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

接下來的幾個月朝中政事變化飛快,范仲淹先宣撫陝西、河東,富弼緊接着宣撫河北,韓琦在樞密院獨木難支,出判揚州。夏竦終於由武資宣徽南院使、忠武節度使換文資的資政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只是此次他誣告富弼等人謀反,讓太多人不齒,入兩府之路還遙遙無期。

到了秋天,杜中宵沒了收夏稅的勁頭,用了近兩個月,才把秋稅向州里交訖。

這一日杜中宵早早等在城門口,看着從碼頭過來的蘇舜欽,只帶了一個老僕,心中百感交集。

數年之前,自己落魄縣城,被人欺壓,還是這位當時的通判幫助自己,纔有今日。沒想到竟然有這麼一天,自己執掌一縣,他卻已經成了平民,落魄不堪。

迎上前去,施禮畢,杜中宵道:“杜兄一路辛苦,且到縣城裡歇息幾日。左右秋稅已畢,我這些日子也沒有什麼公務,陪着兄臺在附近遊覽一番。”

蘇舜欽面色灰敗,看着杜中宵,好一會不說話。幾年前,他還是一個自己治下不起眼的小人物,數年之後,自己被除名勒停,他卻已經位至知縣了。

蘇舜欽此次負氣出京,既有自己以“監守自盜”這種令人不齒的罪名被懲罰,沒臉見人的原因,也有自認爲被效忠的朝廷冤枉,被親友拋棄,厭世棄世的心思。將到永城碼頭的時候,蘇舜欽幾次起意直接南下,不來見杜中宵,以免見面讓自己尷尬。最後還是難耐杜中宵盛情,來到了縣城。

點了點頭,蘇舜欽道:“數年前一別,再見你已執掌一縣,前途無量。唉,人生際遇——”

說到這裡,便再也說不下去。

杜中宵理解蘇舜欽的心情,不再多說,與他一起入了縣城。

到了後衙,趕到永城來看兒子的杜循見了蘇舜欽的樣子,大吃一驚:“通判,幾年不見,怎麼落魄至些?官場上縱有些許挫折,不過一時之厄,不必放在心上。”

當年杜家蒙難,杜循到許州告狀,多虧蘇舜欽幫忙,才時來運轉。杜循對這位恩人十分敬重,若是沒有他,自家說不定還在臨穎縣裡,被一個地方土豪欺負,不得翻身呢。杜家有今天,最重要的當然是兒子杜中宵爭氣,真考個進士回來。但蘇舜欽的援手之功,卻在最關鍵的時候拉了他們一把。

看見杜循,想起當年自己的意氣風發,蘇舜欽的心情好了一些。

在花廳裡公賓主落座,杜家全家人都出來相見。此時韓月娘已經確認有了身孕,肚子明顯大了,走路有些不方便。扶着婆婆,向蘇舜欽行了禮,再三謝過,纔回到後面。

看着杜中宵一家齊齊整整,歡歡樂樂的樣子,蘇舜欽感慨道:“知縣前途看好,家人和樂,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可憐我爲官二十年,卻有今日厄,唉——”

杜中宵道:“一時挫厄,不必放在心上。朝中諸公,有今人未遭貶謫?蘇兄只管放開心情,遊玩些日子,過些日子不定就會起復。”

蘇舜欽苦笑着搖了搖頭。朝廷中的兩府重臣,確實大多都遭過貶謫,特別是范仲淹,被貶過不只一次。但那能一樣嗎?人家是因公被貶,貶一次名氣大上一分。自己可是因“監守自盜”被貶的,這是士大夫非常不齒的名聲。名聲臭了,還想着起復呢。

酒菜上來,杜中宵滿了酒,對蘇舜欽道:“且飲此杯,爲兄臺接風!”

飲過了酒,蘇舜欽看着酒杯,沉聲道:“就爲了這杯中物,我一時犯錯,至有今日。可恨!想以前的日子,多少人與我飲酒唱和,意氣相投,等到落難,卻無一人援手,無一人出頭。世間人情冷暖,何至於此!待曉,你還是少年,不知官場險惡,記住我今日教訓,以後千萬小心!”

