠,全部都安排的地方去,一切聽陶十七指揮!今天第一鍋鋼,不得出任何差錯!”

唐孔目叉手應諾,轉身去吩咐等在一邊的匠人,各人到定好的崗位。

陶十七指揮着人,把準備好的生鐵,緩緩放入進料口,進行預熱。準備妥當,纔到爐子一邊,對五個壯漢道:“從現在開始,你們鼓風!每半個時辰,輪換一次!此事至重,不得有絲毫馬虎!”

五人叉手應諾。陶十七又跑到爐頂看火候,忙得不可開交。

孫承平帶了三個兒子,緊緊跟在陶十七身後,生怕看漏了一點。這裡炒鋼,跟他們自家以前的工藝完全不同,必須要從頭學起。這是以後自家的飯碗,半點馬虎不得。

隨着鼓風箱送風進爐室,裡面的溫度驟然升高,火焰的焰氣都變了。爐頂的陶十七有些緊張,生怕爐壁砌得不好,造成乾裂。好在一切順利,並沒有意外發生,纔出了一口氣。

跟着從爐頂下來,孫承平對大兒子道:“大郎,你到那邊看鼓風。這種風排,從沒見過,沒想到風力如此之大!如果沒有此利器,這鋼就炒不來了。”

孫大郎應諾,慢慢走到鼓風箱邊,盯着風箱看個不停。此時的風箱還是推拉木板,利用扇風的方法向爐膛裡送風。杜中宵利用前世記憶,改爲了前世通利的活塞式,推拉皆送風,風力大了數倍不止。這一點小小的改進,爐膛裡的溫度便就升高了很多,也有利於熱幾通過火道進入一邊的熔鍊池。

聽着風箱發出的呼嘯聲,孫大郎心中暗驚,沒想到這起眼的物事,有如此大的威力。

在另一邊的杜中宵看見,心中暗暗嘆了口氣。自己還是疏忽了,忘了在風箱旁邊建個火道,對進入爐膛的風進行預熱。現在送進爐子的是冷空氣,平白降低了溫度的積累速度。

鍊鋼的關鍵便就是溫度,如果能夠超過鐵的熔化溫度,煉出來的鐵就會非常純淨,省了許多鍛打的功夫。使用煤炭,加上成熟的風箱,再加上合適的冶煉方法,可以大提高鐵的產量和質量。

自己建的這一處炒鋼工地,其實還有許多改進的地方。比如風箱也可以使用水力,應該建更多的火道進行預熱,爐型還有改進的空間。不過杜中宵只是臨時到這裡來,沒有必要追求完美。

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11章 石州第268章 備戰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93章 分岐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78章 不情之請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246章 議事第14章 去葉縣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40章 盡殲來敵第37章 貪得無厭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66章 三州賣酒第34章 新錢第61章 于闐商人第70章 喜憂參半第85章 四散而逃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4章 交涉第208章 奇才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14章 準備進攻第20章 見世面第70章 各有怨言第49章 免死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43章 戰前聚議第68章 入城閱兵第161章 兩輸戶第103章 杖斃第27章 知己知彼第62章 援軍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137章 馬車第264章 大勝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42章 聚飲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204章 走私第185章 張網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46章 初戰告捷第101章 好心第197章 鴉兒看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64章 曲線前進第60章 交鋒第39章 順化渡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54章 同病相憐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8章 審案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2章 已陷死地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112章 慶功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61章 物是人非第68章 反攻第128章 做多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