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新政失敗

從展廳回來,再次用茶,杜中宵在夏竦眼中已經完全不同了。此人出身小戶人家,在官場上做事顯得有些笨拙,但政績是實打實的,實在是難得的能吏。

公吏去準備接風的筵席,夏竦問杜中宵:“知縣,除了我們看過的地方,營田務還有哪些地方,是與其他地方不同,值得一看的?”

杜中宵想了一下,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自己治下的地方,當然處處都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到底是多了一千年的見識,點子無數,手中有權,那還不翻出許多花樣來。但值得夏竦看的,一時想不起來。

過了好一會,杜中宵才道:“回相公,最近朝廷勸學。州里重建州學,也命縣裡立縣學。下官依相公吩咐,除了在縣裡選址,正在建縣學、請名師之外,又在營田務和公社各建一處學校,教些頑童認幾個字,再教書算、器作等等知識。不指望他們應舉考時士,只想讀幾本聖賢書,淳樸風俗,再學些能夠餬口的本事。營田務大多家才餘財,這學校已經辦了起來,相公要不要前去看看?”

夏竦點頭:“好,此是好事,我們吃過飲一起前去。”

營田務的學校離着衙門不遠,是一排五間大磚瓦房,帶着一個大院子,比一般人家闊氣得多。到今年營田務專門建了一處磚瓦窯,用煤燒製磚瓦,好多建築都是用裡面燒出來的磚瓦製成的。

二三十個孩童在兩間課室裡,一間在教《千字文》,另一間在教書算,噼哩啪啦打算盤。

夏竦和杜中宵等人進入院子,見院子空曠,四周種了些菽豆穀子之關,伴着零星花草。

杜中宵對夏竦道:“這些菽豆粟米,是學生幫着老師種的,秋天收了算作束脩。除此之外,由營田務撥付教師錢米,以爲酬勞。”

夏竦點了點頭:“不錯,鄉間先生辛苦清貧,多補他們一些錢物也是應該。”

此時不管是鄉間還是城裡,中上等人家的人多認識幾個字,但真正讀詩書的不多。啓蒙先生和教詩書的先生是兩回事,前者很多地方都有,後者就很罕見了。鄉間啓蒙先生報酬不高,無非收些糧米,多自己還要種地。營田務的這所學校裡,教書的人實際已經脫產了,待遇遠不是鄉間先生可比的。

《千字文》之類沒什麼好看,夏竦帶人到了另一間教書算的教室外,站着聽裡面講什麼。

聽了一會,對身邊的杜中宵道:“衙門組織教人書算,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知縣,不知從哪裡選出這些學生?教會了之後,要做人吏麼?”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都是營田務屬下各村的孩子,年齡合適,家裡父母送來,便就入學。學個一兩年,有天分的繼續留在這裡,不願學或實在學不會的,就回家去了。以後幹什麼,衙門就不管了,終究是讓小民學樣手藝,將來有用。書算處處有用,不拘做人吏,好多店鋪主管也是要的。卑職聽說江南人多習書算,那裡人吏都是自願投充。西北之民便就不習此術,那裡書算之吏是爲重役,尤重於衙前。百姓中習此術的人多了,不管於官於民,總是好事。”

夏竦點了點頭,又聽了一會,並無特異之處,便就沒進教室。四處看了一圈,便就離去。

依杜中宵的想法,這是獨立於州學縣學之外的另一教育體系,以實用技術爲主。除了教人讀書認字之外,還要教書算,甚至以後還要教機械知識,各種各樣的專業知識,相當於技校。這些技校跟廣佈天下的場務結合起來,提供工業發展初期需要的人才。至於國家層面的大學研究之類,不是他現在想的。

杜中宵前世是風雲變幻的時代,不管是社會面貌還是各種制度,都是飛速變化。杜中宵學到的一點就是,不要妄想什麼萬世一系的制度可以解決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實用爲主,理順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發展中會出現問題,也會解決問題,不抱殘守缺,總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營田務如此,永城的公社如此,適用於此一時一地,以後發展起來之後怎麼樣,就不是杜中宵考慮的問題了。

夏竦是對這些沒有興趣,在他眼裡,興學就是興聖人之學,杜中宵建這什麼村學,夏竦不反對,但實在想不出什麼意義,看過就算了。

衆人回到官坐好,因天氣炎熱,公人上冰水,讓衆人飲用。

夏竦道:“我正感寒冷難當,要多加些衣服,怎麼還上冰水來?快快取去,換熱茶上來!”

