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出乎意料

“大柳樹村——”看着村口立的石碑,夏竦心中默唸。他記得的這村子,常威察看秋糧,便就是因爲在這村裡打人,被杜中宵杖責。當日參與的仇士隆,此次依然是夏竦的隨從。

保正關朝印帶着村裡父老早早迎在村口,看見夏竦一行前來,早早過來行禮。

到了關朝印院裡,夏竦命幾位村裡的重要人物留下,其餘人散去。

此時正是夏季,天氣炎熱,便就在院裡擺了幾張桌子,擺下筵席。酒肉都是杜中宵命人用營田務的公使錢採買的,夏竦知道,並沒有說什麼。他到地方巡查,當然要用公款招待,其實是應該用亳州公使庫的錢。不過永城縣和營田務都富庶,夏竦樂得把公使錢留給州里使用。

上了茶水,夏竦讓關保正坐在自己身邊,問道:“老丈,依五戶一保,你們這村子,豈不是要有多個保正?還是本村做一大保,官面上的事務都由你來做?”

關保正道:“回相公,村子裡確實是五戶一保,不過事務不多,向來都是由老夫一人爲役。”

夏竦點了點頭:“不錯,條例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事務暢通,也沒必要弄那麼多差役。”

杜中宵在一邊聽了,暗暗點頭。所謂五戶一保,五保爲一大保,其實是官僚按照軍隊編制硬搬過來的。村子到底與軍隊不一樣,沒必要那麼死板,制度不能削足適履。夏竦對於政務,頭腦清醒,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心裡跟明鏡似的。自己真想瞞他,其實很難。

夏竦這個人,人緣不怎麼好,容易跟人結仇,能夠一路高升,能力不用懷疑。

看了看院子四周,北面是幾間草房,南面一個小小菜園,一個場院,夏竦問道:“杜知縣,營田務裡的人家,都是如此佈局麼?建這樣一處宅子,花費不少。”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營田務各村,多是如此。房子是村民自建,營田務幫着調集村民,一起做工建得快。菜園和場院家家都有,他們自己的私田,所產穀物都在場院那裡處置。”

夏竦點了點頭,心裡盤算了一下,沒說什麼。這麼一處宅子,材料成本不多,牆是黃土夯成,草大多用蘆葦,都是就地取材。營田務幫着解決人力問題,還是能夠建起來的。

旁邊一口壓井,引起了夏竦的興趣,指着問道:“難道營田務的人家,都有這樣一口井麼?”

關朝印道:“回相公,井每家都有,但鐵製壓井卻還有些人家買不起。今年收了糧食,本村又有八戶人家裝了此物,再過兩三年,就可以家家使用了。”

夏竦道:“說起收成,老丈,今年你們家裡如何?此次夏稅,營田務解了五千貫石到州,你們這些人家留下的多不多?朝廷收賦稅,首要不害民纔好。”

關朝印笑道:“不瞞相公,營田務與其他地方不同,我們這些村民不負擔稅糧。公田都是一起種一起收,按着出工多少,我們分些糧食回家。要繳的稅,早就由營田務扣下了。今年村裡種了六百畝麥,產一千餘石,我們這些村民分了約五百多石,一家十幾石呢。其餘的五六百石都是營田務的,繳夏稅還不是綽綽有餘?每家有十幾石麥,日子過得還寬裕。”

聽了這話,夏竦便就不再問。營田務交兩稅絕無問題,實際依這裡的體制,營田務就是這麼多村子的惟一地主。天下兩稅,一般都是畝收一石,交稅一斗。營田務作爲土地擁有者,畝收五斗,當然能夠輕鬆完稅。營田務是夏竦看中的體制,他並不懷疑這裡完稅的能力,只是來看看杜中宵有沒有治理得怎樣。

幾人說話的功夫,羅景指揮着營田務的公吏上了酒菜。

夏竦端起酒杯,高聲道:“夏糧今年喜獲豐收,大家且飲一杯。”

飲過三巡,夏竦讓人把村裡的幾位老人喚來桌上,問他們村裡的情形。

杜中宵在一邊沉默不語,靜靜聽着夏竦和一衆老人的攀談。這些人多是從附近遷來,無不是家無餘財的窮苦人家。到了營田務,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地,史前例地家裡有了餘糧,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他們對朝廷和官府心存感激,對夏竦自然是各種奉承。

看着夏竦的臉色越來越好,杜中宵心中毫無波動。這是自己用兩年的時間做出來的成績,可沒有絲毫摻假,人們的幸福是發自內心的。前次在亳州,夏竦就表現出了對營田務體制的讚賞,現在親身坐在這裡,聽着村民講着恭維的話,心中更加確定這種體制值得推廣。