杜中宵拱手謝過。蘇舜欽被除名勒停,但並沒有被編管,沒有被限制人身自由,其實是可以住在京城的。他出身大族,岳父是當今宰相杜衍,在京城裡託人斡旋,總有再起的日子。只是此次犯案,除了韓琦等極少數的人,沒有人替他說話。就連以前最好的朋友歐陽修和蔡襄等人,也不發一言。這讓蘇舜欽心灰意冷,負氣從京城出走,自覺天下人都對不起他。

杜中宵從中立的角度來看,覺得蘇舜欽過於偏激了。他聚衆飲酒,所請的多是一時少年才俊,此次進奏院獄,被范仲淹等人薦入京城的青年文官幾乎被清掃一空。這個時候,誰敢牽連進來?再者蘇舜欽用公款聚飲,證據確鑿,數額較大,依律是死刑。減一等除名勒停,並不算法外用刑,別人能說什麼?

此案之前,文人聚集京城,多言行無忌,指點江山,什麼都敢說。此次蘇舜欽案,聚飲的人不只是議論朝政,誹謗大臣,還譏諷周公、孔子,言行無忌到了極點。說穿了,如果連這樣的言行都允許,只怕會造成思想上一片混亂。蘇舜欽被重懲,與此有關。

從數年前蔡襄的《四賢一不肖詩》,到後來石介的《慶曆聖德頌》,中下層官員直接對朝中大臣貼上“奸臣”、“小人”的風氣越來越盛,直接影響朝政。蘇舜欽一案,是這一風氣的頂峰。杜中宵從邸報上看來的,都覺得再不煞住這股風氣,後邊會無法收拾。

慶功新政雖然在具體的施政措施上變化不多,更多的是從思想意識和人事上着手,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但此次新政大量援引中下層文人,而且援引的人多言過其實,缺少紮實的政績。偏偏這些人自視甚高,說話沒有絲毫顧忌,大有一番要改天換地的豪氣。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給范仲淹等人拉仇恨,偏他們還覺得是在幫范仲淹等人開一時風氣。范仲淹本人早就看出了問題,但卻無力阻止。

看着蘇舜欽一會心灰意懶,一會痛心疾首,杜中宵意識到,一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此次進奏院獄之後,官員再不可以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說話不着邊際。

又勸蘇舜欽一杯酒,杜中宵心中嘆氣。此次事件,哪裡是爲了幾杯酒啊!

直飲到蘇舜欽大醉不起,杜中宵才把他送回房休息。

回到花廳,杜循把兒子叫到面前,在自己面前坐下,語重心長地道:“大郎,蘇通判是個好人,又出身大族,學問聲名遠播。不想卻遭到今日之難。你道是爲了什麼?適才飲酒,我聽到講,無非是一句禍從口出。你以後爲官,一定不要犯這種錯,爲了一時口舌之快,斷送大好前程。最不值的,是這些人因言惹禍,說的話還不是爲朝政百姓,純圖一時之快,何苦來哉!”

第121章 迴歸第67章 生意第161章 兩輸戶第36章 收錢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97章 公事私事第71章 花超了第24章 抓人第57章 靜候時機第29章 讓你吃雞第266章 清洗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153章 鬼谷口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65章 生事第12章 已陷死地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33章 使者第28章 難題第85章 物是人非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27章 利器第77章 小社會第218章 開花彈第42章 故人屬下第99章 輕重緩急第70章 試炮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95章 賭東道第37章 僵局第35章 防守反擊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章 貪得無厭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66章 酬功第193章 分岐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25章 此何人哉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66章 自作聰明第26章 圍點打援第81章 新知州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67章 我來了第68章 審明紀律第6章 偶遇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91章 集議第88章 入幽州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76章 錢荒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208章 奇才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75章 一潰千里第24章 追與逃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61章 水車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126章 細作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111章 首告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5章 初具規模第27章 知己知彼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218章 用盡全力第42章 債券第172章 擔憂第10章 血濺五步第53章 分兵第170章 圍城第55章 玩具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82章 細作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89章 知州門客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233章 大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