公人偷眼看杜中宵,杜中宵微微搖頭,示意公人遵從夏竦吩咐,換熱茶上來。

夏竦崇道,喜食丹藥,身體古怪得怕冷。現在正是一年最熱的時候,杜中宵等人穿着單衣,尤大漢淋漓,夏竦卻還穿着夾襖,極是古怪。

換了熱茶上來,夏竦喝了一口,吐口氣道:“出去走這一遭,太陽底下還不覺得,一回到屋子,便就陰冷難當。喝這一口熱茶,才覺得好了一些。”

衆人不語,強忍着身上的汗水,慢慢喝茶。

正在這時一個人吏拿邸報進來,交予杜中宵道:“知縣,今日邸報到縣,程縣尉命人快馬送到。”

杜中宵拿邸報在手,隨手翻看。夏竦隨口問道:“朝廷裡面有什麼重要事情嗎?”

杜中宵本不在意,不想看邸報第一段,就是參知政事范仲淹堅請外任,爲陝西、河東宣撫使。怔了一會,纔對夏竦道:“相公,中書範參政,出爲陝西、河東宣撫使——”

夏竦一聽,猛地站了起來,道:“拿來我看!”

杜中宵把邸報交過去,口中喃喃道:“還有富相公,堅辭樞密副使,欲宣撫河北——”

此次新政,核心人物就是范仲淹和富弼,韓琦實際相對邊緣化。也正因爲如此,慶曆新政失敗,韓琦受到的影響較小。反對慶曆新政的人,也很少把予頭指向韓琦。

夏竦把邸報看過,冷笑一聲:“範、富二相公,糾結臺諫歐陽修、蔡襄之流,互爲朋黨,結黨營私擾亂朝政。這幾年來,其黨徒充斥要職,人莫敢言。又派其黨羽察訪諸路,構陷官員,令人人自危。賴聖上英明,終於識破奸賊詭計,斥出朝去,實是天下之喜!”

杜中宵等人目瞪口呆,什麼話都說不出來。朝中大佬們鬥法,到底是怎麼回事自己都說不清,杜中宵哪裡敢說一個字?此次新政,不管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不是清白分明。誰是誰非,看你以什麼立場以什麼爲標準來看。朋黨是朝廷所禁,偏偏歐陽修就公開寫《朋黨論》,別人能怎麼說?

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65章 佔地賠償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203章 給錢第5章 往何處去?第43章 戰前聚議第7章 御史臺案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05章 面對第34章 似是而非第24章 追與逃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123章 新家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9章 攻破曲陽第47章 隨你喜歡第57章 用人不疑第3章 官制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207章 慶賀第65章 生事第72章 比刀第22章 紙上談兵第74章 風波第126章 前路第46章 分道揚鑣第28章 三路齊出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79章 破幽州第146章 貢品第117章 大主顧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82章 亂起第35章 風雨欲來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35章 事發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81章 親征第264章 大勝第130章 商路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02章 投降第93章 恩威並施第61章 力敵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24章 新知縣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146章 圍城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91章 沒有出路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64章 聖心難測第200章 捕虎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215章 軍校第170章 圍城第111章 石州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98章 鋼如泥土第271章 韓琦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51章 進城第35章 來客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91章 攜手致富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87章 軌道第13章 聲東擊西第156章 兩說第54章 相持第59章 巧遇第23章 可曾讀書?第163章 過蒲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