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難題

大通監在交城縣,離汾水不遠,扼呂梁山東出路口。監位於狐突山西義泉社,羣山之中,離縣城數十里遠。此地鐵礦豐富,又多山林,冶鐵已有一兩千年的歷史。

新年過後,春寒料峭,積雪未化的時候,杜中宵帶了陶十七和十三郎,到了大通監、

知監李規帶了一衆官吏,迎出十里之外,接了杜中宵一行。

杜中宵見所謂的大通監,不過是草屋幾十間,周圍圍了一圈籬笆,甚是簡陋。這裡的產業單一,幾乎全部跟冶鐵有關,不要說比並州,就是跟自己見過的所有縣城都無法相比。

到官廳裡坐定,李規拱手道:“籤判遠來,在下與本監官吏,備了個酒筵接風,萬莫嫌棄。”

這是官場常規,杜中宵謝過了,問道:“知縣,據說本監積壓數十萬斤鐵,可有此事?”

李規搖頭嘆了口氣:“確實如此。前幾年與黨項開戰,河東路行用鐵錢,鐵監甚是紅火。不想行用鐵錢後,民間盜鑄極多,不幾年下來,鑄錢便就無利可圖。鐵課積壓下來,可不就數十萬斤。”

杜中宵前世就聽說過劣幣驅逐良幣,河東路這裡便就真切上演了一回。河東路行用鐵錢後,官方出的錢還算精良,幣值穩定。過不多久,民間盜鑄蜂起,質量低劣,幣值迅速下跌。爲應對這種情況官府又昏招迭出,如鑄大錢,當五當十,盜鑄更加厲害。幾年時間,本來銅鐵錢並用的河東路,日常交易中已經極難見到銅錢,就連官鑄的鐵錢也少見。大通監接着鑄錢,鑄得越多虧得越多,便就停了下來。

銅錢就有民間盜鑄,不過由於原料難得,爲害尚不嚴重。鐵則隨處可見,河東路很多地方又有冶鐵的傳統,一用鐵錢,錢法很快敗壞。

李規的正職是交城知縣,大通監知監只是兼任,很多情況也不瞭解,講的並不多。

雖然官方的鐵積壓,這附近的民間冶鐵還是很紅火,沿着汾河一直賣到中原。有冶鐵就有鐵課,大通監的積鐵越來越多,成了麻煩。官方的賬就是如此,明明鐵積壓在那裡賣不出去,可官員不敢隨便低價出售,不然無法對上面交待。鐵越積越多,哪怕爛掉,也是不敢賣的。

在官廳裡聊了一會,李規帶着杜中宵視察大通監的積鐵。

一如永利監的土鹽,這裡的積鐵同樣堆在場地上,大多搭個簡易的棚子,有的連棚子都沒有,日曬雨淋,已經鏽蝕得厲害。這個地方鐵不值錢,只有五個庫子三條狗,看着數十萬斤鐵

杜中宵大略轉了一轉,也是發愁。這些多是生鐵,價值不高。關鍵是周圍的山間到處都是冶鐵的人家,在大通監裡,就可看見山間燒爐的濃煙。民間冶鐵的鐵課是十分之一,官方的鐵價高,在民間的鐵競爭之下,這裡的鐵根本就賣不出去。往年都是靠着鑄錢,加上輸往州里的都作院。現在錢監停了,與黨項的戰事結束,都作院也不要鐵了,只能堆在這裡。

看過了存鐵,李規道:“本監還有其他幾處存鐵的貨場,都是冶爐附近,與這裡相差不多。自與黨項議和,都作院不再打製兵器,存鐵便就越積越多。現在諸處貨場都已經存滿,再收鐵課,已經無處存放了。我曾上書朝廷,停收鐵課,讓民間輸錢。怎奈百姓不願,無法可想。”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說話。跟土鹽和毛皮等一樣的問題,官府收的是實物稅,收上來之後賣不出去,便越積越多。土鹽是官方專賣,總有辦法可想,毛皮則是市場需要,鐵的問題更加麻煩。

交城和文水兩縣,是河東路的冶鐵中心,產鐵極多。市場被民間的鐵佔住了,官方的鐵除了自用沒有更多的辦法可想。如果把這裡的鐵外運,又沒有人付運費,處理起來極是麻煩。

這裡跟杜中宵待過的永城縣還不一樣,那裡需要從外地輸鐵打製農具,這裡卻缺少鐵匠,連那樣的辦法都不行。靠打製成農具等產品,在這裡有些困難。

看過了貨場,回到官廳,杜中宵問李規:“知縣,錢監離此遠嗎?”