見杜中宵默不作聲,夏竦道:“知縣,這些人兩年前還衣食無着,現在衣食豐足,生活安樂,都是你的功勞。爲官一任,造福一鄉,你做了此事,自該得到朝廷獎賞。”

杜中宵拱手:“都是下官該做的事情,幸不辱沒朝廷使命。”

夏竦連連點頭:“你提點營田務,做得極佳。來這裡之前,我還怕你少年氣盛,只想着立功,對治下百姓刻剝過甚。現在看來,營田務官庫有儲積,百姓有餘糧,甚是難得。不瞞你說,此次永城縣用一月時間交齊夏稅,我爲官數十年,還是第一次見到。若是永城縣都跟營田務這裡一樣,沒有刻剝百姓,那是難得的一件功勞。只要訪聞確切,我回州城便向朝廷爲你請功!”

杜中宵道:“相公體恤百姓,是萬民之福。下官治理地方,自當稟相公之命,以百姓爲重,豈敢刻剝地方?相公放心,永城用一月完夏稅,是因縣有餘財,絕不是從百姓那裡搶來的。”

看着杜中宵神色沉穩,絲毫沒有作僞的樣子,夏竦連連點頭:“好,好,你做得好!不過此事是沒有做到過的,我不得不小心謹慎,親自察訪一番。不然,我把你的功勞報上去,實情不是如此,被漕司彈劾,你以後的仕途可就艱難了。此次我來查看,你儘管放開心情。只要事情如你所報,便就無事!”

杜中宵起身,拱手行禮:“卑職爲官一向謹慎,定不會讓相公爲難。”

夏竦笑着點頭,與杜中宵喝了一杯酒,讓他坐下。叫過一邊的喬保平來,問他今年夏糧營田務到底收成如何,除了完稅,營田務的庫裡還有多少,百姓分到了多少。

杜中宵已經提前吩咐過了喬保平,夏竦所問,一一明白回答。見此人如此能幹,夏竦連連點頭。

讓喬保平退下,夏竦對杜中宵道:“如剛纔所說,營田務的庫裡已有近萬石儲積,足夠支持這些村子抵禦天災。等到秋後再收,存糧就有些多了。知縣,有沒有想過如何處置?”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這裡臨近汴河,糧多了可賣一些。營田務除了種地,還有製作農具等一些場務,賣得的錢,可以用作本錢。如此有錢有糧,纔是長久之道。”

夏竦點頭:“我聽說營田務有今日,與你們製作的農具特別出色有關。等看過了村子,我再與你一起去看看那些場務。這裡做得好了,以後可以在別的地方依樣建起來。”

杜中宵點頭稱是。此時交通不發達,實際上全國市場是不可能形成的,特別是農具之類,現在還只能遍地開花。別說這個年代,杜中宵前世,在交通不發達的時候,也不過以縣劃分市場。

此次夏竦查訪的,其實是杜中宵是個什麼官。能力自不必說,用一個月的時間完稅,是夏竦遇到的第一能吏。關鍵就是做到這一點,用的什麼手段。如果真不刻剝百姓就做到,前途無量。看過了營田務的情形,夏竦已經有點信杜中宵超出自己的估計,真是不盤剝百姓就可以做到。

第80章 新婚第66章 自作聰明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7章 御史臺案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41章 爲考而學第67章 意外第156章 審問第32章 首戰潰敗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32章 世交第90章 十三郎第18章 威力驚人第24章 新知縣第39章 雜談第20章 結冰了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28章 醉仙釀第35章 這是掛麪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95章 特區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92章 大戰將起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48章 人選第137章 馬車第27章 知己知彼第88章 左右爲難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50章 煉焦第2章 連夜攻城第127章 南下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44章 債券第86章 多學多煉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167章 猴戲第67章 無法可想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89章 各有側重第57章 用人不疑第88章 入幽州第59章 順手牽羊第71章 錯位第51章 大敗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89章 內亂第71章 戲中人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5章 難得良機第85章 大比武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03章 爭議第49章 圍殲第65章 胸有成竹第227章 利器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40章 拒絕第7章 審案第66章 屬官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02章 坐車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68章 反攻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3章 躲藏第66章 屬官第48章 慶功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6章 再回相州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72章 進攻第33章 臣願出征第31章 炒鋼第54章 爭端第75章 一潰千里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9章 酒糟蒸酒第72章 不等了第27章 再留無益第8章 擦邊球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2章 託付第122章 倒黴鬼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48章 君自爲之