“不遠,轉過那個山頭的山谷裡就是。不過由於盜鑄太多,鑄錢無利可圖,錢監已經關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想了想道:“此地在羣山之中,人口稀少,處理積鐵還是要從鑄錢上想辦法。”

李規連連搖頭:“不瞞籤判,用鐵鑄錢,能想的辦法我都想了。怎奈現在錢賤物貴,鑄了就虧,只好停下。我打聽過了,現在各地行用的鐵錢,多是本地盜鑄。不要說官錢,就是民間盜鑄的粗劣錢,運到外州就要虧本。唉,行用鐵錢,着實有許多不便。”

杜中宵知道,大通監落到今天的窘境,肯定有許多不得已的原因。若是很容易就解決掉,決不會換了幾任知縣,還是要等着自己來解決。

想了想,杜中宵問李規:“知縣,不知附近的錫價如何?”

李規道:“河東路不產錫,價錢可是不便宜。怎麼,籤判要鑄銅錢麼?本地倒是也產銅,只是礦脈難尋,冶煉極難,並不容易。”

杜中宵聽了一喜:“本地產銅麼?倒是沒有想到。”

問過才知道,交城山裡確實有銅礦,而且從很久之前就有開採。到了現在,易採的礦苗早已經被人採淨,基本沒有人開採冶煉了。

聽了李規的介紹,杜中宵只好打消了採銅的念頭。再三盤算,才道:“大通監四處環山,除了山裡的冶戶,人戶絕少。數十萬斤鐵,處理起來着實不易。我初步打算,是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徵調治下的冶戶,先把積存的生鐵煉成熟鐵。煉成熟鐵之後,可想的辦法就多了。如果再能夠買入適量的錫鉛,便可重新鑄錢。大通監在深山之中,不鑄錢,便就很難有財力處理鐵課。”

李規道:“能夠鑄錢當然是好,只是鐵錢價賤物重,一個不小心便虧了本錢。川峽四路用鐵錢,他們那裡有交子務,不需長途運輸。陝西路也是一樣,又有茶引,也用交子,不然怎麼行?如果河東路也有交子務,鐵錢才勉強鑄得。”

杜中宵笑着搖了搖頭:“知縣放心,我有其他辦法。鐵錢難行,一是重且便宜,再一個是民間盜鑄太多。如果我有辦法,讓鐵錢更貴一些,又讓民間難以盜鑄,想來也是可行的。”

李規搖頭不說話,顯然不信。不過他主要的職責是交城知縣,大通監的事情並不上心,也懶得跟杜中宵分辨。

第157章 拿人第76章 試刀第5章 召試中書第82章 鍊鋼第53章 升遷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36章 學校第55章 傳頌天下第42章 債券第83章 衆官請客第91章 同年閒談第43章 兄弟之爭第17章 破城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94章 要強硬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5章 攻城第53章 分兵第82章 亂起第40章 不進則退第197章 鴉兒看第88章 和爲貴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207章 慶賀第72章 進攻第211章 分岐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48章 雙刃劍第73章 在商言商第3章 首告有賞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91章 合圍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82章 亂起第35章 這是掛麪第40章 盡殲來敵第29章 奏對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155章 販魚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66章 三州賣酒第171章 初敗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7章 投敵第40章 壟斷經營第62章 追查第7章 一拍即合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2章 城狐社鼠第44章 貴人?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48章 西進第219章 打獵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153章 外戚第94章 針鋒相對第62章 追查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40章 派兵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35章 來客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52章 若即若離第67章 意外第1章 驚天大案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75章 自尋退路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3章 抓人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73章 內部牽制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51章 大雪第51章 各有封賞第135章 事發第202章 動物園第94章 開戰第127章 南下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217章 新式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